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磷肥与复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磷肥与复肥
磷肥与复肥

汤建伟

双月刊

1007-6220

lfyff@126.com

0371-63887037;67781991

450002

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路97号郑州大学工学院内

磷肥与复肥/Journal Phosphate & Compound Fertilizer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我国磷石膏综合利用情况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崔荣政王臣修学峰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对磷石膏综合利用要求逐步提高及相关政策的精准出台和实施,我国磷石膏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23年我国磷石膏产生量约8 100万t,同比增长5.2%,综合利用量4 500万t,同比增长了16.0%,综合利用率达到55.6%,同比增长了5.2百分点.但同时也存在磷石膏堆存压力大,综合利用处理工艺有待进一步突破,综合利用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性差,综合利用途径拓展困难等问题,建议从改善行业认知、创新技术和路径、完善政策和标准、加强产业间协同等方面突破磷石膏综合利用所面临的困难.

    磷石膏综合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磷系新能源材料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刘帅杰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系新能源材料是电池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介绍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磷基聚阴离子化合物、六氟磷酸锂、六氟磷酸钠、磷基固态电解质、磷基负极材料等磷系新能源材料的发展现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阐述磷化工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磷系新能源材料发展现状前景

    二水磷酸铁煅烧过程对磷酸铁品质的影响研究

    吴松彭海南冷国琴张雷...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酸铁作为磷酸铁锂的前驱体,其水分、比表面积、硫含量对磷酸铁锂电池的电荷转移阻抗、充放电倍率等性能有重要影响.采用均相共沉淀法合成二水磷酸铁,研究煅烧过程中磷酸铁水分、比表面积、硫含量随保温时间和烧结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煅烧过程中发生的相转变及煅烧温度对磷酸铁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结晶水在300℃以前脱除;脱硫主要发生于400~500℃;当温度高于500℃后,硫含量变化不再明显,此时开始发生粒子融合,且煅烧温度升高会增加粒子融合现象;转晶行为发生于530℃,在550℃下煅烧6h时可以转晶完全.

    二水磷酸铁煅烧转晶形貌

    有机膦酸PBTCA在胶磷矿反浮选脱镁中的抑制性能研究

    肖庆渝罗惠华刘闵新王学岚...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小分子有机膦酸2-膦酸丁烷酸-1,2,4-三羧酸(PBTCA)与磷酸的反浮选抑制性能,以宜昌磷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一反浮选工艺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小分子有机膦酸PBTCA具有较强的选择抑制性能.原矿的磨矿细度为<0.074 mm颗粒占比60.8%,采用单一反浮选一次粗选一次扫选中矿顺序返回粗选的闭路流程,粗选的硫酸、PBTCA、捕收剂LAA-D用量分别为12.0、1.0、0.9 kg/t,扫选硫酸用量为1.0 kg/t,获得的精矿w(P2O5)、回收率分别为31.14%、96.04%;精矿w(MgO)为0.85%,尾矿w(P2O5)仅为5.06%.说明在浮选过程以PBTCA为抑制剂,抑制性能优于磷酸,采用PBTCA作为抑制剂不仅提高了选矿指标,且药剂用量较低.

    胶磷矿反浮选PBTCA

    磷矿粉成球特性与球团制备实验研究

    师本敬张峰刘震代友训...
    23-2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细磨-造球-焙烧过程中的细磨磷矿粉成球性能、生球质量、球团预热-焙烧及固结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静态成球性指数评价细粒磷矿粉的成球性能,探究不同磨矿细度、球团粒径和水分条件下磷矿生球质量的变化及预热焙烧参数对焙烧球团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磷矿粉细磨后成球性指数K差异显著,提高磨矿细度可增加细磨颗粒的稳定吸附水量,改善成球性能.混合细磨磷矿粉(酸度0.85)在适宜水分条件下制备粒径10~30 mm的磷矿生球,落下强度>4.0次/(0.5 m)、抗压强度>48 N,满足球团生产组织要求.磷矿球团预热强度较低,宜采用静态焙烧工艺,在1 120~1 150℃、9~12 min的焙烧条件下,通过矿物固相粘结后磷矿球团抗压强度可以达到850 N以上,满足黄磷电炉要求.

