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教导刊-电子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教导刊-电子版
科教导刊-电子版

月刊

1674-6813

科教导刊-电子版/Journal 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色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王洋
    126-128,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红色精神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活教材",将红色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利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四史"教育,符合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研究红色精神的内涵及其价值,探寻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和重要性,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具有深远意义.

    红色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思政"格局下公共卫生专硕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构

    权晓杰李静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卫生专硕研究生是我国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直接影响国家关键医疗卫生领域水平.文章分析了公共卫生专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通过完善医学课程体系中的思政教育体系、创新导师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相结合、创新宣传教育实践和品牌文化活动、发挥互联网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以提升公共卫生专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大思政公共卫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思政路径探究

    张英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依据国家课程思政发展的理念和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对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深入分析,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找寻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探索实施课程思政的方法路径,构建高职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思政教学设计模式,提升师生整体思想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高职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思政路径探究

    专业课中思政元素的设计与引入——以烟草化学课程为例

    李瑞望运滔殷全玉刘鹏飞...
    137-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担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文章以烟草化学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必要性、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材思政素材挖掘、学生端调查问卷等方面构建了烟草化学课程的思政库,从历史、人文、日常生活、新闻热点等方面将思政元素、教学内容以及育人目标有机融入专业课授课的各个环节,有效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

    烟草化学课程思政库思政的"五维度"思政切入点

    立德树人,铸魂育人——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的策略

    孙艳陈音池
    140-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当前已经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高校德育工作在其中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这将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产生深远影响.文章重点对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进行反思与探讨,突出高校德育的重要作用,对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论述,指出高校德育的发展趋势.高校要解决当前德育工作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并对新的德育内容进行优化,真正落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目标.

    品德教育高校立德树人

    数字化时代思政育人的反思与"附近"的重建

    吴倩易代阳
    143-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带来了"附近的消失",人与技术的关系越近,人与人,人与现实的关系反而越远.现实物质安排和社会关系的关键转变,让青年人追寻意义和价值的精神之旅遭遇困境.思政教育应针对性地面对现实问题,解决青年当前面临的现实挑战.作为思政工作者,我们要通过思政育人内容点亮学生发现与观照"附近"的感知与兴趣,通过思政实践引导学生深度参与体验,以中国精神与价值观鼓舞学生投身"附近"的重建,来帮助学生应对时代挑战,找到存在意义.同时,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也要不断提升信息素养能力,促进数字技术运用与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协同、融合发展.

    信息时代思政育人反思附近的消失与重建

    思政元素融入"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究——以云南财经大学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为例

    周海燕
    14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此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广大一线教师就如何将思政内容融入不同的课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文中的课堂实验基于文秋芳教授的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与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理论,通过展示一所地方高校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以英语授课的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中,印证了该举措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进一步夯实了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通过此项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以期为国内其他高校及同行如何践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

    PPP模式下企业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潘思宇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PPP(公私合作)模式被视为一种创新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然而,PPP模式下企业办学的参与,虽提供了资金支持、行业动态、前沿技术和实践经验,但同样带来了政策适应性与教育方向不一致、风险评估与管理困难、教育公益性与盈利矛盾等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的分析,提出:一要明确合作目标和原则,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二需促进资源共享和互补,加强监管和评估;三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方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需以公益性形成共享治理,融入新时代思政内容的对策,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为企业参与社会服务和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新思路.

    PPP模式课程思政建设企业办学

    基于CIPP模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成效评价研究

    万泉徐晓军李静
    152-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按照CIPP评价模型理论的四个层面,通过对师生的访谈、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式,考察、评价海军工程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落地情况,分析课程实施过程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初步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今后的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提供理据.

    CIPP模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用教学系统设计方法提升课程思政教育效果——"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程思政建设及实验研究

    贾园闫亮明徐俊瑞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课题组"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和研究.使用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对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进行系统规划,通过"前端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评估与修正"四个环节,摸索并揭示达成预期教学目标的最优途径,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发生预期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并深化其爱国情感.同时,课题组还使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课程思政教育进行诊断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从而了解学生的风格特点,评价教学材料的有效性和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及学生的学习体验,最终有的放矢地修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并完成教学系统设计的优化.

    教学系统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