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19-2021年某三甲综合医院感染现状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路晓芸张鹏亮贾沂潼张银萍...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2019-2021年医院感染现状,分析常见病原菌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某三甲综合医院临床科室送检的住院时间在48 h以上患者的病原学标本,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病原菌种类以及常见病原菌耐药性。结果 2019-2021年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52%、1。33%、1。27%,呈下降趋势(P<0。05);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泌尿道为常见医院感染部位。检出前5位病原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9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氨曲南耐药率较高(39。18%~48。98%);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形势严峻,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波动较大(11。45%~68。0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51。92%~54。30%。结论 医院感染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常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尤为严重,应该继续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及医院感染防控,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336例高龄老人口腔残根不能拔除原因调查分析

    沈华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高龄老人口腔残根不能拔除的原因,寻找对应方法。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我院口腔科门诊的387例高龄患者(80~98岁)为研究对象,共812颗病变残根。针对无禁忌证者常规拔除残根,不能拔除者给予对症处理。结果 387例高龄老人中,51例(107颗)给予残根拔除,占比13。2%;6例(11。8%)出现轻微并发症。336例(86。8%,705颗)因高龄及合并内科疾病原因未能拔除残根,具体内科疾病原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无临床症状心电图异常、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卒中后遗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不全、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等。结论 高龄老人口腔残根拔除率较低的原因与以内科疾病为主的禁忌证有关,但存在禁忌证评估过严现象,需要口腔科与内科合作,适当把握禁忌证,提高高龄老人残根拔除率;高龄老人残根拔除后的轻微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口腔残根高龄老人高血压牙拔除术

    NLR、LMR和PLR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短期结局的预测价值

    张尧彭泽通刘斌蔡艺珊...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老年患者28 d内生存结局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24例CAP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各11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炎症指标,包括NLR、LMR、PLR、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炎症指标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LMR与其他血清炎症指标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NLR、LMR及PLR对CAP老年患者28 d内生存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的住院天数长于轻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的NLR、PLR、WBC及PCT、CRP水平高于轻症组,LMR、PLT低于轻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MR与NLR、PLR、WBC、PCT及CRP呈负相关(P<0。01);LMR与PLT无相关性(P=0。102)。28 d内生存结局显示,轻症组无死亡,重症组41例死亡。NLR、LMR、PLR、PCT及CRP预测CAP老年患者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4、0。710、0。731、0。768及0。830(P<0。001)。结论 NLR、LMR和PLR可用于评估CAP老年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对短期结局有预测价值。

    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肺结核住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赵密鹤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肺结核住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情况及病原菌特征,并探讨真菌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方弦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439例肺结核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痰液或肺泡灌洗液等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并回顾性采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根据是否合并真菌感染将患者分为真菌感染组和非真菌感染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并分析可能影响肺结核住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肺结核住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439例肺结核住院患者中有98例合并真菌感染,感染率为22。32%。分离的126株真菌中,以白念珠菌感染为主,占比46。83%(59株)。真菌感染组的年龄≥55岁、病程≥5年、合并其他肺部疾病、合并糖尿病、广谱抗菌药物应用时间≥14 d、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7 d、病灶范围≥3个肺野以及侵入性操作占比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真菌组,体质指数(BMI)及TP、ALB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感染真菌组(P<0。05)o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广谱抗菌药物应用时间≥14 d、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7 d、病灶范围≥3个肺野、TP和ALB均为肺结核住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肺结核住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发生风险较高,以白念珠菌感染为主,合并糖尿病、广谱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病灶范围、TP和ALB均是真菌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

    肺结核真菌感染病原菌

    乳酸脱氢酶水平与三尖瓣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重症时间延长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朱婷何海林古晓林鲍荣幸...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与三尖瓣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重症时间延长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体外循环下进行三尖瓣外科手术的2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LDH水平将患者等分为低值组、中值组和高值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限制性立方样条(RCS)模型探讨LDH水平与术后重症时间延长发生的剂量反应曲线关系及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LDH水平对术后重症时间延长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RCS分析显示,LDH与术后重症时间延长发生风险之间呈线性关系(非线性检验P>0。05)。多因素校正模型2中,LDH每增加1个标准差则术后重症时间延长的发生风险增加56%(P=0。029);高值组术后重症时间延长的发生率比低值组高出2。54倍(P=0。036);LDH水平越高则术后重症时间延长的发生风险越高(P=0。021)。LDH水平预测术后重症时间延长发生的AUC为0。701。结论 较高的LDH水平与术后重症时间延长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其对术后重症时间延长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乳酸脱氢酶重症监护时间三尖瓣心脏外科手术

