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咨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咨询
科学咨询

向传书

旬刊

1671-4822

kxzx@vip.163.com

023-62605378,62605185

400060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科尔国际商务大厦17楼1号

科学咨询/Journal Scientific Consult
查看更多>>上半月“决策管理”,下半月“教育科研”。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价值引领、项目驱动、成果导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以"推销技术"为例

    徐英姿
    208-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改革存在教师融合思政的技巧不足、课程内容更新缓慢、考评机制不完善,以及缺乏有效的教师激励和经验共享机制等主要问题.本文以高职"推销技术"课程为例,针对课程思政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以"价值引领、项目驱动、成果导向"的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模式,旨在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更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实践探索中,形成有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价值引领项目驱动成果导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创业工作的研究

    陈济生
    212-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价值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创业工作实践中时,需要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加强创业教育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基于就业创业工作提高思政教育实践性、借助校园文化渗透思政教育,实现就业创业工作质量的优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工作教师队伍校园文化

    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衔接与实现路径研究

    刘彬彬
    216-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融合,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课程改革实践中,遵循德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专业课的主渠道作用,开展更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协同育人模式.文章在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内在关系基础上,进而研究二者的衔接与实现路径,使之同向而行,形成协同互构,通过展开课程体系设计,完善队伍建设,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建立航空"大思政"格局下协同育人的学生课程体系.

    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践路径

    高校教师成为"大先生"的路径探究

    周昕怡
    220-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究了高校教师如何成为"大先生"的路径.首先,本文阐释了"大先生"的内涵,强调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教师需具备更高的思政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其次,本文提出了教师成为"大先生"的三方面示范路径,即为人示范,包括培育理想信念、提升道德修养及品格的塑造与培养;为学示范,注重知识传播、创新引领、专业发展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事示范,强调坚守课堂阵地、优化教学方法、注重情感教学及践行社会责任.这一路径旨在促使高校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成为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大先生高校教师路径探究

    "1+X"证书制度下"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杜亚林
    224-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深入探讨了"1+X"证书制度下"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本研究明确指出,该模式在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育人机制、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有力推进"三教"改革、健全职业教育多元化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企业调研、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三站三平台"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以"岗课赛证"融通课程改革为载体等途径,积极推进"岗课赛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X"证书制度"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课程改革

    高职院校三段制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效果评价

    陈熙栩吴天钰冯菁
    228-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护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提高.为了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培养更具专业化和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高职院校需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更加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三段制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深入分析了专业化人才的规格特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现有的问题,探究高职院校三段制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应用效果.

    高职院校三段制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

    治理能力导向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普洱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为例

    段元明
    23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高校的地方性主要体现在其服务范围的地域性上,其承担着为地方发展培养人才的使命.但是,目前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课程设置缺乏本地特色、实践育人功能式微等高同质化问题,导致的"身份危机"成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掣肘.针对这些不足,结合行政管理专业本身的专业特征,本文提出了以"治理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普洱学院行政管理专业为例,从地方高校服务于区域性发展的要求出发,提出了破解地方行政管理专业发展困境的实施策略.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

    语码转换在高等职业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项基于全国职业院校教学技能大赛获奖视频的调查

    袁夕涵
    236-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技能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解优秀教师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上语码转换的使用情况,研究者对2020至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以公共英语为教学科目、以高职院校学生为教学对象的47个获奖教学片段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其中27个视频中,研究者识别出189次教师的语码转换.不同获奖片段中教师语码转换的次数存在较大差异,表明语码转换的次数可能取决于教师的语言使用习惯和教学设计.此外,研究者将语码转换分为重复和非重复两类,在25个视频中观察到了重复类语码转换现象,在14个视频中观察到了非重复类语码转换现象.这表明重复类语码转换更为普遍,即大多数优秀教师都会对自己或学生的话语进行翻译、解释或补充.与此同时,两类语码转换都被用于强调优秀中华文化,深化课堂主题,融入课程思政,体现了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与时代发展和学生职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色.

    语码转换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职业院校教学技能大赛

    高层次人才"校聘企用"共生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

    王苗张笑予
    240-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校地合作的不断深入,我国部分区域对校企合作引才用才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打破了各创新主体在人才引进上的竞争关系,实现了从浅层次合作向深度融合的转变.区域内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同努力,探索构建学校、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良性互相促进的运行体系,以及以多方参与为特色的共引共享机制.地方政府负责建立人才共引共享的制度体系,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地方高校则发挥自身作为人才资源"蓄水池"的优势,积极输送人才.地方企业则为人才提供实践平台."校聘企用"是共引共享机制建立的关键所在.针对此,本文提出了"校聘企用"共生理论模型,并从建立人才共引共享模型、共引共管机制及实现路径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启示.

    地方高校共生理论校聘企用共引共享

    "三个敬畏"视域下飞行大学生作风建设实践与探索——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李星辰
    245-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三个敬畏"的视域下,以如何加强飞行大学生作风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旨在探索加强飞行大学生作风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飞行大学生作风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困境,找出问题的痛点所在,通过家校共建、教辅结合、创新管理、思想引领、制度构建等方面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以期推动飞行大学生作风建设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个敬畏飞行大学生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