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廖玉华

月刊

1001-1439

lcxxgbzz@qq.com

027-85726342-8821

430022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Car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办。主要栏目有专家笔谈、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研究报告、心电图分析、病例报告、综述、进修苑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围术期抗凝治疗的循证之路

    聂绍平严研
    513-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栓治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药物治疗的基石,围术期抗凝治疗对于预防血栓形成和降低缺血事件风险至关重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上围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术中、术后乃至稳定期和慢性期开展了大量循证医学研究,为指导科学合理用药打下了坚实的证据基础.深入了解抗凝药物的药理特性,充分了解和正确评价临床研究结果,动态评估患者的缺血和出血风险,并结合冠状动脉病变和介入操作和并发症等情况,有利于及时调整抗栓治疗方案,从而实现安全抗栓和最大获益.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凝治疗围术期

    从概念到管理的更新——《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解读

    罗永百袁祖贻
    517-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是我国首部针对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患者诊断及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全面介绍了 CCS的定义、诊断流程、治疗策略以及长期管理,涵盖了 CCS患者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合并症及特殊人群的最新管理建议.本解读旨在对《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进行详细解读,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指南,指导临床实践,全面提升我国CCS患者管理水平.

    慢性冠脉综合征心血管疾病诊断管理治疗抗血小板药物特殊人群指南

    中性粒细胞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冯玉婷孙璇徐标
    52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性粒细胞是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响应最迅速、数量最丰富的细胞,在启动炎症和组织修复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重点概述了中性粒细胞的生理特点、生物学功能以及不同亚群之间的异质性,总结以中性粒细胞为中心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进展中的重要作用,阐述多种靶向中性粒细胞调控的策略及其应用情况和转化前景.

    中性粒细胞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中性粒细胞亚群炎症调控

    雌激素水平变化所致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在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发病中的作用

    方章李殿富
    526-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目前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是心衰的常见类型之一,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其中绝经后的女性是易患人群.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在HFpEF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综述旨在综合分析与雌激素水平变化相关的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在HFpEF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并为进一步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以及HFpEF和微血管病变中与雌激素相关的预防和治疗研究提供基础.

    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型微循环雌激素绝经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富含Gla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闫小菊李萌曹静苏亚坤...
    531-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清富含Gla蛋白水平(GRP)与冠状动脉(冠脉)钙化程度的关系,为冠脉钙化的诊断和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断的UA患者304例为研究对象.行冠脉双源CT扫描,采用Agatston修正法计算冠脉钙化积分(CACS).根据CACS,将患者分为无钙化组(CACS=0,78例)、少量钙化组(1≤CACS≤10,48例)、轻度钙化组(11≤CACS≤100,60例)、中度钙化组(101≤CACS≤399,68例)和重度钙化组(400≤CACS,50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清GRP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冠脉钙化的影响因素,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血清GRP水平与冠脉钙化的相关性,采用ROC分析评估GRP水平诊断冠脉钙化的价值.结果:总体来看,随着冠脉钙化程度的加重,GRP水平有逐渐降低趋势(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GRP水平是冠脉钙化的独立保护因素(OR=0.156,95%CI:0.113~0.217,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GRP水平与冠脉钙化程度呈负相关性(r=-0.858,P<0.05).ROC分析显示,GRP预测冠脉钙化的曲线下面积为0.893(95%CI:0.857~0.928),截点值为22.68 ng/mL,灵敏度为72.6%,特异度为94.9%.结论:UA患者血清GRP水平与冠脉钙化程度呈负相关性,是冠脉钙化的独立保护因素,且对冠脉钙化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富含Gla蛋白冠状动脉钙化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对非阻塞性冠状动脉胸痛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影响

    肖双李昭屏陈少敏李丹...
    536-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轻度狭窄对非阻塞性冠脉胸痛患者冠脉血流储备(CF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40例由影像学检查明确冠脉狭窄<50%的胸痛患者,并行三磷酸腺苷负荷下经胸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前降支的CFR.根据CFR结果将患者分为CFR<2.5组(84例)和CFR≥2.5组(25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脉轻度狭窄比例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并分析CFR下降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CFR<2.5组年龄、收缩压、女性比例、高血压病史比例、冠脉轻度狭窄比例均高于CFR≥2.5组(均P<0.05),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值均低于CFR≥2.5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脉轻度狭窄(OR=1.995,95%CI:1.060~3.755,P=0.032)、年龄(OR=1.085,95%CI:1.047~1.124,P<0.01)、收缩压(OR=1.020,95%CI:1.000~1.040,P=0.048)均是CFR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冠脉轻度狭窄、年龄及收缩压是非阻塞性冠脉胸痛患者CFR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

