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共享决策护理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机体状态的影响

    高琳英郭瑜王红高鑫...
    163-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共享决策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机体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接受PCI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共享决策护理。比较两组的健康行为、依从性及机体状态。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行为量表(HP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通用依从性量表(GAS)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共享决策护理可提升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依从性,提升健康行为改善效果,进而改善机体状态。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共享决策健康行为机体状态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多感觉训练护理结合共情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及知信行情况的影响

    孙姣娜郭苗
    167-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多感觉训练护理结合共情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及知信行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9月至 2022 年 9 月收治的 86 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多感觉训练护理结合共情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疾病进展恐惧量表(FoP-Q)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知识、信念及行为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乳腺癌生存质量测评量表(FACT-B)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知信行模式的多感觉训练护理结合共情护理不仅能够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疾病进展恐惧,还能提高其知信行情况,对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知信行模式多感觉训练护理共情护理乳腺癌根治术疾病进展恐惧

    支持性护理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

    刘媛媛闫瑞
    17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支持性护理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本院产科分娩的1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 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0例,支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第一、二、三产程耗时短于对照组,产后 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持性护理可明显缓解产妇负性情绪与疼痛程度,增强舒适度,改善应对方式,缩短产程时间,改善分娩结局。

    支持性护理产妇分娩疼痛度舒适度

    FMEA模式联合质控管理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杨亮张燕
    175-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联合质控管理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年1月至2022年12 月在本院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的17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常规管理组(n=86,质控管理)和联合管理组(n=86,FMEA联合质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心理状态、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联合管理组的手术用时、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普通饮食恢复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管理组(P<0。05)。术后1、5 d,联合管理组的内皮素(E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术后,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术前,且联合管理组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联合管理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P<0。05)。联合管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管理组(P<0。05)。结论 FMEA模式联合质控管理对降低胃肠道手术感染风险、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质控管理胃肠道手术

    基于循证医学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刘双丹
    179-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医学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 44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基于循证医学的预见性护理干预,两组均持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为59。09%(26/44),高于对照组的25。00%(11/44)(P=0。001)。干预后,试验组的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循证医学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及心理状况,提高自我效能感、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

    循证医学预见性护理脑卒中心理状况自我效能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新生儿TPN混合调配误差率中的应用效果

    薛慧李明珠张娟娟刘秀芝...
    183-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品管圈活动(QCC)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新生儿全肠外营养液(TPN)混合调配误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运用QCC管理方法,确定以"降低新生儿TPN混合调配误差率"为活动主题,运用鱼骨图、柏拉图等方式分析导致新生儿TPN混合调配误差产生的真因,并据此制定整改措施,最终以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评价管理效果。结果 改善后,新生儿TPN混合调配总误差率由5。30%下降至 1。53%,其中抽吸量不准确误差率由1。97%下降至1。15%,排液量不准确误差率由 1。43%下降至0。38%;目标达标率为131。82%,进步率为 91。03%。圈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结论 在PIVAS开展QCC管理能有效降低新生儿TPN混合调配误差率,提升新生儿的TPN混合调配准确性以及用药安全性。

    新生儿全肠外营养液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品管圈活动误差率

    基于多点反馈的风险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消毒质量的影响

    张珲娉周荣黄莉萍王勤...
    187-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多点反馈的风险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 1月至12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400件医疗器械及20名工作人员展开研究,将 2022年 1 月至6月200件医疗器械纳入实施前组(未实施基于多点反馈的风险管理模式,实施常规管理模式),将同年 7 月至12 月 200件医疗器械纳入实施后组(开始实施基于多点反馈的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管理效果。结果 实施后组器械的清洗质量、拆装质量、消毒质量、包装质量及环境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器械的外观光亮度评分高于实施前组,锈斑、污垢及血渍评分低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的消毒供应中心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各维度评分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 基于多点反馈的风险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消毒质量,改善器械外观情况,降低消毒供应中心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能提高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多点反馈风险管理模式消毒供应中心消毒质量

    超声医学前沿应用的研究生教学课程建设探讨

    容逍王丽芸朱笔挥邱逦...
    19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影像医学领域,超声医学的发展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其应用已从传统的诊断工具扩展至治疗手段,并在神经调控、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前沿新兴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为了应对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挑战,超声医学前沿应用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超声医学前沿应用研究生课程的建设,旨在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这些课程不仅包括超声医学的基础知识,还涵盖了超声技术的最新发展、超声医学前沿研究项目解读以及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以及跨学科的合作,旨在提升超声医学研究生的前沿信息获取能力、科研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索能力等。此外,文章还讨论了课程考核的多元化,通过多维度评估体系促进学生以及课程建设的共同进步。这些课程设计与思考旨在为超声医学领域培养出更多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以支持国家健康战略的发展,并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超声医学医学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虚拟模型外科在正颌外科线上教学中的应用

    高廷益黄永松王栋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虚拟模型外科在口腔专业本科生正颌外科线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 年5月至 11 月 90 名口腔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30 例,PPT理论教学)、B组(30 例,数字化理论教学)和C组(30例,数字化实验教学)。采用课后测验及Likert量表问卷评价三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 三组学生的课后测验、问卷调查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9。448、74。004,P<0。001);A组的课后测验、问卷调查评分低于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C组的课后测验、问卷调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数字化正颌虚拟手术系统引入到本科生的线上教学中是对本科生培养方式的一种有效改进,有益于本科生对正颌外科学的理解,使得线上教学工作朝着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

    数字化正颌虚拟手术系统正颌外科线上教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稿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