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管理研究
科学管理研究

云涛

双月刊

1004-115X

kxglyj@yahoo.com.cn

0471-6920103;6282190

010010

呼和浩特市新城西街总局街3号科技大厦B座305室

科学管理研究/Journal Scientific Management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专业学术性刊物。以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其运行机制、发展战略、方针政策以及科技体制改革、工农业科技进步、决策预测理论和人才与发展等软科学方面的学术性问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特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特质、要点与进路

    闫瑞峰邱惠丽
    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世界主要科技大国的共性实践。中国特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立足世情党情国情,呈现出战略使命政治化、战略目标高度复合化、战略组织体系建制化、战略主体多元化和战略组织模式新式化等五大内生性战略特质。打造中国特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必须在科研组织层面妥善处理存量与增量的关系,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及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科学处理传统与未来的关系。在实践中,要加强存量与增量动态调整的一体化体系设计,形成协力攻关的创新生态;发挥市场与计划相融合的资源配置模式,形成战略性资源的网络化整合;探索数字化时代下大型研发体系的运行体制,形成多元共塑的战略性国家科技力量。

    中国特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科技体制创新科学技术

    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与时代指向

    罗银瑶谢玉科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科技现代化始终是我党的重要使命任务,被摆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位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现代化事业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酝酿萌芽期、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步探索期、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跃升期四个阶段。百余年来,中国式科技现代化始终与国家现代化同向同行,积累了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相结合、坚持服务发展与维护安全相结合、坚持教育科技人才相结合、坚持战略引领与体制改革相结合、坚持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相结合等基本经验。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必须坚持"四个面向"战略方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汲取历史智慧中开启科技现代化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科技现代化历史过程基本经验实践举措

    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隐性知识共享逻辑研究——以案例行动学习法为例

    冀海东薛海彦张璐崔敏杰...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和优化创新型人才的知识共享机制,以提升其创新能力和知识更新。面对商科隐性知识的传递难题,研究通过案例行动学习方法和SECI模型,分析了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过程机理,探索出创新型人才知识共享的行动逻辑,并基于建构主义和知识管理理论,提出了相应的知识共享路径策略。研究发现,内在驱动力和外在驱动力共同促进了知识转移与知识共享,而深度学习是实现这一转化的核心。研究结果为高校在创新教育模式下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策略指导,强调了知识共享在提升人才高阶能力中的关键作用。

    知识共享隐性知识显性化案例行动学习法创新型人才

    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科研的逻辑、困境与进路

    彭术连肖国芳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强国和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近年的热点政策话语,体现了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面临着逻辑转向,在科研使命上从经济使命转向战略使命,在科研动力从自由兴趣转向国家意志,在科研内容从单一领域转向多维立体,在科研视角上从学术场域转向社会场域。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科研存在多元困境,应强化国家使命担当,不断优化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科研顶层设计;改革高校内部治理,促进有组织科研的整合式创新;充分发挥战略科技人才引领作用;坚持全球开放合作,打造有组织科研的互惠共享国际合作网络;重塑尊重创新质量和贡献的学术评价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自立自强研究型大学有组织科研

    基于Guided BERTopic模型的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识别与发展趋势研判——以未来工业互联网为例

    陈升杨恒张楠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不仅是国之重器,而且对推动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工业互联网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发展成为我国的研究重点,该领域的重要性在 2023 年被提升至国家级重大研究计划。综合收集了 1989-2024 年中美两国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专利数据,基于《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和《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构建了一套工业互联网产业链核心关键技术的种子词库。利用Guided BERTopic模型提取了产业链关键技术主题,并采用Logistic模型评估了这些技术的生命周期,进而对比中美两国的发展情况,提出了针对未来发展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美国,我国在大多数产业链核心技术方面仍处于成长阶段,而美国则已步入技术饱和阶段。展望未来,设备监测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及能耗监测分析系统等被认为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技术。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政策文件的产业链关键技术识别方法,并通过对工业互联网专利技术的实证分析,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建议。