    胸痛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超声心动图

    环肺静脉联合额外部位消融降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有效性的meta分析

    郭爽李天骄李树仁司会莉...
    541-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相比于单纯环肺静脉消融(CPVI),CPVI联合额外部位消融(包括二尖瓣环峡部、三尖瓣环峡部、上腔静脉、左心房顶部、左心房后壁、Marshall静脉、复杂碎裂电位、神经节)是否降低消融术后房颤(AF)的复发率.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筛选出近10年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单纯CPVI与CPVI联合额外部位消融策略在消融后AF复发中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纯CPVI相比,CPVI联合额外部位消融未降低AF复发率.根据额外消融部位、AF类型、左心房内径、AF持续时间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只在较小的左心房内径亚组中,CPVI联合额外部位消融进一步降低AF的复发率(OR=0.68,95%CI:0.47~0.98,P=0.040),在其他亚组中未发现上述现象.结论:相比于单纯CPVI,CPVI联合额外部位的消融策略未降低消融后AF的复发率.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环肺静脉消融复发

    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陈岑雷洪陈剑飞尹扬光...
    548-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右心功能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相关关系.方法:纳入319例门诊PAH患者,采集人群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检测、血压、心率、超声心动图等数据.采用斑点追踪技术分析心脏超声图像,测量左右心应变.采用SF-36量表评估HRQoL.结果:在PAH患者中,合并右心功能障碍(RVD)的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平均肺动脉压(mPAP)更高,反映右心功能的指标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三尖瓣S'和右室整体纵向应变(RVGLS)更低,同时生理健康总分和心理健康总分更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患者PAH病程、NT-proBNP、TAPSE、RVGLS、BMI、mPAP及年龄与生理健康总分相关,PAH病程、TAPSE、RVGLS及LVGLS与心理健康总分相关.结论:发生RVD的PAH患者生活质量更差,PAH病程、TAPSE与RVGLS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危险因素.

    肺动脉高压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生理健康总分心理健康总分右心功能障碍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赘生物大小与栓塞事件及全因死亡率相关性的荟萃分析

    吴永超韦帮缓陈光献吴钟凯...
    553-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赘生物大小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栓塞事件和全因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检索EM-BASE、Pubmed、Elservise及Cochrane数据库截至2024年3月提供赘生物≥10 mm与<10 mm两组患者栓塞事件和(或)全因死亡率数据的研究,然后按照Newcastle-Ottawa量表进行严格的文献评价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4项研究,共8 87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7 191例有赘生物大小的资料.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赘生物<10 mm相比,赘生物≥10 mm明显增加了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OR=2.05,95%CI:1.63~2.56,P<0.001)和全因死亡率(OR=1.51,95%CI:1.28~1.78,P<0.001),这种相关性随着时间的积累越来越明显.结论:赘生物≥10 mm明显增加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

    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栓塞事件全因死亡率荟萃分析

    心房颤动冷冻消融顺序对迷走神经反射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胡菁方雁赖珩莉常智堂...
    560-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冷冻消融过程中肺静脉消融顺序对迷走神经反射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023年6月30日在我院进行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术的患者114例.根据冷冻消融顺序,将患者分为先消融右上肺静脉组(RSPV组,57例)及先消融左上肺静脉组(LSPV组,57例).比较两组迷走神经反射事件及HRV指标.结果:在冷冻消融过程中,与LSPV组相比,RSPV组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明显降低(28.1%vs 1.8%,P<0.000 1).其中,RSPV组发生迷走神经反射1例,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LSPV组发生16例,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搏(均需要起搏)及低血压.LSPV组与RSPV组消融术后SDNN、SDANN、rMSSD及LF/HF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两组间各项指标相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房颤冷冻消融先右肺静脉后左肺静脉的消融顺序能明显减少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消融后HRV明显下降,但HRV的变化与消融顺序无关.

    冷冻消融迷走神经反射心率变异性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