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

    夏雷吴诗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 月我院收治的 50 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地塞米松的使用剂量差异将其分为A组(来那度胺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和B组(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每组25 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红蛋白(HGB)、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骨生长蛋白(BGP)水平及骨密度(BMD)均升高,血沉(ESR)、β2 微球蛋白(β2-MG)、肌酐(Cre)、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及β-胶原降解产物(β-CTX)水平均降低,且B组优于A组(P<0.05).B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来那度胺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可有效改善肝肾功能,调节骨代谢,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从而取得理想的疗效.

    多发性骨髓瘤来那度胺地塞米松

    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指标的影响

    徐会平裴艳平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 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8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43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观察组(43 例,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常规组的 83.72%(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低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量(Qmean)高于常规组,外周阻力(Rv)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显著,可调节生化指标水平,改善脑血流灌注情况,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达格列净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对肾血流状态的影响

    张帆张敏英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达格列净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KD)的效果及对肾血流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1 月我院收治的 100 例早期DKD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雷公藤多苷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片.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Vdmin)、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max)高于治疗前,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血清白蛋白(Alb)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达格列净片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DKD效果显著,可改善肾血流状态,促进肾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达格列净片雷公藤多苷片糖尿病肾病肾血流状态肾功能

    莫西沙星、布地奈德联合无创通气对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通气能力和预后的影响

    黄义斌赵亮
    54-5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布地奈德联合无创通气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伴呼吸衰竭(RF)患者通气能力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1月至2021 年12 月收治的78 例CAP伴R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行常规方案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莫西沙星、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SaO2)和血氧分压(PaO2)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肺动态顺应性(Cdyn)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s)、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莫西沙星、布地奈德联合无创通气治疗CAP伴RF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通气能力,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病情恢复.

    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衰竭莫西沙星布地奈德无创通气通气能力

    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单国梅魏凤梅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 年1 月至 12 月收治的 120 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放化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同步组(74 例)和序贯组(46 例).同步组给予同步放化疗方案治疗,序贯组给予序贯放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同步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序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鳞状细胞癌抗原(SCC)、自然杀伤(NK)细胞及组织多肽抗原(T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同步组的CEA、CA19-9、CA724、SCC及TPA水平低于序贯组,NK细胞高于序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的 1年生存率高于序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序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序贯放化疗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具有更高的综合疗效与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序贯放化疗肿瘤标志物

    针状刀开窗术在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张小宾焦振东赵少琪惠鹏...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针状刀开窗术与弓状刀预切开术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AOS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12 月至2021 年12月宝鸡市人民医院肝胆胰脾外科收治的42例AOSC行ERCP遭遇困难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8 例行针状刀开窗术患者纳入针状刀组,24例行弓状刀预切开术患者纳入弓状刀组.比较两组的术中相关指标(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手术时间)、临床相关指标(治疗费用、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OSC患者插管总成功率为92.86%.两组的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状刀组的插管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弓状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状刀组的治疗费用少于弓状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状刀组的住院天数虽短于弓状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状刀开窗术在AOSC行ERCP遭遇困难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针状刀开窗术弓状刀预切开术困难插管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完全剥离或横断腹股沟疝囊对腹股沟疝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

    苗海港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完全剥离与横断腹股沟疝囊治疗腹股沟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 2021 年1月至2022 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60 例腹股沟疝患者,以入院顺序的奇偶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两组均开展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观察组给予横断腹股沟疝囊,对照组给予完全剥离腹股沟疝囊.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长、疝囊处理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 5d腹股沟积液量、住院时间、术后 48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 1 个月Barthel指数(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 1 个月,观察组的 36 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完全剥离或横断腹股沟疝囊的治疗效果相似,但横断腹股沟疝囊的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更快,生活质量更好.

    腹股沟疝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生活质量

    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效果及对炎症指标、肢体功能的影响

    孟钊志杜棚波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2 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1例.对照组采用外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创口甲级愈合率、骨折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创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 7d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7d,两组的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及四肢活动评分均高于术后 1 个月(P<0.05);术后3 个月,两组的FMA及四肢活动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复合负压吸引的外固定钢板治疗四肢开放性骨折能促进创面和骨折愈合,加快康复进程,减轻炎症反应,且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

    开放性骨折负压吸引外固定钢板炎症指标肢体功能

    经三角肌外侧小切口微创锚钉缝合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程度、关节功能修复的影响

    蔡龙郭建平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三角肌外侧小切口微创锚钉缝合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程度、关节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6 月至 2022 年 6月我院收治的 100 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采取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观察组采取经三角肌外侧小切口微创锚钉缝合技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观察组的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缓激肽(BK)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 个月,观察组的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三角肌外侧小切口微创锚钉缝合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关节功能修复,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推广.

    三角肌外侧小切口微创锚钉缝合技术肱骨大结节骨折疼痛关节功能

    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免疫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陈文龙富裕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免疫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1 月至 2023 年 1月我院收治的 180 例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90)和观察组(n=90).两组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经胆囊三角解剖入路,观察组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后,观察组的丙二醛(MDA)、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及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2.22%,低于对照组的 1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患者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且术后并发症风险较低.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免疫功能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