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

张喜田

月刊

1008-4126

lkkshyj@yahoo.com.cn

0451-86329557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Journal Examinations Research Scienc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元素特征定形 基本图形觅解——2020年福建中考几何综合题解法探究

    曾海燕周泽军
    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几何综合题通常是在静态与动态的情形下,进行"形"的变换与计算(包括数量与位置),涉及知识点多,难度大,对学生能力要求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与运算能力.学生除了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外,若能掌握基本图形,基于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特征出发,构建与还原基本图形,可以加快思维的"速度",尽快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方能养成探究复杂几何问题的习惯,感悟数学思想,提升思维品质.

    解法探究基本图形数学思想

    2022年四川遂宁中考几何压轴题的解法与变式探究

    邹守文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指出2022年四川遂宁中考几何题的背景是人教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94页例4的变式,由此提炼出一个一般性结论,同时给出该结论的五个证法和五个变式,最后又提炼出三个命题及三个变式.

    中考题教材例题提炼变式

    深度学习理念下"实数"复习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季冰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数"是初中数学代数的基础,在深度学习理念下开展"实数"单元复习,通过问题引领、动手感悟、数形结合、迁移应用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对实数相关概念的深层理解,把握代数学习的内容本质,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深层思考的能力.

    深度学习实数复习课

    立学课堂下的初中数学"数·理"教学研究

    单凌云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课改背景和学生素质教育观的引领下,在"数·理"教学过程中融入"立学课堂"教学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内在潜能.本文主要从基本内涵、目前现状以及如何在立学课堂下进行初中数学"数·理"教学进行了相关的论述.

    立学课堂数·理教学初中数学研究

    基于SEC方法的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以2020年安徽中考数学试题为例

    冯源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考试题的命制必须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基于SEC方法的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是检验二者关联程度的新方法.通过研究各内容主题、认知水平的题目与课程标准要求的一致性,可以为命题提供必要信息及合理纠偏.通过对安徽省中考数学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发现,二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一致性.

    中考数学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SEC方法

    "三教"理念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深度教学

    费佳璇陈莹张启明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的深度教学与学生的深度学习密切相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吕传汉教授提出的"三教"教育理念从"教思考""教体验"和"教表达"三方面采取教学举措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高教学效果,进而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三教"理念初中数学深度教学深度学习

    源于一道数学竞赛题的探究

    吕强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一道四边形问题的解答,探究得到了一组对角互余的四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数量关系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探究,进而得到了一般四边形的边长、对角线以及对角和(或邻角和)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四边形对角互余对角和邻角和数量关系式

    建模源于解题需要 成于探寻图形本质——基于旋转视角下的全等变换思想解题的微教学设计

    程志南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本图形是研究几何问题的抓手,初中数学中有关的几何问题都能从基本图形入手解决."手拉手"双等腰基本图形是解决有关旋转背景下的全等变换类问题的模型.本文以中考备考背景下的微课为例,设计了抽象模型、运用模型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合作、互动的探究活动中,通过操作感知模型本质,引领学生应用模型走向问题解决.

    旋转视角全等变换建构模型微教学设计

    创设真实教学情境-电阻的串、并、混联教学设计

    刘明玲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知识理论性较强,若没有实际动手操作、分析、验证,理性思维较差的学生知识只会停留在概念、理论的记忆上,并没有深入透彻理解电阻串联、并联电路的特性、也没有灵活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教学设计,提供真实元器件,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学生亲自动手验证,深入理解定理、定律提高学生运用电学基础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认真、刻苦专研、专注的人文素养.在操作过程中正确使用仪表,注意用电安全节约能源,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电阻串联并联混联思政元素

    导向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设计——以"液体的压强"为例

    王坚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本文以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液体的压强"教学内容为例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首先,通过汽车落水后如何自救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随后,借助优化的实验器材,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诸多因素.最后回归到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出汽车落水后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找出自救方法,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念的目的.

    初中物理液体压强教学设计器材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