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蔡齐祥;黎懋明

半月刊

1000-7695

kjglyj@periodicals.net.cn

020-83568469;83163517

510033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三楼307室

科技管理研究/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技管理研究》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专利合作网络技术多元化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机制——管理者认知与组织惯性的中介作用

    朱婷婷戚湧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医疗设备领域上市公司2016-2020年企业联合申请专利为依据,深入探索技术多元化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作用效应以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多元化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间呈倒"U"型关系,即技术多元化有助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但是需要注意阈值效应;管理者认知复杂性与关键核心技术之间正相关,管理者认知集中性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之间负相关;技术多元化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之间的倒"U"型关系受到管理者认知的中介作用;当企业组织惯性较高时,管理者认知复杂性与关键技术核心突破的关系会弱化.综上,指出企业在追求技术多元化的同时,需要平衡和优化其技术组合,确保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深度开发和有效供给,及企业在追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时,应重视培养和选拔具有高认知复杂性的管理者,以便更好地应对技术的复杂性和市场的动态变化.

    技术多元化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管理者认知组织惯性

    价值链重构视角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智能化运作模式

    李广明徐鑫
    10-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作为一种高科技创新孵化模式,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价值链重构背景下,研究该模式的智能化运作模式,首先分析协同创新主体间的互动机制,然后剖析支持协同创新的功能要素及内在的协同机制,接着从结构优化角度对协同创新价值链进行重构,最后基于重构价值链视角探讨协同创新智能化运作模式,并认为智能化技术是优化协同创新模式的关键,应改变单链发展、综合协调的传统价值链结构,基于协同创新智能平台构建统筹创新主体价值活动的星型价值链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进而实现创新主体独立价值与整体价值的最大化.创新主体应发挥各自作用,加强政府引导,优化创新环境,强化人才培养,深化合作与智能化技术应用,推动协同创新模式升级.

    价值链重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智能化运作创新模型

    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影响因素识别及作用类型

    张蕙薪陆颖朱丹史继强...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识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因素作用类型.采用扎根理论编码方法提取关键核心技术影响因素并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影响因素模型,采用DEMEL方法分析重要影响因素,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方法分析重要影响因素的作用类型.最终得出国家实验室、政策、资金、战略科学家等 9 个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影响因素,将上述 9 个影响因素分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根本因素,并提出科技领军人才的独立自主培养与引进并重等 4 个建议.

    关键核心技术因素识别扎根理论编码决策与实验评价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

    粤港科技创新券政策的比较分析与优化策略

    唐强邱丹逸何雨谦黄何...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东和香港科技创新券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法,从资助对象、资助服务范围、资助方式、标准与流程、资助资金管理等方面,深入分析粤港科技创新券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广东科技创新券资助对象比香港更加多元,但门槛条件较高;(2)广东科技创新券资助的服务定义与香港相比不够清晰;(3)粤港科技创新券资助方式、标准和流程差异总体较大;(4)香港科技券资助资金管理相比广东更加规范,基本覆盖项目全过程.最后,为推动粤港科技创新券的互通互兑,对两地完善科技创新券政策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香港广东科技创新券政策比较分析优化策略

    政策"工具-目标"下的中韩数字经济政策对比分析

    赵玉龙董浩然宋蓉
    3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和韩国 2004 年 9 月—2023 年 6 月颁布的数字经济相关政策文件为研究样本,从政策"工具-目标"视角出发,综合运用Python语言和Nvivo12软件,基于文本计量分析方法,深入分析对比中韩两国数字经济政策特征.研究发现:(1)中韩两国虽然在政策主题方面都重视投入基础设施、技术、数据等要素,但中国更关注资源整合、数字化治理能力的提升,而韩国则侧重于通过投资引导推动各产业的数字化发展;(2)两国在政策工具维度方面也有所不同,中国缺乏需求面政策工具的使用,韩国则缺乏环境面政策工具的使用;(3)政策目标维度方面中韩两国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中国以基础设施、目标规划和组织领导支撑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韩国则以技术支持、技术创新和安全监管推动数字产业化和数据价值化.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适时调整政策目标,优化政策工具组合,深化产学研合作,强化数字化治理能力,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构建完善的数字经济政策体系,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数字经济政策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文本计量对比分析

