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左氧氟沙星结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支气管哮喘伴肺部感染的效果及对细菌清除率的影响

    徐金枝张春峰王鹏刘露露...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结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支气管哮喘伴肺部感染的效果及对细菌清除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接受治疗的100例支气管哮喘伴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结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细菌总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结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能减轻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血氧指标,促进肺功能恢复,提升抗菌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细菌清除率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

    党雅荣贺金娥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50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50例,常规治疗+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多于常规组,肠杆菌数量少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胃泌素(GAS)、胃蛋白酶原Ⅰ(PG Ⅰ)及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取得安全、高效的理想效果.

    肠易激综合征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不良反应

    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江雪娇秦西婷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西安唐城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40例,倍他司汀)和观察组(40例,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WBV)、血小板聚集率(PAR)、红细胞比容(HCT)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椎-基底动脉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量(Qmean)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高于常规组,外周阻力(RV)及内皮素-1(ET-1)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可有效调节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取得安全、高效的理想效果.

    血塞通倍他司汀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布地奈德+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鼻腔功能的影响

    丁瑜高旭栋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效果及对术后鼻腔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鼻内镜手术)和观察组(布地奈德+鼻内镜手术),每组75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Lund-Kennedy及嗅觉功能评分低于常规组,鼻腔容积大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免疫球蛋白E(T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及出院时,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布地奈德鼻内镜手术鼻窦炎鼻息肉

    保留左结肠动脉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吴瑞卿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经腹腔镜TME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49例,不保留LCA腹腔镜TME)和研究组(49例,保留LCA腹腔镜TME).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吻合口距肛缘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边缘动脉弓压力低于对照组,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及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低于术前,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小于术前(P<0.05);术后3 d,研究组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及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直肠最大耐受容量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1 β(IL-1β)水平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留LCA腹腔镜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效果显著,对患者胃肠动力与肛门功能的影响小,机体产生的炎性反应轻,且患者预后恢复理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直肠癌左结肠动脉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术后24h内行肠内营养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徐亚娟李妮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24 h内行肠内营养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进入本院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48 h内行肠内营养干预,观察组术后24 h内行肠内营养干预.比较两组的免疫功能指标、炎性因子、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相关指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鼻肠营养管拔除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转铁蛋白(TF)及总蛋白(TP)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24 h内行肠内营养干预可改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营养状态,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及应用.

    肠内营养干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免疫功能胃肠功能

    视频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开窗术治疗上颌骨囊肿的效果及对创伤反应的影响

    秦东泽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视频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开窗术治疗上颌骨囊肿的效果及对创伤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上颌骨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手术方案,观察组实施视频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开窗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相关指标、创伤反应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前列腺素E2(PGE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院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频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开窗术治疗上颌骨囊肿效果显著,不仅可缓解患者创伤反应,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值得推广.

    视频内镜低温等离子开窗术上颌骨囊肿创伤反应

    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疼痛程度、大脑皮质兴奋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雷岩苑媛媛张楠楠李超...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疗法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疼痛程度、大脑皮质兴奋性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6)与研究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给予rTMS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均升高,静息运动阈值(RMT)均降低,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TMS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大脑皮质兴奋性,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重复经颅磁刺激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疼痛程度大脑皮质兴奋性日常生活能力

    腰背肌功能锻炼预防脊柱骨折术后再骨折的临床价值

    张少峰杨永辉李艳龙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腰背肌功能锻炼预防脊柱骨折术后再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确诊为脊柱骨折并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5,术后接受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和对照组(n=45,开展常规术后康复锻炼),各45例.比较两组的视觉模拟量表(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椎体高度、骨密度及再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入院时,两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术后1个月,两组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研究组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研究组的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及术后6、12个月,两组的椎体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研究组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再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背肌功能锻炼有助于缓解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椎体功能,恢复椎体高度,增加骨密度,值得推广.

    腰背肌功能锻炼脊柱骨折椎体高度疼痛度骨密度

    两种不同经皮穿刺方法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比较

    邹容狄镇海刘文新谭中宝...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经皮穿刺方法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3例(47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22例,24条患肢)和B组(21例,23条患肢).A组采用先站立位直视下留置针穿刺、留置,后在平卧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B组采用平卧位头皮针直接穿刺、DSA透视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治疗优良率、穿刺成功率均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A组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评分低于B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先行站立位直视下留置针穿刺并留置,而后在平卧位DSA透视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优良率和穿刺成功率更高,能够更好地改善静脉曲张程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泡沫硬化下肢静脉曲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