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放射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冯敢生

月刊

1001-9324

lcfs@chinajournal.net.cn

0714-6222015

435000

湖北省黄石杭州路23-22号

临床放射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影像学学术性刊物。以“保证质量,具有特色,重视临床、普及提高”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模态影像技术联合对肾集合管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陈怡徐开蔚齐银萍沈雯琪...
    1755-1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MRI、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多模态影像学检查对肾集合管癌(CDC)诊断的价值,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DC患者15例,术前均行多期增强CT扫描,其中3例行MRI增强扫描,3例行18F-FDG PET/CT扫描.通过影像与病理对照,并复习文献,总结多模态影像检查对CDC的诊断价值.结果 病灶位于左肾8例,右肾6例,1例左肾CDC并发右肾透明细胞癌,其中12例呈实性,3例囊实性.CT表现:5例主要累及肾髓质区域,肾脏轮廓改变不明显,4例向肾包膜外隆起或侵犯肾筋膜囊,4例侵犯肾盂,2例肾盂、实质及肾筋膜囊广泛受累.9例可见肾门和/或后腹膜淋巴结肿大,4例可见肾静脉癌栓.增强CT显示病灶均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5例增强图像出现"犬牙交错"征象.MRI表现:3例病灶T1WI为等或稍高信号,T2WI为稍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明显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平均为0.975 ×10-3mm2/s.PET/CT表现:肿瘤实质18F-FDG高摄取,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为7.41.病理检查显示瘤体细胞乳头状、腺腔样排列,间质中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CT对病变部位、大小形态显示良好,动态增强扫描可反映血供特征;MRI对肿瘤纤维成分及囊变坏死的显示清晰,18F-FDG PET/CT对淋巴结及全身转移显示更佳,三者联合应用更有助于全面反映CDC的病理基础及生物学特征.

    肾集合管癌PET/CT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动脉自旋标记MRI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评估价值:Meta分析

    张欣悦陆方杨婧叶朝阳...
    1761-1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技术对糖尿病肾病(DKD)的评估价值.方法 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搜集ASL对DKD评估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23年12月.采用Rev-man 5.4、Stata 16.0软件计算各DKD分组及对照组肾血流量(RBF)值的加权均数差值(WMD)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 共纳入文献9篇,诊断数据均为肾皮质RBF.RBF值随着DKD分期的加重而呈降低趋势.总体DKD 患者 RBF 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RBF 值,WMD=-75.62(95%CI:-90.05,-61.20),P<0.01;DKD 早期患者RBF 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RBF 值,WMD=-39.73(95%CI:-47.14,-32.33),P<0.01;DKD 中晚期患者 RBF 值显著低于 DKD 早期患者 RBF 值,WMD=-48.46(95%CI:-72.23,-24.68),P<0.01;DKD 临床前期患者 RBF 值低于对照组,WMD=-12.38(95%CI:-20.46,-4.29),P<0.01.结论 ASL在DKD分期评估及早期诊断方面具有良好诊断价值,定量监测肾皮质RBF值能够在DKD诊断及决策中发挥作用.

    糖尿病肾病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成像肾血流量Meta分析

    MRI对体外冲击波联合康复运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短期疗效的评估

    娄路馨顾建明梁伟周一新...
    1767-1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MRI评估体外冲击波(ESW)联合康复运动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治疗效果,探讨和临床症状相关的MR表现.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前瞻性研究"体外冲击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的人群,共62例KOA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行膝关节MR检查和临床评分.采用全膝关节磁共振成像评分(WORMS)评价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并测量髌上囊积液面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SA)、西安大略大学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价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MR表现和临床评分,做MR表现和临床症状的回归分析.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骨髓水肿评分、关节积液面积、VSA评分、WOMAC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小于治疗前.WORMS评分中的软骨损伤评分对VAS的影响有显著性.结论 MRI的骨髓水肿评分、关节积液面积可反映治疗效果.MRI的软骨损伤评分和疼痛相关.ESW联合康复运动对KOA有积极作用,可显著地缓解患者的关节积液、骨髓水肿和临床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磁共振成像

    基于MRI影像组学鉴别诊断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的Meta分析

    苏超田彧潇侯晓宙夏迪...
    1771-1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Meta分析评价基于MRI影像组学鉴别诊断良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VCF)的准确性,推测其临床价值.方法 在中英文数据库中全面检索发表于2023年12月以前关于运用影像组学技术鉴别诊断良恶性VCF的研究,根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并进行质量评估及数据提取.利用Stata软件对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敏感度、特异度等数据,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对异质性来源进行回归分析和亚组分析,并采用Deek's法检验发表偏倚.结果 7项符合标准的研究被纳入分析,合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2(95%CI:0.86~0.95)和 0.95(95%CI:0.90~0.98),绘制 SROC 曲线,其曲线下面积(AUC)为 0.98(95%CI:0.96~0.99).是否使用交叉验证、是否纳入临床特征及成像序列均是异质性来源.结论 影像组学模型可有效鉴别诊断良恶性VCF,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影像组学压缩性骨折磁共振影像荟萃分析

