首页期刊导航|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王凯

季刊

1008-9640

kfjyxb@126.com

0378-2115115

475004

河南省开封市东京大道中段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教育教学,促进学术繁荣,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宗旨;突出学术性、师范性和地域性的办刊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群文阅读对艾略特“有机整体观”的继承和发展

    张素宁
    49-50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略特“有机整体观”不局限于某一篇或某一类的文学作品,是从古到今的一切文学作品被看成一个大体系的一种大“整体观”,是一种处在生生不息运动变化之中的存在物.群文阅读着眼整个文学,它继承了艾略特的“有机整体观”,使部分与整体相联系,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同时,群文阅读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增强其社会实用性和重视其集体建构的基本理念来提升我国人民的素养,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群文阅读有机整体观艾略特

    表现主义视域下北岛译诗的美学思想研究

    蔡佳维
    51-5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北岛是中国当代诗人,因其朦胧诗构思奇巧、意象奇特而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作为诗人译者,北岛的审美潜质有利于实现原作美学意义的理解与重构.由于朦胧诗与表现主义诗歌在语言形式和思想内涵上存在较大的共性,本文试通过表现主义诗歌的创作手法,即意象的组合与拼贴、拟人和隐喻,分析解读北岛在诗歌翻译中的审美追求.

    表现主义诗人译诗翻译美学

    奥古斯特·威尔逊《匹兹堡系列》中的残障隐喻

    孙家宝吕春媚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奥古斯特·威尔逊是美国20世纪重要的戏剧家,他所创作的《匹兹堡系列》用百年时间隐喻了美国黑人四百年的历史.本文以奥古斯特·威尔逊的《匹兹堡系列》中的残障角色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乔·特纳来了又去了》中的卢米斯、《两列火车飞驰》中的翰邦、《藩篱》中的加百列、《莱尼大妈的黑臀舞》中的列维四位残障人物形象,揭示威尔逊剧中20世纪美国黑人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残障人物背后蕴含的社会意义,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种族主义对人格的伤害”的主题.

    奥古斯特·威尔逊《匹兹堡系列》残障隐喻美国黑人

    司马辽太郎作品中人物形象创作特点分析——以《王城守护者》为中心

    裴蕾
    57-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马辽太郎是日本战后最受欢迎的小说家之一, “博考文献,言必有据”是其历史小说最大的特点之一.对司马辽太郎来说,历史小说就是描写历史上具有个性的人物,因此,他总是把小说中的人物与历史上的人物进行比较,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进行创作.《王城守护者》刻画了松平容保恪守家训、誓死效忠,最终却被历史洪流抛弃的悲剧主人公形象.通过分析这部作品的人物形象,可以窥见司马辽太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态度及其独特的创作手法.

    《王城守护者》松平容保忠诚悲剧

    历时与共时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以《月亮和六便士》中译本为例

    张萌王春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历时和共时译本研究为主要研究理论框架,研究英国小说家毛姆的经典小说作品《月亮和六便士》的五个中译本.笔者试图多角度考察《月亮和六便士》中译本的译者主体性,并分析译者风格、译本接受和文化传播三者间的关系.

    历时研究共时研究毛姆《月亮和六便士》译者主体性

    识解理论视角下英汉疾病类委婉语的认知理据研究

    梁嘉齐
    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为避免尴尬常采用的含蓄语言表达策略.基于目前委婉语的研究现状,本文从认知识解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英汉疾病类委婉语的认知理据,以期揭示委婉语的构建过程和认知机制,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委婉语.

    识解理论疾病类委婉语认知理据

    态度系统视角下的中美联合国气候大会声明分析

    魏小兰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框架,考察中美两国代表从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至2014年利马气候变化大会所发表的12篇声明,以马丁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为分析工具,探究中美两国声明的环境话语表征,揭示环境话语隐藏的环境意识形态以及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博弈.研究发现:美方的声明表明中国是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方,要求中方减排;中方则希望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担负起大国责任,为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双方诉求的差异体现了气候谈判中国家间的环境利益争端.

    环境话语态度系统三维分析框架环境声明

    “异化”为主,适度“归化”——论戴乃迭译《荷花淀》的译介策略

    崔薇陈瑞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孙犁是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他以轻松明快的笔调,在代表作《荷花淀》《芦花荡》中描写了白洋淀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翻译家戴乃迭采取“异化”为主,适度“归化”的翻译策略,将《荷花淀》《芦花荡》等11个短篇小说译成英文,形成了英译本《荷花淀》(Lotus Creek and Other Stories).本文以“归化”“异化”翻译理论为基础,选取典型事例,研究戴乃迭的译介策略.笔者认为,“异化”为主,适度“归化”的译介策略契合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值得提倡.

    归化异化《荷花淀》《芦花荡》

    话语标记语“well”折射出的人际互动意义——基于《生活大爆炸》

    吴劼
    7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话语标记语在日常交际中能使表达简单易懂,挽回双方的面子;因此,有必要对其语用功能进行研究.本文选取情景喜剧剧本《生活大爆炸》中的对话为实例,以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为分析框架,重点对日常言语交际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well进行语用分析,探讨话语标记语well的主要语用功能,即面子缓和语、思维延缓、信息短缺标记和信息修正.使用well一词的目的在于增加会话双方彼此的顺应和商讨空间,达到交际会话的特定目的.

    话语标记语关联理论语用功能《生活大爆炸》

    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浅析英诗汉译的技巧——以In Just-和The Mirror为例

    朱丽平
    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英文诗歌由于意象和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译者很难再现原诗之美.为解决这一难题,笔者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为视角,通过文献研究法,认为译者在翻译前应充分借助多种符号系统多维度地分析与品味原诗,深刻体会诗人的情思意趣.在本文中,笔者以In Just-和The Mirror为例,提出将韵律与意象结合、调动读者多重感官经验、保留原诗特殊结构的英诗汉译的方法,希望能为广大的翻译工作者提供参考.

    英文诗歌意象韵律感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