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4例山豆根引起的不良反应病例分析

    赵秋红张欢欢刘万宝尚磊...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豆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其药用价值较高,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毒性效应。本文回顾性分析了 2019 年 9 月至 2022 年 10 月我院中药房接收的 4 例成人患者服用山豆根引起不良反应的病例资料,探究山豆根不良反应的特征、发生机制及预防措施,以期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山豆根提供参考。

    山豆根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不良反应

    杨晓晖教授辨证治疗汗证经验举隅

    田静媛王立强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汗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疾病,虽然不属于危及生命的器质性病变,但对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无论是西医药物或手术治疗,均存在一定副作用或并发症等危险因素,且费用高昂,难以根治;其次,目前西医尚无公认针对多汗症的标准治疗手段。杨晓晖教授从中医辨证论治出发,认为汗证应以辨别虚实为本,同时区分阴阳、气血、脏腑,临床治疗中以调和阴阳、补虚泄实为基本原则,疗效显著,为中医治疗汗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汗症中医经验辨证论治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要表现的结节病1例并文献复习

    陈国华苏士成李红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1 例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要表现的结节病诊治经过并行文献复习,提高对神经系统结节病认识,以期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我院初诊的神经系统结节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诊疗经过及转归,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探究疾病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影像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结果 患者因"头痛头晕"就诊,头颅MRI提示双侧额、颞、枕顶软脑膜区多发异常信号影,PET-CT提示可活检肺部病灶,气管镜活检明确肉芽肿性炎症,完善实验室检查排除恶性肿瘤、特异性感染等疾病,诊断结节病后经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复查头颅MRI及胸部高分辨CT改善。结论 神经系统结节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头颅MRI可作为首选检查,确诊需有活检病理证实非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同时排除可引起类似病理改变的其他疾病,糖皮质激素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案。

    神经系统结节病肉芽肿

    以球麻痹为主要表现的多项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的Miller-Fisher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张森岭陈峥李本奎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ller-Fisher综合征(MFS)的诊断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例以球麻痹为主要表现的多项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的MF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常见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GQ1b抗体是MFS患者发病的关键因素,可引起视神经损害和延髓麻痹的症状。结论 MFS患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GQ1b抗体的沉淀部位与临床表现有相关性,不典型的MFS患者可表现为以球麻痹症状起病。

    Miller-Fisher综合征球麻痹GQ1b抗体阳性神经节苷脂抗体阳性

    以三尖瓣下移畸形为主的复杂先心病合并脑梗死1例

    赵美美翟红燕周贵明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尖瓣下移畸形是一种罕见复杂的先心病,常累及三尖瓣及右心室,可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当合并房间隔缺损时,可引起反常性脑栓塞。本文报道 1 例59 岁女性患者,因脑梗死症状就诊而首次诊断为复杂先心病(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并膜部瘤)。临床上引起脑梗死的原因很多,筛查病因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回顾患者的诊疗经过和相关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三尖瓣下移畸形的认识,有助于医师制定防治策略,改善患者预后。

    三尖瓣下移畸形复杂先心病脑梗死

    1例复杂性多部位CRKP感染检测及治疗策略分析

    张迎华苏丹赵茂淳霍晨瑜...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患者体外药敏试验、临床精准治疗的方案,为多重耐药菌防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 1例ICU多部位CRKP感染患者的单独及联合药敏试验结果、治疗策略。现复苏此病例三株不同部位菌株,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以及纸片扩散(K-B)法做 33 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同时采用GeneXpert® Carba-R检测耐药基因。结果 体外药敏试验显示,患者对常规肠杆菌目抗菌药物均耐药,对替加环素、磷霉素敏感且呈协同作用。本例患者治疗方案调整为替加环素、磷霉素联合用药。复苏后药敏结果显示,33 种抗菌药物中仅替加环素、黏菌素、磷霉素、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敏感,基因检测三株菌株均为KPC型。结论 替加环素、磷霉素联合用药治疗效果佳,患者好转。成人CRKP检测中KPC型占多数,未检测基因时临床可优选头孢他啶/阿维巴坦等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若存在对此类新型复方制剂及其他抗菌药物全耐药的CRKP时,应加做联合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联合用药。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试验联合用药耐药基因

