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慢性便秘患者肠道清洁中的应用效果

    程序魏书堂董勇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慢性便秘患者肠道清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6月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150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Ⅰ和观察组Ⅱ,每组 50 例.对照组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3L,观察组Ⅰ采用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L,观察组Ⅱ采用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L.比较三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Ⅰ的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的肠道清洁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的耐受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观察组Ⅱ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L既能提高便秘患者的肠道清洁质量,同时又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适合便秘患者临床应用.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利那洛肽便秘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

    2019-2021年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特点分析

    孙嘉慧于燕张丽心汪静...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 2019-2021 年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19 年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 2 126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2019-2021 年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构成情况以及不同部位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2019-2021 年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呈逐年降低趋势.2021 年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率低于2019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9).2019-2021年共检出菌株数 64 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构成中占比最高(62.50%).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以呼吸机相关为主,占比为 48.44%;下呼吸道次之,占比为 32.81%;泌尿道、尿管相关、上呼吸道占比均较低,分别为 7.81%、7.81%、3.13%.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超过 80%),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高.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难点及重点,应根据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特点在诊疗中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尤其需重视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及呼吸机相关患者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监测与防控,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病原菌

    智能化病人自控镇痛复合PDCA循环管理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党炳文贺峰惠勇霍建臻...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智能化病人自控镇痛(Ai-PCA)复合PDCA循环管理在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 6月至 2023 年 5 月进行择期手术并自愿使用术后镇痛泵的 4 560 例患者,按照镇痛管理办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2022年6月至11月使用PCA镇痛的2 145例患者,观察组为2022年12月至2023年5月使用Ai-PCA复合PDCA循环管理的2 415例患者.比较两组的中重度疼痛发生率、随访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镇痛满意度及术后镇痛泵的有效单次按压率.结果 观察组的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随访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恶心呕吐、头晕乏力、过度镇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泵的有效单次按压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Ai-PCA复合PDCA循环管理应用在术后镇痛中不仅提高了术后镇痛泵的有效单次按压率及随访率,还提高了患者的镇痛满意度和术后镇痛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

    智能化病人自控镇痛PDCA循环管理术后镇痛恶心呕吐

    降钙素原在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的应用价值研究

    苏锦霞陈默蕊刘惠君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定量检测在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使用PCT指标预测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结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 2016 年 1 月至 2021 年 6月收治的 200 例血培养阳性并同时进行PCT检测的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感染将其分为G-组(165 例)和G+组(35例).分析病原菌的检出情况、比较两组的血清PCT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的最佳临界值.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 200 株,革兰阴性菌 165 株,占比82.5%,革兰阳性菌 35 株,占比 17.5%.G-组的血清PCT水平高于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674,95%置信区间为0.564~0.783;约登指数为 0.300 时,最佳临界值为16.65 ng/mL,灵敏度为0.706,特异度为 0.594.结论 PCT在脓毒症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在早期对怀疑脓毒症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可与血培养联合检测以降低脓毒症患者的抗感染失败风险,提高治疗有效率.

    脓毒症降钙素原血流感染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药物敏感性

    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魏素滨倪娜雷烨赵云汉...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 2 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 2019 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5例.对照组采用利拉鲁肽治疗,观察组采用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血糖(MBG)、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于对照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胱抑素C(Cys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esfatin-1、热休克蛋白60(HSP6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达格列净联合利拉鲁肽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胰岛素抵抗,下调TNF-α、PAI-1、CysC、Nesfatin-1、HSP60水平,值得推广.

    达格列净利拉鲁肽2型糖尿病动态血糖胰岛素抵抗

    鼻腔冲洗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

    谷康柱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鼻腔冲洗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0年 1月至 12 月收治的 80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常规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给予鼻腔冲洗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及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免疫球蛋白E(TIgE)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显著低于常规组,干扰素-γ(IFN-γ)、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腔冲洗联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可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快速改善患者的症状、炎症及生化指标,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变应性鼻炎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鼻腔冲洗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及对血小板因子、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

    王敏博蔡武全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及对血小板因子、神经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就诊的 100 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用阿加曲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低于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阿加曲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调节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因子及神经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阿加曲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脑梗塞

    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熊先董志军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髌上入路与髌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22 年 1月至2023年6月因胫骨干骨折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贵州医院骨外综合一科住院的 8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髌上组和髌下组,各40 例.髌上组采用髌上入路进行手术,髌下组采用髌下入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情况、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改良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髌上组的手术时间短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髌上组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情况少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个月,两组的HSS、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且髌上组的Lysholm评分高于髌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髌下入路相比,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二次移位发生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推荐临床决策者优先考虑髌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

    胫骨干骨折髓内钉髌上入路髌下入路

    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技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张矿刘刚
    77-8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技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9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微创内固定手术)和研究组(n=45,微创内固定手术+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技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 1周,研究组的 5-羟色胺(5-HT)、P物质(SP)水平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Bohler角、Gissance角、跟骨长度大于对照组,关节面台阶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技术应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围术期指标,降低对患者机体产生的创伤,利于恢复跟骨解剖形态,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跟骨关节内骨折微创内固定手术骨折撑开器辅助复位技术

    Schildhauer入路与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内固定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及手术创伤程度的影响

    任浩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Schildhauer入路与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 年 1月我院收治的 120 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术式不同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采用Schildhauer入路复位内固定手术,B组采用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1d,A组的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醛固酮(ALD)水平均低于B组(P<0.05).A组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后 6 个月,A组的肘关节外旋、内旋、屈伸活动范围大于B组(P<0.05).术后6个月,A组的Mayo、Neer评分均高于B组(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hildhauer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能减小创伤,改善肘关节活动度,促进肘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Schildhauer入路鹰嘴截骨入路复位内固定肱骨远端C型骨折关节功能手术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