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管理研究
科学管理研究

云涛

双月刊

1004-115X

kxglyj@yahoo.com.cn

0471-6920103;6282190

010010

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总局街3号科技大厦B座305室

科学管理研究/Journal Sci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专业学术性刊物。以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其运行机制、发展战略、方针政策以及科技体制改革、工农业科技进步、决策预测理论和人才与发展等软科学方面的学术性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新时代推进科技现代化的主要挑战和实践路径

    赵世军董晓辉
    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战略支撑、动力源泉。科技现代化既是一个目标概念,也是一个过程概念,是科技系统各领域各方面各要素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但现代化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还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际科技竞争以及体系化创新能力不足等主要挑战。新征程进一步推进科技现代化,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持续优化创新治理,深化体制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开发,优化区域布局,涵养创新文化,推进科技系统的发展战略现代化、体制机制现代化、人才队伍现代化、区域科技现代化、创新生态现代化。

    科技现代化新时代理论内涵主要挑战实践路径

    新一代科学城内涵、构成要素及发展路径——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谈起

    蔺洁王婷池康伟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兴起,以新一代科学城建设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成为国家乃至地方政府探索区域创新发展转型的主要方式。通过对新一代科学城的内涵、构成要素和发展路径进行研究,认为新一代科学城是以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目标,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核心,集聚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创新型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提升前瞻性基础研究水平和前沿引领技术开发水平,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由科学发现到技术成果商业化的全创新链整合,并拥有高质量城市生态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一体化的多功能、现代化的城市组成部分。从科学要素、产业要素、人文要素、环境要素、影响要素等五方面分析新一代科学城的构成,并基于此探讨了新一代科学城的发展路径。

    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展路径

    科技创新平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政策优化

    王智新郭凡王艺晓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创新平台能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河北省为例,运用熵值法分别测算科技创新平台指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构建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深入分析论证科技创新平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科技创新平台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②门槛回归发现这种促进作用呈现显著的"边际效应"非线性的递减特征;③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④科技创新平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和改善产业结构来实现;⑤智慧城市试点能够调节该促进作用。研究成果为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提供经验支持和政策支撑。

    科技创新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门槛效应空间效应

    WSR方法论视角下的智库双螺旋问题研究范式探索——以我国高水平智库地域发展差异问题为例

    孙亚洲吕彬李晓松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库是国家软实力和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问题分析和科技情报研究的重要力量。智库的作用发挥主要依托于智库研究成果,而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形成需要科学的智库问题研究范式指导。智库双螺旋法是我国智库研究和问题分析领域逐渐兴起的一种科学范式,"物理(Wu)—事理(Shi)—人理(Ren)"WSR方法论是一种处理复杂问题的系统工程理论。分析二者内在机理,将系统工程理论中的WSR方法论引入智库双螺旋法,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探索对智库双螺旋法的补充和发展。以我国高水平智库地域发展差异问题为例,开展WSR方法论视角下的智库双螺旋法应用研究。WSR方法论视角下的智库双螺旋法是智库问题研究范式新路径的探索。WSR方法论为智库双螺旋法的构建提供了一种理论阐释,丰富了智库双螺旋法的分析维度和耦合结构,发展了智库问题研究的方法手段。探索引入WSR方法论的智库双螺旋问题研究范式有其科学意义和实践价值。

    科研范式科学管理WSR系统方法智库建设智库双螺旋法

    ChatGPT赋能研究生科研:机遇洞察、风险透视与策略探赜

    李铁英马鑫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本次ChatGPT热潮的影响,研究生群体不可避免的成为了ChatGPT的主要早期用户。关于ChatGPT在教育与科研领域的运用,目前社会各界人士看法不一、尚未达成普遍共识。而根据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结果与ChatGPT的产品功能来看,研究生使用ChatGPT有利也有弊。好处是ChatGPT的性能卓越、表现出色,能够作为研究生的互动科研伴侣、智能科研助理、数字科研导师和优秀科研榜样等,辅助研究生高效的学习和科研。不利的是ChatGPT先天存在技术缺陷,加上研究生的不合理使用,容易引发师生关系淡化、科研过度自由、过分技术依赖和学术道德失范等问题,会影响研究生正常的学习和科研生活。但总的来看,ChatGPT作为一项新技术应用于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具有很多可为之处。因此,可以从增进师生情感互动、创新科研团队管理、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和健全科研监督管理等方面着手,消解ChatGPT给研究生带来的不利影响,发挥ChatGPT辅助研究生高效学习与科研的独特优势。