    健康体检人群骨密度定量CT骨密度与HDL-C的相关性研究

    林新贝孙永兵戚昕周阳...
    1777-1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指导.方法 搜集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学科2018年9月至2023年2月17448例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体格检查、血脂检测和定量CT(QCT)测量其腰椎BMD.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指标与BMD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HDL-C与BMD的关系.结果 按BMD分组:骨质疏松组血清HDL-C平均值显著高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5).回归分析调整其他变量后结果显示,HDL-C水平与腰椎BMD呈负相关(t=-4.364,P<0.05),且女性人群中的负相关更为显著(t=-6.858,P<0.05).按体质量指数(BMI)分组:HDL-C水平与腰椎BMD在超重和肥胖人群中为负相关(r=-0.039,P<0.01;r=-0.126,P<0.01);而在BMI<24 kg/m2组无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DL-C水平的升高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在女性以及超重和肥胖人群更为突出,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骨密度骨质疏松症定量CT血脂

    原发性骨肿瘤影像数据库及AI辅助诊断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黄元祥姚顺晗李世源陈庆锋...
    1782-17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并建立原发性骨肿瘤的开源影像数据库及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方法 回顾性搜集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六家医疗机构确诊为原发性骨肿瘤患者的三项临床信息(性别、年龄、部位)和影像学检查资料(X线、CT和MRI影像)作为数据库输入资料,采用B/S技术在云平台构建开源的数据库.采用部分数据库影像数据,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对X线图像构建原发性骨肿瘤良恶性分类辅助诊断系统并验证性能.结果 成功建立了一个功能友好的开源原发性骨肿瘤影像数据库,数据库包含2127份病例;同时基于本数据库X线图像开发了一个辅助诊断系统,并作为诊断模块整合至数据库中,系统在测试集平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9.结论 构建了一个开源原发性骨肿瘤影像数据库,并据此验证性地开发了一个原发性骨肿瘤辅助诊断系统,为骨肿瘤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工具.

    原发性骨肿瘤医学影像数据库辅助诊断深度学习

    DKI衍生参数预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

    刘祥龙岳翔赵鑫陆林...
    1787-1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扩散峰度成像(DK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以行MRI检查且被临床诊断为HIE的新生儿6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颅脑常规MRI和DKI的扫描,并测量感兴趣区(ROI)的DKI衍生参数,将其与14天时新生儿行为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及6个月、12个月时Gesell婴幼儿发展量表(Gesell)评分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用来比较预后好组与预后差组间的DKI衍生参数差异,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curve)来分析DKI衍生参数的预测预后效能.结果 部分DKI衍生参数与NBNA、6个月Gesell评分及12个月Gesell评分具有一定相关性.尾状核、胼胝体压部的平均扩散浓度(MK)值,尾状核的轴向扩散峰度(Ka)值,苍白球、壳核的径向扩散峰度(Kr)值及半卵圆中心层面中央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预后好组与预后差组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且预后好组的值大于预后差组,其中所有参数的联合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815),胼胝体压部的Kr值可鉴别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间的差异(曲线下面积为0.738),胼胝体压部的MK值和Kr值可鉴别预后好组和预后差组间的差异(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和0.838).结论 DKI衍生参数可以作为临床对新生儿HIE的预后评估的潜在指标,可为制定更优治疗方案提供相关依据.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扩散峰度成像白质NBNA评分Gesell评分