    高职在校大学生心理症状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于霞霞高建平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调查高职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症状和中医体质类型,探讨中医体质和心理症状的相关性,预测心理症状的危险体质类型,为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以90项症状清单(SCL-90)量表、中医体质量表对 546 例高职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症状、中医体质评定,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体质因素对心理症状的影响。结果 546名高职在校大学生中,心理各症状因子分常模前三的是强迫症状、睡眠及饮食和人际关系敏感。相关性分析显示,敌对和阳虚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最大,为 0。73;敌对与平和质呈极显著负相关(r=-0。63,P<0。01);其他呈极显著正相关的有血瘀质与焦虑、躯体化与特禀质(P<0。01);呈显著正相关的有躯体化与湿热质、阴虚质与恐怖、气郁质与强迫症状(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阳虚质对敌对、血瘀质对焦虑、特禀质对躯体化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体质和心理症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平和质是心理症状的保护体质,阳虚质、血瘀质、特禀质这三种偏颇体质可能是高职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

    心理症状中医体质高职院校

    2013-2022年房山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

    隗秋连
    29-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房山区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趋势及不同年龄儿童死亡原因的变化情况,针对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制定综合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率。方法 采用北京市妇幼信息系统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络收集2013-202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报告卡,统计儿童死亡率及不同年龄段死亡构成比,分析新生儿、婴儿根本死因及顺位情况。结果 2019-2022 年早期新生儿、新生儿、婴儿死亡率大体上呈下降趋势,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大。2019-2021 年早期新生儿死亡的构成比大体上呈下降趋势。10 年期间持续年份较长的根本死因顺位第一位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的新生儿,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的婴儿;第二位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的新生儿,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第三位是其他先天异常的新生儿及婴儿。结论 加强孕妇围产期保健管理及高危孕妇孕期早期干预,督促定期随诊,提高高危孕妇分娩前的评估水平,提升产科医生孕期及分娩时的诊治技术、新生儿科医生危重新生儿安全转运评估质量及新生儿复苏技术成功水平,是降低新生儿及婴儿死亡的关键措施。

    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根本原因

    女性围绝经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早期预警模型的构建研究

    胡梦雨苏同生万兆新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女性围绝经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影响因素,建立围绝经期KOA早期预警模型,并检验其效能。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 276例围绝经期女性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和列线图分析围绝经期女性发生KOA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膝关节高强度运动、肝肾亏虚证、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是围绝经期女性发生KOA的危险因素,而雌二醇(E2)是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分析表明,膝关节高强度运动、肝肾亏虚证、体重增加、IL-1和TNF-α水平增加、E2 水平降低对女性围绝经期是否发生KOA有显著的预测价值。结论 基于女性围绝经期KOA早期预警模型具备较准确的预测能力,综合预测准确性较高,通过概率计算可在多地区人群中使用。

    女性围绝经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早期预警模型

    农村地区新诊断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肖芳芳周喜平喻自峰孙秀菊...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麻城市农村地区新诊断住院 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8 月至 2022 年 9 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 182 例新诊断为T2DM的患者,根据发病年龄将其分为≤40岁组(早发)和>40 岁组(晚发)。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指标及合并症发生情况。分析新诊断早发T2DM的危险因素。结果 182例患者中,27例为早发,155例为晚发。≤40岁组的男性、有糖尿病家族史占比、尿酸(UA)、甘油三酯(TG)水平、颈动脉斑块、急性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占比高于>40 岁组,年龄、收缩压(SBP)、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低于>40岁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性)、糖尿病家族史、TG是新诊断早发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农村地区新诊断住院T2DM患者整体血糖水平较高,微血管并发症患病率高,男性、糖尿病家族史、TG是新诊断早发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

    农村地区新诊断2型糖尿病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