    人工智能ChatGPT研究生科研活动

    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下高校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危机与化解

    白强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知识生产模式正在持续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透视其演进历史及结构特征、洞察其未来变革趋势,继而审思当下高校学科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危机、找到危机化解之道对于助推高校学科高质量发展进而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发现,知识生产模式变革是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产物,其本质是社会生产方式变革,是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反映,知识生产模式Ⅰ、模式Ⅱ,模式Ⅲ的相继出现昭示了未来知识生产的跨界性、应用性、动态性、复杂性将更加凸显的趋势。据此审思当下高校学科建设实践,面临着组织、价值、治理、文化、适应等现实危机,制约着学科高质量发展。鉴此,只有坚持自由逻辑与有组织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自治逻辑与共治逻辑、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学科逻辑与问题逻辑的有机统一,才能有效化解现实危机,促进高校学科走向高质量发展。

    知识生产模式高校学科高质量发展危机审思化解之道

    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包晓云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科技期刊自身行稳致远的发展需要。本文通过对科技期刊发展现状的描述性分析,揭示科技期刊发展的集中趋势与分散趋势,进而深入挖掘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影响力的两大矛盾所在,即党和国家对科技期刊发展期待日益迫切与科技期刊创新发展滞后的矛盾、一流科技创新成果发表日益增长与科技期刊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并针对两大矛盾为科技期刊未来发展给予目标指引。为此立足于中国管理情境,从科技期刊外部环境与内部发展入手,发挥体制优势、改革评价机制、坚持意志导向,聚焦于内部经营、媒体融合、科普使命承担与人才培养,凝心聚力建设世界一流高品质科技期刊,助力中国科技展翅腾飞。

    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世界一流

    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产业赋能机制研究

    刘刚李依菲刘汉文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通用目的技术,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引擎。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途径。基于 2200 家人工智能企业和 15 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的价值网络分析表明,我国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是新型平台主导的。与交易型平台不同,新型平台属于产业赋能平台。聚焦应用场景,新型平台通过构建基础和垂直业务领域软硬件协同创新生态实现产业赋能。新型平台主导的两个创新生态的相互融合和促进,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

    人工智能新型平台创新生态产业赋能

    数字经济与产业链韧性提升:机制、难点与对策

    李玉梅许晗宋玉茹高鹤鹏...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新时代带动产业链韧性提升的关键内驱力。在对数字经济和产业链韧性展开内涵界定之后,可以总结出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韧性的内在机理,得出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夯实数字基础、建设数字企业、加强数字应用、完善数字环境等方式来提升产业链韧性,具体可借助数据要素拉动效应、数字技术带动效应、资源配置驱动效应。目前,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韧性提升中仍有部分问题亟待解决:数据整合效率低、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等。因此,需从"稳链""补链""强链""固链"四个方面,做好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以期持续激发数字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培育创造产业链竞争新优势,有助于实现我国实体经济循环畅通,进一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产业链韧性数实融合作用机制

    创新驱动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组态路径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沙德春何新伟周春涛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绿色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推进能源革命、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绿色转型的核心抓手,探明创新影响经济绿色转型的内在机理与路径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创新生态观,结合组态理论构建整合性分析框架,以全国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案例样本,采用fsQCA方法系统、动态地考察创新生态系统多重要素协同驱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复杂机制与路径。研究发现:①单个创新生态系统要素不构成驱动经济高或非高绿色转型的必要条件;②实现经济高绿色转型的创新生态有 4 种,具有"殊途同归"作用,具体概括为3 种模式:政府主导逻辑下的技术创新驱动型、政府主导逻辑下的产学研联动型以及资源与环境助力下的产学研联动型;③导致经济非高绿色转型的创新生态有 2 种,依据核心条件可归纳为:技术-制度抑制型、技术-智力抑制型,且与驱动经济高绿色转型的组态路径呈非对称关系;④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驱动经济高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着较为普适的作用。

    绿色经济经济转型创新生态系统组态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