    基于定量CT对中老年人群体脂肪分布与外周血炎症细胞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刘澳周菁孙永兵戚昕...
    1794-1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体脂肪分布与外周血炎症细胞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学科行胸部CT联合定量CT(QCT)检查的2141名中老年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搜集其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全血细胞计数和血脂指标,同时使用QCT测量受试者的体脂肪分布情况.以60岁为界限将男性和女性各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偏相关分析体脂肪分布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淋巴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HR)的相关性.结果 在<60岁组与≥60岁组两组中,男性BMI、NHR、MHR、LHR、内脏脂肪面积、肝脏脂肪面积和肌肉脂肪含量均高于女性,但皮下脂肪面积均低于女性(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60岁男性组中,皮下脂肪面积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180,0.245,0.246)(均 P<0.05),内脏脂肪面积与 NHR、MHR、LHR 呈正相关(r=0.266,0.297,0.232)(均P<0.05),肝脏脂肪含量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165,0.196,0.169)(均P<0.05);在年龄≥60岁男性组,皮下脂肪面积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152,0.158,0.155)(均P<0.05),内脏脂肪面积与NHR、MHR、LHR 呈正相关(r=0.325,0.312,0.244)(均 P<0.05),肝脏脂肪含量与 NHR、MHR、LHR 呈正相关(r=0.176,0.204,0.151)(均P<0.05);在年龄<60岁女性组,皮下脂肪面积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225,0.196,0.243)(均 P<0.05),内脏脂肪面积与 NHR、MHR、LHR 呈正相关(r=0.371,0.302,0.347)(均 P<0.05),肝脏脂肪含量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331,0.250,0.237)(均P<0.05);在年龄≥60岁女性组,内脏脂肪面积与 NHR、MHR、LHR 呈正相关(r=0.322,0.294,0.208)(均 P<0.05),肝脏脂肪含量与 NHR、MHR、LHR 呈正相关(r=0.180,0.241,0.146)(均P<0.05),而皮下脂肪面积与NHR、MHR、LHR无相关性(均P>0.05);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组中,肌肉脂肪含量与NHR、MHR、LHR均无相关性(均P>0.05).校正年龄、BMI后,偏相关分析显示在年龄<60岁男性组中,皮下脂肪面积与MHR、LHR呈正相关(r=0.073,0.098)(均P<0.05),内脏脂肪面积与NHR、MHR呈正相关(r=0.118,0.128)(均P<0.05),肝脏脂肪含量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069,0.091,0.070)(均P<0.05);在年龄≥60岁男性组,内脏脂肪面积与NHR、MHR呈正相关(r=0.222,0.202)(均P<0.05),肝脏脂肪含量与MHR呈正相关(r=0.121)(P<0.05);在年龄<60岁女性组,内脏脂肪面积与 NHR、MHR、LHR 呈正相关(r=0.238,0.198,0.231)(均 P<0.05),肝脏脂肪含量与 NHR、MHR、LHR 呈正相关(r=0.219,0.160,0.143)(均P<0.05);在年龄≥60岁女性组,内脏脂肪面积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230,0.245,0.165)(均P<0.05),肝脏脂肪含量与MHR呈正相关(r=0.195)(P<0.05).结论 中老年体检人群体脂肪分布与NHR、MHR、LHR存在相关性,并且MHR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均与内脏脂肪面积、肝脏脂肪含量呈正相关.

    定量CT体脂肪分布NHRMHRLHR相关性分析

    太极拳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左额顶网络功能连接度的影响

    胡晓婕吴康李媛媛赵明智...
    1800-18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左额顶网络(LFPN)的功能连接度(FC)这一角度揭示太极拳对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 招募20例CFS患者和20名健康受试者,两组受试者均接受为期4周的简化24式太极拳训练.在治疗前后进行疲劳量表-14(FS-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扫描,并进行自身比较及组间比较;将患者治疗前后量表差值与功能连接度差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FS患者的FS-14评分、HAMD评分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P<0.01),治疗后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CFS患者在LFPN区域的功能连接度明显偏低;经太极拳治疗后,功能连接度显著增强的脑区包括背侧前额叶、顶上小叶等,特别是左额下回、左前扣带回和内侧前额叶区域,健康受试者治疗后在右内侧颞叶、右背侧前额叶的功能连接度显著增强;CFS患者治疗前后LFPN功能连接度差值与FS-14差值之间呈负相关(r=-0.791,P<0.001),与HAMD差值之间无相关性(r=0.0273,P=0.9).结论 太极拳主要通过加强LFPN的功能连接度,特别是调节左额下回、左前扣带回和内侧前额叶区域的功能活动,达到改善CFS患者疲劳程度的临床效果.这种发现可促进对太极拳治疗CFS价值的理解.

    太极拳慢性疲劳综合征功能磁共振成像左额顶网络功能连接度

    化疗后QCT体质指标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生存预后影响的初步研究

    张雅欣全冠民袁涛
    1805-1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化疗后定量CT(QCT)体质指标变化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生存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化疗前后AML患者临床特征及QCT体质成分指标变化.以中位总生存时间(OS)区分预后良好与预后不良.比较AML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临床和影像体质指标的差异.多因素Cox分析确定与AML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临床模型、影像体质模型及综合模型对于AML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年龄较大(P=0.022)、风险分层较高(P=0.002)、微小残留病灶(MRD)趋向阳性(P=0.017);预后不良组AML患者肌肉减少>3.97%(P=0.001)、皮下脂肪(SAT)减少>6.53%(P<0.001)及体腔脂肪(VAT)减少>5.35%(P=0.014)发生率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较大(P=0.025)、风险分层较高(P=0.003)、MRD阳性(P=0.001)、化疗后肌肉减少>3.97%(P=0.044)、SAT减少>6.53%(P<0.001)、VAT减少>5.35%(P=0.035)是AML患者不良OS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影像体质因素及综合模型预测AML不良OS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786、0.697、0.810,Delong检验显示影像体质模型的AUC与综合模型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临床、影像体质因素及综合模型预测AML无病生存期(DFS)的AUC值分别为0.763、0.664、0.785,Delong检验显示影像体质模型的AUC与综合模型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 AML患者化疗后QCT体质检测具有可行性,其肌肉和脂肪指标均下降.这些指标联合临床因素可提高其对AML患者的生存预后评估效能,提示应在AML化疗后常规进行QCT体质分析.

    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化疗体质定量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