    磷矿粉球团成球性能焙烧抗压强度

    高倍半硅钙质特性的某胶磷矿选矿技术路线设计及实践

    田鹏杰刘鑫李丰王旭东...
    29-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目前主要的胶磷矿分选技术,包括智能光电分选、重介质分选、细粒重选、单一反浮选、直接浮选、双反浮选、正-反(反-正)浮选等,分析其优缺点.针对当前胶磷矿选矿工艺由单一选矿工艺向多工艺耦合过渡,提出一种适合多种类型低品级硅钙质胶磷矿的多工艺耦合梯级分选柔性生产工艺,并结合湖北某磷矿选矿厂设计实践,从总图布置以及各厂房布置进行描述,对今后新建磷矿选矿厂提出建议.

    硅钙质胶磷矿倍半氧化物多工艺耦合双反浮选

    湿法磷酸副产萃余酸的应用和净化研究进展

    谢波杨晓健陈玟霖胡国涛...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湿法磷酸副产萃余酸中残留大量的离子杂质并且黏度高,导致其中富含的大量磷资源应用受限.为提高磷矿资源综合利用率、推动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梳理萃余酸的应用研究,包括制备磷酸铵、聚磷酸铵、磷酸脲、磷酸二氢钾、三聚磷酸钠、饲料级磷酸氢钙,以及在磷矿浮选中的应用;总结典型的萃余酸净化方法.展望未来萃余酸的增值和高效利用,以及萃余酸的净化研究方向.

    湿法磷酸萃余酸应用净化

    尿基复合肥转筒干燥机内物料滞留的影响因素

    曾贞刘伟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尿基复合肥干燥过程中复合肥颗粒在转筒干燥机内的滞留现象,建立物料在筒体内运动模型和抄板持料、撒料模型,研究物料的运动规律,以揭示干燥过程中的传质传热机制.分析尿基复合肥在转筒干燥机内部滞留的主要原因:折弯抄板结构不合理,造成撒料范围不足和撒料不匀;抄板结疤,影响物料密相流动和正常撒料;干燥机漏风造成干燥介质流速下降,影响物料颗粒轴向运动.指出可以通过变分法求解抄板几何尺寸,以满足干燥工艺的要求,提高干燥效率,优化工艺生产.

    转筒干燥机运动规律物料滞留原因分析

    湿法磷酸制备水溶性聚磷酸铵工艺研究及产业化

    陈富全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溶性聚磷酸铵(APP)是一种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新型肥料,具有养分含量高、溶解性好、与金属离子螯合性能好等优点,能够提高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从而提高磷的有效利用率.采用湿法磷酸、尿素、氨为主要原料制备聚磷酸铵,针对中和工序的中和度,聚合工序的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较优工艺条件为:磷酸一铵(MAP)料浆中和度为0.8,m(MAP料浆)∶m(尿素)=5∶1,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为200℃.此条件下所得水溶性聚磷酸铵产品w(P2O5)为55.19%,w(N)达到17.07%,平均聚合度2.04,溶解度为112.4 g.产业化结果表明,与以工业磷酸一铵为原料相比,该工艺生产的水溶性聚磷酸铵成本可降低20%左右.该工艺稳定、成本较低,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湿法磷酸水溶性聚磷酸铵工艺聚合反应

    电子级氟氮混合气的制备研究

    杨坤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级氟氮混合气是精细化工领域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含氟电子特气、半导体、医药等领域.目前国内电子级氟氮混合气生产厂家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受限于氟气的提纯技术.笔者从工艺角度探讨电子级氟氮混合气的制备,即电子级氟混合气将装配有无水氢氟酸的电解槽电解反应产生粗制氟气,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除掉含量较高的氟化氢等杂质,再经精密除尘去除细小粉尘,使其纯化成为电子级氟气,得到质量分数达到99.9%以上的电子级氟气.进一步将电子级氟气通过分压法与高纯氮气混配,最终得到电子级氟氮混合气.

    电子级氟氮混合气制氟氟气提纯工艺半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