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教导刊-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教导刊-电子版
科教导刊-电子版

月刊

1674-6813

科教导刊-电子版/Journal 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培养之小班教学

    许玉君张纹钦
    214-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班教学已成为教育中越来越受关注的一种模式,尤其是在追求精准培养和提高教育质量的背景下.在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科研培养是培养研究生系统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及未来创新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小班教学模式被认为是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该教学模式通过减少师生比例,使教学更加个性化和深入,进而精准培养未来的医学科研人才.

    小班教学医学研究生创新人才科研培养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及过程化考核方式初探——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为例

    谢海英吕娟陈维芳
    217-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工科"计划提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要求为目标,分析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指出学生需增加课前和课后环节自主学习的投入.结合问卷调查结果,给出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各环节的教学理念以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采用全部教学周期内多个指标的过程化考核方式,细化和优化了各环节的考核指标,给出了课程平时成绩评分和期终考核的具体措施.

    新工科教学设计过程化考核

    高职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究

    王小磊
    220-2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职业教育高质量适应产业链发展需求的视角出发,以船舶动力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为例,分析了专业群组群逻辑,围绕产业链主要工作岗位及岗位群,提出了"平台共享、核心分立、育训结合"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旨在实现产业链、技术链和人才链的有效融合.

    高职学校专业群建设模块化课程体系

    能源研究生"全球胜任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李维杰韩朝陈月皎宋淼...
    223-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环节,在社会发展及高等教育发展中举足轻重.国际化大背景下要求培养的研究生具有全球胜任力.针对双一流背景培养"全球胜任力"人才的要求,文章提出了一套有效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可以开阔国际视野,掌握英语阅读表达技能和提升创新思维,从而具备在国际与多元文化环境中高效学习、工作和进行人际交往的能力,为我国科技创新在全球范围内占有一席之地而助力.

    研究生培养全球胜任力新能源专业探索与实践

    新医科背景下超声医学交叉学科人才教学管理

    李奥胡彧
    226-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医科建设高质量发展及深化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培养与现代医学要求相适应的超声医学交叉学科人才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显.针对传统的超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对其他学科的了解较少、教师背景单一、缺乏学科的协同性和实践性等问题,提出整合超声医学相关学科知识、提供跨学科导师支持计划及应用创新培训网络及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个性化学习的超声医学交叉学科人才教学管理机制,实现新医科背景下的超声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超声医学交叉学科教学管理人才培养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聂鸿涛
    229-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国家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生培养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如何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文章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目标,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为核心,探讨如何通过加强研究生思政教育,加强研究生前沿课程及英文授课课程建设,完善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制度等举措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并在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提出策略与建议.

    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教育质量人才培养

    湖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曾鹏傅婧
    232-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湖南省22所高职院校1002份调查问卷数据,系统分析了"双师型"教师素质培养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通过数据筛选与统计分析,揭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对此,从政府支持政策、学校培养机制及教师自我提升三个维度,提出了具体有效的策略建议,旨在促进湖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

    "大思政"视域下师范生课程结构逻辑理路探析

    费名扬
    235-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思政"视域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要求,高校师范专业肩负培养基础教育教师的重要使命,在师范生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是实现培育社会主义好教师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厘清师范专业课程框架结构,从学科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着手进行梳理,提出优化建议,旨在加强师范生的核心素养,进一步完善培养过程,优化质量评价,达成育人效果.

    师范教育"大思政"理念课程优化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的高校教职工社团发展路径研究

    陈鹏飞张鑫李睿
    238-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教职工社团作为学校共有的精神文化空间,是工会联系教职工的直接纽带,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尤里·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从微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系统四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抓好自身建设、强化制度保障、融入国家大局四个层级的发展路径,以期为促进高校教职工社团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高校生态系统理论教职工社团管理

    计算机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育人工作探索

    肖章益吕延明
    241-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引领大学生深入乡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广大青年学子融入基层,参与乡村治理和支教服务,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服务国家发展,了解社会实际情形,培养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是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成才的重要渠道,对学生、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专业素养是指在特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对于从事某个专业的人来说,专业素养是其职业发展和工作表现的基础.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专业素养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作为人才培养基地,高校课堂更注重专业理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则更需要在专业实践中长期打磨.文章就如何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探讨,结合暑期三下乡实践案例展开分析,提出基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实践育人路径.

    "三下乡"乡村振兴计算机实践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