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刘群

双月刊

1000-1751

lsxbwk@lnnu.edu.cn

0411-82158277;82159277

116029

大连市黄河路850号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是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国际检索期刊源,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首届和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本刊主编由校党委副书记董文江教授兼任,常务副主编由学报编辑部主任于钦波研究员兼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训练的法治基调及展开

    陈兵傅小鸥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训练是保证人工智能应用高质量落地的核心.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产品的广泛应用,数据训练过程关涉用户基本数据、各主体行为轨迹及多元主体复杂的权益变动,这可能对市场竞争、企业创新甚或国家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基此,需确保数据来源的合法性,提升数据质量的可信度,遵循数据来源合法—数据质量可信—数据价值释放的基本要求对标数据训练的不同阶段.在数据计算与应用阶段,应注意深度合成技术带来的训练数据污染和运行数据异常问题;在数据开放和共享阶段,应全面准确审视个人信息保护风险和知识产权侵权风险,遵循科技发展的规律,平衡技术可及性、实践可行性以及价值正当性之间的关系,在夯实安全发展的基础上为创新发展预留空间.为此,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数据训练应以安全为底线,在优化协同监管架构及方法的同时促进创新发展,并兼顾多元主体的正当权益.

    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训练数据质量安全发展创新发展规范发展

    我国已公开个人数据刑法保护模式二元标准之提倡

    蔡士林
    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Web3.0时代,数据作为生产要素逐渐成为数字经济的直接驱动力,而对已公开个人数据的保护自然成为刑法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我国刑法立法上的区分性保护使得行为本身的刑法定性跨越两个犯罪圈,人为地制造出法律适用障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在适用上存在口袋化趋势、司法解释碎片化严重、主观目的无法清晰判定等问题.当前的刑法保护模式分为两类即客观技术保护模式和主观目的保护模式.在我国,对已公开个人数据的刑法保护应当构建以客观公开标准为主、合目的性标准为辅的二元标准.客观公开标准强调公开且具有可访问性作为不法性判定的依据,合目的性标准主张数据处理行为应当符合具体数据犯罪立法的目的和社会相当性理论;前者重点在于入罪判定,后者重点在于罪数与量刑的评估.

    已公开个人数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二元标准客观公开标准合目的性标准

    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的三维向度探析

    谢晓娟周驰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属性,其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人民观,溯源于党百年来的人民文化思想,承继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理念,定基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这一思想的价值意蕴深刻体现在人民是创造历史文明的价值主体,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价值目标,以人民满意为评判的价值标准,以及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文化利益的价值实现上.新时代,我们应不断强化党对宣传文化工作的坚强领导,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结构性改革,激发群众的文化主体力量,提升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实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共同富裕,以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强大的思想意志,助推文化自信自强.

    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价值意蕴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价值、内涵意蕴及路径支持

    卜红双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构成,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两个大局"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这既是传承好发展好中华文明的内在诉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还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又是中华传统文明创新性发展的现代文明,也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文明,还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生成的现代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做好文物和文化遗产工作,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开放包容与守正创新,进而凝聚共识,协同发力,统筹兼顾,多措并举,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发展

    垂直视域与平行视域翻译阅读的实证研究

    陈吉荣石洁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阅读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阅读与翻译垂直,阅读在翻译之前;另一种是阅读与翻译平行,阅读与翻译回溯交叉.哪一种方式对翻译实践的促学效果更显著?围绕这一问题,本文从阐释翻译阅读的两种不同视域入手,开展读后续译翻译教学,考察阅读作为翻译前阶段与翻译并行阶段的效应对比.实证研究以英语专业的本科生教学为基础,做实验班(平行视域阅读)和对照班(垂直视域阅读)的课堂教学效果对比.课堂测试的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在翻译充分性的五项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班.课堂观察结果也支持实验班翻译流利性更显著的结论.对实验班的调查问卷结果进一步显示,平行视域突显了学生阅读体验、翻译体验和边读边译的翻译效果.基于主客观数据分析,平行视域促进翻译效果的原因可归纳如下:首先,平行视域有利于学生深度理解原文,明确译文语言的校准依据.其次,平行视域有利于学生克服短时记忆局限,缩短理解与模仿之间的整合时间.再次,平行视域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的比较—对照框架、问题—解决方案框架.

    平行视域垂直视域读后续译翻译教学

    语料库翻译学视域下《道德经》的俄译研究

    徐红杨慧舒
    45-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道德经》俄译本为研究对象,借助语料库从词汇和句子层面对四种译本进行语言特征分析.词汇角度包括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词频特征,句子层面包括平均句长和连接词,并结合具体实例和数据进行分析.最后,从译法选择和译法统计角度探讨不同译者的翻译风格.

    语料库翻译学《道德经》语言特征译法选择译者风格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中国儿童文学英译研究——以《稻草人》英译为例

    王筱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文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儿童文学创作和出口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稻草人》是第一批被翻译为外文出版至海外的中国儿童文学作品.本文将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稻草人》英译本进行研究,从中探寻中国儿童文学的译介模式,旨在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坚定文化自信.

    生态翻译学儿童文学《稻草人》

    文明传承视角下的金代皇家仪仗研究

    李玉君于思瑶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代皇家仪仗,作为仪卫体系的组成部分,依照使用场合的不同,可被细分为驾行仪仗与殿庭仪仗;根据身份地位的差异,可分为帝后仪仗、皇家子女仪仗、宗室仪仗等,其中尤以帝后卤簿、皇太子卤簿以及一些特定大礼场合所使用的仪仗规模最为盛大,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具体而言,金代皇家仪仗包括车舆、旗帜、伞扇、卤簿鼓吹和兵器等部分.熙宗至世宗时期,金代皇家仪仗在种类、数量、编排和制度等多个方面逐渐走向成熟.从整体上看,金代皇家仪仗在车舆的种类和形制、旗帜与伞扇的种类、卤簿鼓吹的乐器和编排等方面不同程度地承袭了唐制、宋制与辽制,并有所创新.这一过程充分反映了皇家仪仗的历史传承性,同时也凸显了辽金时期中华礼仪文明的多元交融与持续发展.

    金代皇家仪仗文明传承文化交融

    从夏家店下层文化看辽西地区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戴玲玲韩莹莹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夏家店下层文化得名于内蒙古赤峰市夏家店遗址,是辽西地区第一支进入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它的发现与研究为认识华夏文明的多样性、探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材料.本文着重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地缘位置、遗迹特征、出土器物等方面分析其与周围文化的交流,进而探讨其所反映的青铜时代早期辽西与周边地区之间的文化融合.夏家店下层文化地处北方、中原以及蒙古高原三大文化区的交汇地带,在文化面貌上表现出与周边文化之间频繁而持续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吸收其他文化的先进技术、礼仪制度等,夏家店下层文化加快了自身的文明进程,为青铜时代早期古代中国区域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夏家店下层文化青铜时代早期文化交流民族融合

    物见共融:南宋与金境内瓷器交流的考古学研究

    张大鹏司伟伟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宋金两国在"绍兴和议"之后,进入了长达九十余年的对峙时期.这一时期尽管双方在政治和军事上呈现紧张态势,但在商贸和人文交流等方面交往并未完全中断.事实上,两国在物质和文化层面上的沟通与交流不但依然持续,且呈现出一种积极的共融态势.南宋境内的金瓷与金境内的南宋瓷,体现了双方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关系.本文选取宋金境内典型窑址出土的瓷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力图揭示两国瓷器之间的交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瓷器交流与民族融合的深层联系.我们希望通过考古学的视角,为宋金时期南北民族文化认同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宋金瓷器分期交流关系形成原因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