    杠杆率作用于企业创新的智能评价与鲁棒优化探究

    陆晓琴黄元君
    4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综合评价理论,构建杠杆率作用于企业创新的智能评价模型,设计基于群体智能优化的杠杆率鲁棒区间优化算法,得到目标创新度下的最优杠杆率区间.进一步采用国泰安数据库提供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所构建的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智能评价模型,高效地评价出随机抽取的 12 家公司创新度水平;所设计的群优化算法在迭代过程中都能快速地收敛到最优值,且收敛的最小总账面杠杆率和最大总账面杠杆率都出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现象,即目标创新度处于中间段(较大或不大)等级的企业,最小账面杠杆率和最大账面杠杆率都较高,目标创新度处于高段(非常大、很大)等级的企业和目标创新度处于低段(不大、较小)等级的企业,最小账面杠杆率和最大账面杠杆率都较低.由此认为,高段创新度企业,可降低负债,侧重提高资金利用率;中段创新度企业,虽实现技术创新,但还不够规模化或成熟化,因此可增加资金支持力度,来提升创新等级;低段创新度企业,应注重负债规模和技术创新协同调整,提升创新等级,否则过度负债会增加其财务负担..

    杠杆率企业创新智能评价模型鲁棒优化

    中国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分析——基于环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

    李毅何宇娟肖腊梅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助推以长沙为核心的环长株潭城市群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选取环长株潭城市群 2010-2021 年的发展数据,从突破性创新支持、创新管理、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等 5 个维度构建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SMIOE评价模型,采用信息贡献率分析法,遴选确定 17 个核心评价指标,使用"交叉熵权-TOPSIS"法测算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突破性创新能力指数.研究结果发现,SMIOE评价模型能客观反映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的真实水平,环长株潭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总体不均匀、发展水平较低,除长沙、株洲、衡阳外,2010-2021 年间,其他 5 个城市指数分别呈"M"型和倒"V"型下降;突破性创新能力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于湖南东北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树立全域创新、协同创新和重点创新等 3 个方面理念,提出环长株潭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的发展建议,为促进环长株潭城市群创新群落早日提供参考.

    环长株潭城市群突破性创新能力评价SMIOE模型交叉熵权-TOPSIS

    中国科学仪器上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董璐王志强李泽霞杨娟...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产出、创新影响 4 个方面构建科学仪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组合赋权,通过TOPSIS-障碍度模型对科学仪器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42 家中国科学仪器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制约我国科学仪器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产学研合作、产品与技术国际专利布局、研发投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鉴于此,应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合作协同创新模式,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重视技术、软件的开发及知识产权保护等,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为科学仪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赋能.

    科学仪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层次分析法-熵权法TOPSIS-障碍度模型

    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制度的特征与优化路径

    戚佳施星雨刘继安徐艳茹...
    7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借助Nvivo 12 工具,对 1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 17 个地级市政府官网发布的 65 份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三级编码,重点分析绩效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评价导向及现存问题.研究发现,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制度主要由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理念、评价形式和结果反馈五大核心要素构成,具有强式评价特征;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引导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开放式创新,但评价结果的运用缺乏战略导向;在分类评价体系、评价指标与评价周期选择等方面的系统性、合理性与可行性有待提升.由此提出新型研发机构的绩效评价应注重知识产权等配套权益制度的建设,协助新型研发机构跨越技术创新的"死亡之谷",带动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

    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政策分析内容分析

    基于技术成熟度的技术评价方法研究

    辛竹琳魏凤邓阿妹赵子岩...
    80-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文献调研法、比较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梳理技术成熟度的理论发展过程及评价标准,根据技术成熟度评价信息来源分为论文、专利和商业化三种场景,基于不同场景对国内外技术成熟度评价方法进行分类与对比,分析技术成熟度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探讨技术成熟度评价方法在技术管理、资源规划和风险防控方面的应用.从技术维度、应用维度和市场维度出发,构建广义的技术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提供了各指标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最后从技术成熟度评价方法的推广、应用和特点3个方面提出启示与建议,以期为后续的技术成熟度评价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技术成熟度技术成熟度等级标准规范评价指标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