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侯钢

双月刊

1005-3220

lcjsyx@126.com

025-82296109

210029

南京市广州路264号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突出临床、注重实用、内容新颖、面向基层”。刊物内容涉及精神医学各个方面,栏目较多,具有鲜明特色。主要读者对象为精神卫生工作者,临床医务人员,社区卫生人员,医务心理工作者及司法精神定向鉴定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酒精使用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共同表达的核心基因筛选和潜在分子机制分析

    朱有为赵容苏杭钟娜...
    169-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酒精使用障碍(AUD)和精神分裂症(SCZ)具有共同表达趋势的关键基因和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下载AUD基因表达数据集GSE161986以及SCZ基因表达数据集GSE53987、GSE17162 和GSE21138.对上述基因表达数据集进行标准化处理并筛选在AUD和SCZ中均存在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EGs).使用注释可视化与综合发现数据库(DA-VID)对筛选到的DEGs进行富集分析,使用相互作用基因的搜索工具数据库(STRING)和Cytoscape软件进行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构建并筛选两种疾病共有的关键基因.使用AUD芯片数据集GSE44456 和SCZ芯片数据集GSE87610 对筛选出的潜在核心基因进行验证分析.结果:共筛选出95 个DEGs,表达上调的DEGs主要参与凋亡过程的负调控和NF-kappa B信号通路调控;表达下调的DEGs主要参与化学突触传递和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金属硫蛋白基因(MTIG)、MT2A和微白蛋白基因(PVALB)可能是AUD和SCZ共病以及导致酒精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的潜在关键基因.结论:MTIG、MT2A和PVALB表达异常可能在AUD和SCZ共病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并可能作为上述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潜在分子靶标.

    酒精使用障碍精神分裂症差异表达基因核心基因

    中国维吾尔族人群SLITRK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联性研究

    史新玉安治国孙乐乐罗晓...
    174-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SLITRK1 基因多态性与中国维吾尔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方法:利用多重PCR靶向捕获二代测序技术对1008 例维吾尔族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及1095 例维吾尔族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SLITRK1 基因外显子区域DNA扩增,高通量测序,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纳入研究患者进行临床精神病性症状的评定.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间SLITRK1 基因rs145628951 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青少年发病病例组与对照组、成年发病病例组与对照组间rs145628951 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病例组与对照组、女性病例组与对照组间rs145628951 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rs145628951 位点A/A、A/C、C/C基因型3 组间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ITRK1 基因rs145628951 位点多态性与中国维吾尔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无关联性.

    精神分裂症SLITRK1基因维吾尔族关联性研究

    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血浆CTNNA2基因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及治疗机制探究

    王思向波刘可智
    17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SCZ)患者体内CTNNA2 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及CTNNA2 基因蛋白表达量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以探究MECT治疗SCZ的潜在机制.方法:纳入85 例SCZ患者(SCZ组),招募45 名健康对照者(HC).SCZ组使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简明阴性症状量表(BNSS)等评估临床症状,并在治疗前及第6 次治疗后采集外周血;HC组在入组时采集外周血;分析MECT对CTNNA2 基因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及CTNNA2 基因蛋白表达量与临床症状的关系.结果:治疗前SCZ组血浆中CTNNA2 基因蛋白表达量高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63,P<0.001),治疗后SCZ组血浆中CTNNA2 基因蛋白表达量减少且与H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1,P=0.419).MECT有效组CTNNA2 基因蛋白表达量变化值与一般精神症状因子分降低率呈负相关(r=-0.322,P<0.01).结论:MECT能降低SCZ组血浆中CTNNA2 基因蛋白表达量并缓解其临床症状,提示MECT可能通过影响CTNNA2 的表达以发挥治疗SCZ的作用.

    精神分裂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CTNNA2临床症状

    二甲双胍对奥氮平所致肥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内脏脂肪素的影响

    阎同军高志勤蔡占魁屠莉...
    183-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服用奥氮平导致肥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内脏脂肪素的影响,分析其与二甲双胍降低患者体质量作用关系.方法:奥氮平治疗过程中出现肥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数法分组,分别接受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组30 例)、安慰剂(安慰剂组30 例)治疗,疗程12 周.在治疗前、治疗12 周时,测定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结果:治疗12 周末时,二甲双胍组患者内脏脂肪素降低(t=2.832,P<0.01)的同时,BMI、WC也较治疗前降低(分别t=2.098、t=3.868,P均<0.05、0.001);安慰剂组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素、BMI、WC治疗前后变化不显著(P均>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前后脂肪素、BMI、WC的下降值,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分别t=3.403、t=6.204、t=3.958,P均<0.001).二甲双胍组治疗前后内脏脂肪素的下降值,与BMI、WC下降值正相关(分别r=0.388,P<0.05;r=0.476,P<0.01).结论:奥氮平致肥胖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后,内脏脂肪素水平下降,并可能与其降低患者体质量、特别是腹部脂肪量的作用有关.

    精神分裂症二甲双胍奥氮平内脏脂肪素肥胖

    双相情感障碍门诊患者自杀行为影响因素

    杨洁赵莹莹朱雪泉
    18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特征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连续采样法纳入研究2013 年2 月至2014 年6 月中国6 个城市7 家医院门诊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520 例.根据患者的自杀行为史分为有自杀行为组和无自杀行为组,比较两组间一般人口学、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以自杀行为次数为因变量,采用Poisson回归分析,分析与双相障碍患者自杀行为次数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与自杀行为存在关联(χ2=15.01,P=0.001),年龄越大,出现自杀行为的次数越多(OR=1.04,95%CI:1.02~1.06);工作状态与自杀行为存在关联(χ2=12.97,P=0.003),无工作群体自杀次数更高(OR=2.81,95%CI:1.60~4.92),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与自杀行为存在关联(χ2=5.82,P=0.046),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的患者自杀行为次数更多(OR=1.77,95%CI:1.12~2.78).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次数与年龄、工作状态及精神疾病阳性家族史有关.

