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类风湿性关节炎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双阳性与双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

    王妍叶冰玉刘妮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抗核抗体(ANA)和类风湿因子(RF)双阳性与双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将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 309 例RA患者为研究组,同时抽取 50 例在本院体检中心接受正规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RF阳性、ANA阳性、ANA与RF双阳性率高于对照组,ANA与RF双阴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ANA与RF双阳性患者的关节肿胀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及骨质侵蚀、贫血、干燥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ANA与RF双阴性患者(P<0。05)。ANA与RF双阳性患者的抗环瓜氨酸化多肽抗体(ACPA)阳性率和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均显著高于ANA与RF双阴性患者(P<0。05)。结论 与ANA、RF双阴性患者相比,ANA、RF双阳性RA患者的疼痛更明显,疾病活动度更高,贫血和干燥综合征发生率更高,免疫炎症反应更强烈。

    类风湿性关节炎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

    卫鑫宋东峰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合并HCV感染手术后需要立即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为研究组(29 例),选取HCV阴性并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为对照组(59 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分析HCV感染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接受术后辅助化疗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的基线谷丙转氨酶(ALT)水平高于对照组,化疗后的ALT水平升高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的严重不良事件(SAEs)及不良事件(AEs)的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化疗期间出现化疗延期及化疗药物减量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阳性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在接受术后辅助化疗时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HCV阳性阻碍化疗的顺利完成,应该予以密切监测。

    丙型肝炎病毒胃肠道肿瘤化疗直接抗病毒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谷丙转氨酶严重不良事件

    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联合利伐沙班用于血液透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

    郭烁张峰杨彦平任莉...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联合利伐沙班用于血液透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及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 年1月至2022 年1月收治的60 例留置股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30 例,利伐沙班治疗)和观察组(30 例,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I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联合利伐沙班用于血液透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下肢肿胀,促进凝血、纤溶功能改善,值得推广。

    经腘静脉入路介入治疗利伐沙班血液透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凝血功能纤溶功能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向洪斌袁章安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1月至 2023 年1 月收治的 80 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治疗)和观察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调节性T细胞(Treg)高于对照组,辅助性T细胞 17(Th17)、Th17/Treg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2(eotaxin-2)、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可提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肺功能及免疫功能改善,也能下调eotaxin-2、IL-33 表达。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孟鲁司特钠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免疫功能

    基于目标设置的镜像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周围神经电生理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陈瑶于勇王楠
    60-6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目标设置的镜像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周围神经电生理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2月至 2022 年 3 月收治的 80 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基于目标设置的镜像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胫腓神经波幅及胫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高于对照组,胫腓神经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目标设置的镜像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促进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周围神经传导功能恢复,修复受损神经功能,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基于目标设置的镜像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脑卒中后偏瘫

    不同线性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

    赵钰马艳艳王典博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线性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9 例持续性A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消融术式不同将其分为内膜面组[51 例,环肺静脉电隔离(CPVI)+左房顶部线+冠状窦内膜面]和2C3L组(28例,CPVI+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三尖瓣峡部线)。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收缩末期前后径(LAD)、心房脑钠肽(BNP)水平及AF复发率。结果 2C3L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内膜面组(P<0。05)。内膜面组的LVEF随着时间的延长基本呈现逐渐升高趋势,而2C3L组变化不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2C3L组的LAD小于内膜面组(P<0。05)。术前及术后1、3、6个月,两组的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3、6 个月,两组的AF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VI基础上的左房顶部线+冠状窦内膜面消融提高持续性AF患者术后LVEF的效果更明显,而2C3L术式可明显减小患者的术后LAD。

    持续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线性消融复发率

    关节镜联合小切口修复术治疗肩袖全层损伤的效果

    顾荣胜陆华陈大志孟庆国...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关节镜联合小切口修复术治疗肩袖全层损伤的近期效果,并探讨关节镜联合小切口修复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 年1月至 2022 年4月接受关节镜联合小切口修复术治疗的22 例肩袖全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主动前屈角度、外旋角度及Constant-Murley、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评分。结果 术后 6 个月随访时,肩袖全层损伤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术前,肩关节主动前屈角度、外旋角度大于术前(P<0。05)。术后6 个月随访时,肩袖全层损伤患者的Constant-Murley、UCLA评分高于术前(P<0。05)。结论 关节镜联合小切口修复术治疗肩袖全层损伤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肩关节疼痛,提高肩关节功能,有助于术后康复。

    肩袖损伤关节镜小切口修复术肩关节功能

    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HIV/AI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丁善文赵建新宿海滨黄金龙...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6 月至 2022 年 9 月苏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在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机X线透视引导下经胸壁放置TIVAP的 10 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导管通畅性等情况。结果 10 例HIV/AIDS患者均成功置入TIVAP,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有2例TIVAP发生局部感染,并取出,余 8例TIVAP正常使用。随访期内未见感染,无气胸、血肿、导管夹闭综合征、TIVAP导管处静脉血栓及导管锁脱落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HIV/AIDS患者放置TIVAP具有成功率高、方便、微创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但术后感染率较普通人群高,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积极处理术后感染,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及对临床指标的影响

    李波张怀东孙智国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及对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1月至 2022 年 9 月收治的 90 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45,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和观察组(n=45,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长、肠鸣音恢复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长、卧床时长及住院时长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的结石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期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低于常规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总蛋白(TP)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观察组的β-内咖肽(β-EP)、神经肽Y(NPY)、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及C肽(CP)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可取得理想效果。

    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T管引流术

    早期联合应用外源性PS和iNO治疗PPHN的效果

    赵艳梅曹孟宸王颍源郭静...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联合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吸入一氧化氮(iNO)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1日至2021 年12 月 31 日收治的 100 例PPHN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应用iNO+安慰剂(空气),观察组应用iNO+外源性PS。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及氧合指数(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 h后,两组的PASP、PaCO2、OI均降低,PaO2 及pH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应用体外氧合膜肺(ECMO)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联合应用外源性PS和iNO可明显改善PPHN患儿的氧合情况、降低PASP,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总住院时间、对ECMO需求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肺表面活性物质吸入一氧化氮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