    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鹂薛方马萍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00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为腹泻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析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特征;比较两组的血清指标水平和基线资料;分析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影响因素。结果 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以男孩为主,发病年龄以2~3岁为主,发病季节以冬季为主,居住地以农村为主,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粪便性质以水样便、蛋花汤样便为主。腹泻组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吮指、挑食、手卫生不合格、玩具消毒频率≤1次/周、餐具/奶具消毒频率≤1次/周、近期有生冷或不洁饮食史、近期与腹泻患者接触、未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常见于2~3岁,且以男孩居多,好发于冬季;其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重点关注。

    轮状病毒儿童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影响因素

    配戴角膜塑形镜对儿童青少年初发单眼近视患儿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任美侠闵捷张国云冉团政...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配戴角膜塑形镜对儿童青少年初发单眼近视患儿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80例初发单眼近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配戴角膜塑形镜,比较配戴前与配戴1、3、6、9、12个月后近视眼与健侧眼的视功能。结果 配戴1、3、6、9、12个月后,初发单眼近视患儿的近视眼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调节反应、正相对调节及负相对调节高于配戴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1、3、6、9、12个月后,初发单眼近视患儿的近视眼聚散灵活度、集合近点高于配戴前,近视眼调节性集合/调节量(AC/A)低于配戴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1、3、6、9、12个月后,初发单眼近视患儿的健侧眼调节幅度、正相对调节及负相对调节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3、6、9、12个月后,初发单眼近视患儿的健侧眼调节灵敏度、调节反应高于配戴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1、3、6、9、12个月后,初发单眼近视患儿的健侧眼聚散灵活度高于配戴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1、3、6、9、12个月后,初发单眼近视患儿的健侧眼集合近点、AC/A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配戴角膜塑形镜可明显改善儿童青少年初发单眼近视患儿近视眼视功能,提升健侧眼调节灵敏度、调节反应与聚散灵活度。

    儿童青少年单眼近视角膜塑形镜视功能

    Lp-PLA2和sLOX-1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黄翠波黄荣新黄小明韦宁...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在急性脑梗死(ACI)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81例ACI患者为ACI组,同期接受一般临床检查的154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Lp-PLA2和sLOX-1水平;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ACI组入院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Lp-PLA2和sLOX-1与NIHSS的关系。利用ROC曲线分析单独及联合应用Lp-PLA2和sLOX-1诊断AC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ACI组的Lp-PLA2、sLOX-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Lp-PLA2、sLOX-1、Lp-PLA2联合sLOX-1诊断 ACI 的 AUC 分别为 0。704、0。774、0。787。Lp-PLA2、sLOX-1 水平与 NIHSS 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Lp-PLA2和sLOX-1水平与ACI的发生及A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显著相关,对ACI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急性脑梗死

    腕部切割伤正中神经断裂Ⅰ期拇对掌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

    陈志刚梁程亮林景波何土东...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腕部切割伤正中神经断裂Ⅰ期拇对掌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30例腕部切割伤导致的正中神经断裂拇对掌功能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取Ⅰ期正中神经吻合及Ⅰ期拇对掌功能重建,对照组采取Ⅰ期正中神经吻合及Ⅱ期拇对掌功能重建。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达标率以及Carroll手功能评分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36项简化版健康调查问卷(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期正中神经吻合及Ⅰ期拇对掌功能重建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恢复腕部切割伤导致正中神经断裂拇对掌功能损伤患者的手功能,提高手部感觉敏感度,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腕部切割伤神经断裂拇对掌功能

    阿扎胞苷联合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夏庆斌武玉慧宋岭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扎胞苷联合CAG方案(阿柔比星+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CAG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扎胞苷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扎胞苷联合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血常规指标及免疫功能,降低VEGF、bFGF水平,安全性高。

    急性髓系白血病阿扎胞苷阿柔比星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