    双相情感障碍自杀行为危险因素

    农村地区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感及相关因素

    彭玫陈思宇刘红英杨群...
    190-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农村地区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感及相关因素.方法:纳入454 例农村精神障碍患者,其中精神分裂症364 例,双相情感障碍51 例,抑郁症39 例.研究不同精神障碍的病耻感评分情况,并进行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患者的病耻感评分为(77.25±13.56)分,高病耻感组253 例,低病耻感组201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评分高于抑郁症患者,抑郁症患者的评分高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耻感水平患者的疾病诊断、家庭收入水平、工作能力、社会支持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疾病诊断、家庭收入水平、工作能力、社会支持评分、社会功能评分是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农村地区精神障碍患者具有一定的病耻感水平,多种因素与该类患者的病耻感水平相关.

    农村地区精神障碍病耻感精神分裂症

    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患者长期滞留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陈婷婷梁哲赵姣文张燕华...
    194-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操作化的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患者长期滞留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依据文献研究、德尔菲法、AHP层次分析法,开展2 轮专家函询,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及各级指标权重,据此形成临床评估表,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效度检验.结果:两轮函询,专家判断系数、熟悉系数、权威系数均值分别为0.8490、0.8800、0.8645,专家意见协调系数(W)分别为0.429、0.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经一致性检验(CR<0.1),得出一个包括3 个一级指标(基础人口学特征、精神疾病病情、社会支持状况)、24 个二级指标和76 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各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2232、0.183、0.5937.形成临床评估表,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样本(n=88)住院天数与长期滞留风险评分具显著相关性(r=0.695,P<0.01).结论:综合文献研究、德尔菲法及AHP层次分析法,可筛选确定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患者长期滞留的风险因素,由此形成的评估表具有良好效度与操作性,可为精神科开展临床路径,优化临床管理服务提供依据.

    精神专科医院长期住院滞留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依恋关系对抑郁患者的影响: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

    郑子蔚姚佳宇仇剑崟
    198-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抑郁患者的依恋关系和人际信任现状,探究人际信任在依恋关系和抑郁间的中介作用.方法:收集2019 年10 月至2022 年3 月就诊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咨询门诊抑郁患者(抑郁组)149 例,同期招募健康对照组114 名.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修订版(experiences in close relation-ship-revised,ECR-R)、信任量表(trust scale)、信任游戏(trust game)分别测量依恋关系、人际信任态度和人际信任行为,使用汉密尔顿抑郁(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估抑郁症状.结果:抑郁组的信任量表、信任投资游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依恋关系、信任问卷和信任投资游戏评分均与抑郁分数存在显著相关(P均<0.05).依恋关系通过人际信任态度和行为预测抑郁的间接效应分别为0.112 和0.032,分别占总效应的20.14%和5.76%.结论:依恋关系可直接或间接预测抑郁,人际信任态度和行为在依恋关系和抑郁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抑郁症人际信任信任游戏依恋关系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对改善抑郁障碍认知功能的研究

    王潘烨薛雪于辉
    203-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舍曲林对抑郁障碍疗效和认知功能的改善程度.方法:纳入80 例抑郁障碍患者,在均给予舍曲林(有效血药浓度范围10.0~150.0 ng/ml)抗抑郁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联合低频rTMS(右背外侧前额叶、刺激强度80%~100%、刺激频率1 Hz、脉冲数2000 次以上)治疗,对照组给予假刺激治疗,连续治疗4 周.通过比较24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认知功能缺陷自评问卷(PDQ-D)、数字广度测验(DST)、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于治疗前后的评分结果以评估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在治疗后第2、4 周末,两组治疗后HAMD-24 和PDQ-D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均<0.05).而DST评分和CG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均<0.05).研究组比对照组占明显改善优势.结论:rTMS联合舍曲林对抑郁障碍的疗效较单纯性使用抗抑郁药更为显效,且起效时间相对加快,可有效、安全地改善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

    重复经颅磁刺激舍曲林抑郁障碍疗效认知功能

    精神分裂症代谢指标与工作记忆相关性研究

    李君伟朱文礼米权慧宋传福...
    207-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指标与工作记忆间的相关性.方法:测量47 例入院1 周内使用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weight,WT)、空腹血糖(glucose,GLU)、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腹壁脂肪厚度,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精神症状,运用N-back工作记忆测验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治疗6 个月后再次测量WT、GLU、TG、HDL、腹壁脂肪厚度、评定精神症状、测验工作记忆,进行前后对照,并结合一般资料问卷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WT、TG、腹壁脂肪厚度、药物剂量明显高于治疗前,HDL、PANSS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back.RT(反应时)、2-back.RT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酰甘油差值与 1-back.RT差值呈正相关(r=0.353,P<0.05),腹壁脂肪厚度差值与 1-back.RT差值呈正相关(r=0.322,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三酰甘油、腹壁脂肪厚度与工作记忆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控制甘油三脂水平及腹壁脂肪厚度,可能会改善患者工作记忆.

    精神分裂症代谢指标工作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