    GuidedBERTopic模型产业链核心关键技术工业互联网中美比较专利文本Logistic模型

    中国5G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演进及内容评价

    谢昕莹王小林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5G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以 2016-2022 年国家层面出台的120 项 5G产业政策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挖掘法分析政策演进,并构建 5G产业政策PMC指数评价模型对政策内容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中国5G产业政策沿着"技术创新—数字基建—融合应用—安全发展"的路径演进。产业政策质量总体较高,政策功能较完善,公开透明且重点突出,但仍需从多个维度予以优化。PMC指数表明,技术创新类政策最高,融合应用类、数字基建类政策次之,安全发展类政策最低。建议树立新质生产力思维,以前沿技术创新引领,大规模建设未来移动通信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系统,拓展融合应用广度和深度,丰富安全发展类政策,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战略性新兴产业5G产业政策新质生产力PMC指数模型

    数字化转型何以提升企业韧性——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企业技术应用情境的考察

    高航周明生
    5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促进了数字科技与生产发展的深度融合,为企业应对日益频繁的外部冲击提供了新的工具。基于动态能力理论和技术应用理论,考察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影响机理及企业技术应用情境的调节作用,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和城市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①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韧性,且该影响在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样本中表现得更为明显。②企业的技术应用情境会影响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韧性的积极作用。技术管理能力和资金储备会强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效应,而城市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具有"双刃剑"特性,只有在地区金融监管水平较高时,城市的金融科技发展才会对数字化转型和企业韧性二者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③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企业动态能力,进而作用于企业韧性,具体表现为企业风险感知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和资源转化能力的综合提升。

    企业韧性数字化转型动态能力技术应用情境

    高层管理者认知、开放式创新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

    郭晓川付馨蕊李鹏程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为企业创新和建立竞争优势创造了新的机会。企业是否进行数字化转型及转型程度取决于管理者认知。相较于传统的封闭式创新,开放式创新通过与外部组织合作为管理者提供更多样、更广泛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管理者的认知模型。通过对 2015-2021 年 104 家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管理者认知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影响,及开放式创新广度对管理者认知与数字化转型程度关系的调节作用。结论显示:高管理者认知柔性与认知复杂性促进企业进行更深程度的数字化转型。企业开放式创新广度显著促进了管理者认知柔性、认知复杂性对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正向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对管理者如何更好的应用数字技术提供决策和业务支持及保障企业顺利进行数字化转型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数字化转型认知柔性认知复杂性开放式创新

    基于LDA主题模型的服务业企业创新测度研究——兼与传统创新测度方法的对比分析

    冯晓华顾金科
    7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服务创新是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以R&D投入、专利申请为代表的传统创新测度方法在衡量服务业企业创新时存在明显缺陷。使用隐含狄利克雷分配(LDA)主题模型对 2008-2022 年间 914 家服务业上市公司的创新水平进行了测度,并从企业整体、行业归属、区域分布、企业规模、企业所有制维度与传统创新测度方法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创新测度方法,LDA方法能够①同时反映服务业企业创新中的技术和非技术创新部分,更适用于测度非研发和非专利服务业企业;②更好捕捉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的创新特征和形式;③向上纠偏中西部地区服务业企业创新水平,向下纠偏东部地区服务业企业创新水平,还原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服务业企业真实创新差距;④向上纠偏中小型服务业企业创新水平,向下纠偏大型服务业企业创新水平;⑤深入挖掘国有和非国有服务业企业在创新词频和主题上的差异,揭示非国有服务业企业创新水平较高的本质原因。基于此,从拓展服务创新内涵新认知、加快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创新、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深化数字技术渗透以及发挥差异性优势五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服务业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LDA主题模型服务业企业创新测度分析师报告文本分析

    董事高管背景与公司竞争战略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调节效应

    张质彬张涵熊爱华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司竞争战略是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动力。研究具有高管背景的董事对公司竞争战略发展的影响,并选取 2010-2021 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董事的高管背景明显强化了公司竞争战略,促进了公司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的发展;进一步地,从企业生命周期角度出发,在公司成长期和衰退期阶段,相比成本领先战略,董事的高管背景明显重视公司的差异化战略;而成熟期阶段,董事的高管背景对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均有正向影响。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董事的高管背景与公司竞争战略之间的关系,重视"高管经历"董事在我国公司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为公司治理领域下董事会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价值。

    公司竞争战略董事高管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