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张百杰

季刊

1009-1416

kkyycc@163.com

024-86272556

110161

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东陵东路82号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iaoning Administrators College of Police and Justic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方针,遵循繁荣公安司法理论,交流公安司法工作经验,以为公安司法教学和实践服务的原则,进一步促进教学、科研质量的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认罪认罚制度下有效法律援助辩护的现实检视与理性回归

    潘金贵吴庆棒
    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罪认罚制度下强调有效法律援助辩护,旨在保障受援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真实性和合法性.但在实践中,值班律师法律帮助效果不甚理想、指定辩护服务尚未达到预期水平以及法律职业共同体尚未完全建立等问题仍较为突出,相关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法律援助辩护实践因素、立法规范因素以及司法观念与诉讼制度因素.为实现认罪认罚制度下法律援助辩护的有效性,在实践供给方面,需要强化法律援助律师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及跨区域协作机制,调适辩护定位并优化司法观念;在规则续造方面,应当健全获得法律帮助权规定、有限允许侦查讯问的律师介入、保障值班律师权利顺畅行使,并明确量刑建议生成机制;在制度依托方面,可从判断标准、程序适用和法律后果三个层面构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无效辩护制度,从而进一步提升法律援助律师的辩护质量.

    认罪认罚法律援助辩护量刑协商法律帮助权值班律师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的检视与完善

    陶天意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增长快、低龄化、暴力化等特点.在司法与社会层面,我国历来注重未成年人犯罪事后治理与事后预防,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事前预防有所忽视.尤其是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多发,传统犯罪预防机制无法有效应对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对此,应实现从"治罪"到"预防"的理念转变,构建未成年人大数据信息平台,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动态监控;系统优化各相关主体的功能,构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六大预防机制".

    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犯罪预防

    完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之路径探析

    崔月玲赵霖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干预机制是有效应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态势的题中之义,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完善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建立符合我国司法实践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需要从机制构建的核心概念出发,在明确基本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分析现有体系下面临的困境,从完善法律体系、专门学校建设等方面入手,制定符合新时代我国国情及司法实践需求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实现从源头上减低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干预路径建议

    新时代高质量推进公安信访工作的思考

    刘良军张翔华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安信访工作体现了公安机关践行初心、履职尽责的重要使命,是公安机关维护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一项重要工作.新时代,公安信访工作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关键词,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与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立足"两个经验",创造性开展公安信访工作,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公安信访工作队伍,推动公安信访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公安信访工作"两个经验"专业化

    反恐地方立法现状与发展完善路径探析

    张洪
    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和完善反恐怖主义法律体系,是健全反恐工作格局,完善反恐工作体系,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由之路.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较为宏观,对反恐工作中具体事宜的解决缺乏明确的规范性指引,其独特价值在反恐实践中未能充分体现,亟须通过地方立法来进行针对性、补强性和系统性的解决.当前我国已有七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探索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这些法规在编排体系、条文内容等方面各具特色,对其他地区反恐地方立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各地应承继上位法的思路理念,科学设计体例框架,以问题为导向细化内容,并根据实践需要创新制度设计,充分发挥下位法的延伸补充功能和统一融合功能,制定科学严谨符合反恐实践需要的地方立法,进一步完善我国反恐法律体系.

    反恐地方立法立法对策制度创新

    司法化改革背景下检察官独立性问题研究

    孙溪骄刘红孙伯涛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长期以来对检察机关的定位都是法律监督机关,同时也是国家司法机关.随着检察机关司法责任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有必要重新审视检察官的独立性问题.当前的刑事诉讼改革对检察官办案方式提出了司法化的要求,这就决定了检察官必须具有适当的独立性.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严格的"上命下从"式检察官管理方式,赋予检察官以一定的法律主体地位,从而在坚持检察长对检察官进行监督管理的基础上,保证检察官办案的独立性,以适应司法化改革的需要.

    司法改革检察一体检察官独立司法责任制

    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若干实践问题研究

    朱德安左莹杨飞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填补了检察机关提起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实体法依据的空白,检察数据亦体现出该类案件立案数显著上升、案件领域明显扩张、行政公益诉讼占较大比例、诉前检察建议为主要结案方式等特征.当前,司法实践中仍存在涉未成年人公共利益判断标准阙如、案件线索发现机制单一、检察建议质效缺乏保障、未成年人检察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规范供给有所不足等问题亟待梳理.为更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应尝试在实践操作上结合非有效性和多发性两方面因素进行涉未成年人公共利益的判断;在最有利原则与公益有限性原则之间把握受案范围,将非公益诉讼案件予以排除;规范另案发现、群众提供、主动作为等渠道案件线索的类型化受理;通过完善诉前调查核实权的规范行使,强化诉前检察建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提升检察建议质效.

    公益诉讼未成年人公共利益检察建议

    刑事一体化视域下轻罪治理的检察路径研究

    尚铮铮王家弘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刑事犯罪结构的显著变化,轻罪案件大幅增多,轻罪治理不仅是犯罪治理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刑事一体化框架内,基于轻罪多元化成因,检察机关通过构建系统化的轻罪案件分案规则,创新性地提出"一站式"轻罪工作体系,强化行刑衔接的闭环治理模式,并通过检察建议推动轻罪源头治理,有效承担起轻罪"治罪"与"治理"双重职能,为"轻罪时代"社会治理转型释放检察之智.

    轻罪刑事一体化检察路径治罪治理

    司法实务视角下完善保外就医制度的路径探析

    刘巍岳晓菲肖静
    67-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外就医制度作为我国刑罚执行的一项重要制度,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罪犯生命健康权的保护.实践中,监外执行启动程序缺乏具体操作规范,一些罪犯利用法律法规漏洞,违规办理保外就医以逃避监管.上述情况不仅严重影响司法公信力,也会给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造成潜在威胁.对此,检察机关应从提升监狱医疗保障能力、完善医学诊断法律规制、探索审判模式的保外审批制度以及加强保外就医监管等方面入手,有效化解当前保外就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好维护司法公正,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

    保外就医司法实务犯罪风险检察监督

    担保贷款双重欺诈行为的定性研究

    李晓楠
    7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担保贷款双重欺诈行为涉及刑民交叉,内部法律关系较为复杂,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该行为的定性存在较大分歧.现有的定性模式存在对担保权本质属性的理解不足以及对担保权效力的探讨缺失等漏洞.担保权作为一种财产性利益,在刑法评价中具有"排除犯罪性",能够弥补金融机构的财产损失.贷款诈骗罪模式忽视了担保权在财产犯罪中的地位,从而在财产损失要件的判断上存在误区;合同诈骗罪模式抓住了担保权这一关键性问题,但仍存在混淆担保权本身和担保权实现的漏洞.正确的定性思路应当是在确认金融机构取得的担保权合法有效的前提下,界分担保权本身与担保权的实现,最终采用合同诈骗罪模式认定行为人对担保人构成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罪贷款诈骗罪财产损失担保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