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替格瑞洛联合非洛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及对COMP、LTBP-2表达的影响

    吴钊黄家欣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非洛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及对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LTBP-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 年1月至2022 年7 月收治的 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2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非洛地平治疗,观察组采取替格瑞洛联合非洛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OMP、LTBP-2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格瑞洛联合非洛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改善心功能,降低COMP、LTBP-2水平,值得推广.

    替格瑞洛非洛地平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

    利拉鲁肽在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TNF-α、CRP水平的影响

    赵小燕石艳红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利拉鲁肽在 2 型糖尿病(T2DM)并冠心病(CHD)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年1月至 2022 年12 月收治的 90例T2DM并CHD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n=45,常规综合疗法)和研究组(n=45,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的血糖、血脂、心功能指标、炎性与血管内皮因子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水平低于对照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内脏脂肪组织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Vaspin)、Ghrel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拉鲁肽有助于调节T2DM并CHD老年患者的血糖、血脂及炎性与血管内皮细胞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2型糖尿病冠心病利拉鲁肽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老年Hp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

    陈博婷郭小艳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老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40例老年Hp感染性消化性溃疡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接受雷贝拉唑四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胃泌素(GAS)水平高于对照组,硫氧还蛋白-1(Trx1)、C-myc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7(IL-17)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雷贝拉唑四联疗法治疗老年Hp感染性消化性溃疡可改善机体炎症状态和胃肠道菌群,抑制Trx1、C-myc蛋白表达,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幽门螺杆菌消化性溃疡胃肠道菌群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恢复期的效果及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

    马宁刘芳芳张广飞杨翠花...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恢复期的效果及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10月至2022年 10月我院收治的90 例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上、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胫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脑卒中恢复期

    HIPEC、PRAC联合腹腔镜手术在中晚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尚云亮颜军世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AC)联合腹腔镜手术在中晚期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以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PRAC,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给予HIPEC.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242(CA242)及癌胚抗原(CE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CD4+、CD8+、CD4+CD25+、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PEC、PRAC联合腹腔镜手术可提升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预后,且安全性理想.

    中晚期结直肠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腹腔镜手术腹腔热灌注化疗

    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骨代谢的影响

    浦梦安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三根钉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 1月至 2023 年 1 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收治的 56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内固定方式差异将其分为三根钉组(21 例,三根钉内固定)和PFNA组(35 例,PFNA内固定).比较两组的骨代谢情况、疼痛程度、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3个月,PFNA组的骨密度、骨钙素水平高于三根钉组(P<0.05);术后1、3、6 个月,两组的骨密度、骨钙素水平逐渐升高,且PFNA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术后1周、术后 1个月,PFNA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三根钉组(P<0.05);术后1 周开始两组的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FNA组的疼痛缓解更快.术后 1、3、6 个月及末次随访,PFNA组的Harris评分高于三根钉组(P<0.05).PFNA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三根钉组(P<0.05).PFNA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三根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结论 三根钉或PFNA内固定都能促进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成骨代谢、缓解疼痛、恢复关节功能,但PFNA内固定的效果更优.

    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骨密度骨钙素骨代谢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影响

    刘耿耿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对胸腰椎骨折患者伤椎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于我院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的 84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和对照组(42 例,跨伤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椎体解剖结构、伤椎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 1、3、6 个月,两组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均升高,矢状面Cobb角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 个月,研究组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可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椎体解剖结构及腰椎功能,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术胸腰椎骨折伤椎功能

    不同骨折固定方法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多发性损伤的临床效果

    苗修会张成琪刘彦中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骨折固定方法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多发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20 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多发性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钢板组(45 例,加压钢板固定)和髓内钉组(45例,交锁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髓内钉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钢板组(P<0.05).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长、卧床时长、创口愈合时长及骨折愈合时长均短于钢板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钢板组(P<0.05).髓内钉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钢板组(P<0.05).治疗后,髓内钉组的骨密度(BMD)、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及胫腓骨重叠(TFO)均显著大于钢板组,内侧关节间隙(MCS)、下胫腓关节间隙(TFCS)显著小于钢板组(P<0.05).结论 相较于加压钢板固定,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多发性损伤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多发性损伤加压钢板固定交锁髓内钉固定

    改良两孔与传统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比较

    夏咸军魏胜濮毅峰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改良两孔与传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2年4月由笔者主刀行LC的165 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手术打孔数将其分为改良两孔组(56例)与传统三孔组(109 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后分析两组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采用 1:1 最邻近匹配法共成功筛选出 49 对患者.PSM后,两组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及术后并发症(胆漏、切口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改良两孔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三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胆管损伤、术后腹腔出血或感染的情况.结论 针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改良两孔法LC是一种可行安全的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改良两孔传统三孔

    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富裕陈文龙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 年1 月至 2023 年 1月我院收治的 68 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修补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胃蛋白酶原I(PGI)、胃泌素-17(G-17)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及促血管生成素-Ⅱ(An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6.47%(P<0.05).结论 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术后恢复,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少.

    腹腔镜下修补术胃十二指肠溃疡免疫功能氧化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