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粮食储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粮食储藏
粮食储藏

郭道林

双月刊

1000-6958

lscczzs@163.com

028-87664375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花牌坊街95号

粮食储藏/Journal Grain Storag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粮食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李彭李艳艳何学明刘强...
    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光谱成像技术因具有快速、客观、范围广、非破坏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医学诊断、工业检测等领域.为全面认识高光谱成像技术在粮食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归纳了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构成及其数据处理与分析,并针对其在粮食品质检测中的应用,重点总结了在粮食检测中水分含量、蛋白质、淀粉及不完善粒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比较了深度学习与传统的机器学习在粮食品质检测中的应用,探讨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样本数据库构建、测量灵敏度、仪器便携化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提出改进措施,旨在为粮食的品质评价提供参考.

    高光谱成像技术粮食品质水分含量蛋白质淀粉不完善粒深度学习

    纳米材料在粮食质量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

    张咚咚贺笑王子祎徐嵩月...
    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们对粮食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粮食质量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已经制约了高品质粮食的生产与储运.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一些纳米肥料、纳米农药、纳米包装材料、纳米传感器、功能性纳米材料等的快速发展,为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有望应用于粮食的生产、运输、储藏和消费全链条.该综述对纳米材料在粮食质量安全保障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简单总结,期望可以推动纳米技术在粮食行业的研究与应用.

    粮食质量安全纳米材料纳米包装传感器

    电子束、γ射线辐照降解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进展

    范林霞朱延光李学先严晓平...
    23-2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赤霉烯酮(ZEN)是粮食中污染率较高的真菌毒素之一,广泛存在于玉米、小麦、大麦等粮食作物中.对辐射降解ZEN的机制进行了概述,总结分析了电子束和γ射线对含有ZEN的溶液以及ZEN污染的粮食的降解效果以及对粮食品质的影响,提出需要对辐射降解ZEN的机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需要对天然污染ZEN的粮食进行进一步详细的研究.

    玉米赤霉烯酮电子束γ射线降解

    玉米中真菌毒素的类型、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的研究进展

    孔德旭朱延光郑焱诚王平东...
    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每年由于真菌毒素造成大量玉米数量损失.因此,全面了解玉米真菌毒素的类型、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尤为重要.阐述了玉米中真菌毒素的类型,包括新型真菌毒素和隐蔽型真菌毒素;介绍了国内外玉米中真菌毒素污染现状,提出了对真菌毒素的控制措施,并对玉米中真菌及真菌毒素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玉米真菌毒素污染现状控制措施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快速检测菌类中鹅膏毒肽毒素

    蒋云露吴文林黄弋耘夏鸿玲...
    40-4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蘑菇中3种鹅膏肽类毒素的含量[α-鹅膏毒肽(α-AMA)、β-鹅膏毒肽(β-AMA)和γ-鹅膏毒肽(γ-AMA)].将样品均质后,利用甲酸-甲醇-水(0.5∶10∶89.5,v/v/v)标准混合溶液提取,经由BEH shield RP18柱(150 mm × 2.1 mm,1.7 μm)实施分离,采取梯度洗脱,流动相为0.03%氨水与甲醇,在HESI离子化方式下以tSIM正离子模式进行扫描检测,外标法定量.蘑菇所含3类鹅膏肽类毒素具良好线性关系,区间是0.05 mg/kg~5 mg/kg,相关系数r均在0.995以上,确定α-AMA、γ-AMA检出限是0.01 mg/kg,定量限是0.02 mg/kg;β-AMA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2 mg/kg和0.05 mg/kg.平均回收率于3个加标水平下处在72.5%~91.9%范围,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8%~7.4%.方法简单高效,适用于蘑菇中3种鹅膏肽类毒素(α-AMA、β-AMA和γ-AMA)的快速检测.

    鹅膏毒肽蘑菇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3种方法分离鉴定沙门菌和单增李斯特菌

    沈锐余米严海元肖陈...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参加2022年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组织的AC AS-PT1343沙门菌(Salmonella)、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检测能力验证计划,分别采用国标法、全自动酶联免疫荧光分析仪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法对随机人工污染样品22-A419、22-F730沙门菌检验及22-D378、22-G483单增李斯特菌检验.结果显示,22-A419和22-F730检出沙门菌,血清分型为O(9,12)H(m),确定为肠炎沙门菌;22-D378检出单增李斯特菌,22-G483未检出.采用国标法检测沙门菌和单增李斯特菌,辅以分子生物学方法,不仅降低了假阳性率,也缩短了检测时间.后两种方法可作为大量样品的前筛查及应急检验,对筛查中出现的阳性样本用国标法进行确认,提高了检验检测效率.

    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免疫荧光法实时荧光PCR

    大豆膜下表层内环流通风技术研究

    李展雄杨富东农世康黄伟雄...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地处高温高湿第七储粮生态区,受气候因素影响,内环流技术应用普遍性和成熟性与北方存在一定差距.结合本区储粮特性及公司多年来的大豆储藏情况,通过对充氮气调情况下膜下粮堆表层内环流通风技术的研究,以解决大豆生霉及快速杀虫问题,确保储粮安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粮堆表面墙壁及四周空间气体湿度,减少水分增加及快速均匀粮堆内氮气浓度,从而达到减少发霉等异常粮情、快速有效杀虫、减少储粮安全隐患和降低储粮成本的目的.

    大豆膜下内环流生霉杀虫第七储粮生态区

    南方地区高大平房仓拱顶温度变化及控温方式研究

    王虎生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方地区粮食安全储藏的最大影响因素是高温.高温季节,阳光辐射通过高大平房仓拱顶将热量传导到粮面致使粮堆温度上升较快,因此控制拱顶的温度是控温储粮的重要环节.通过对高大平房仓高温季节的气温、仓房拱顶温度、仓内表层粮温开展试验对比,探索了一种利用温差进行拱顶智能控温方式,以达到高效节能的控温储粮目标.

    南方地区高大平房仓拱顶温差控温方式

    五种植物粗提物对米象的驱避作用研究

    苏造堂马永翠张凌英马永楠...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Y型嗅觉仪测试和滤纸药膜选择法,探究了香樟、云南松、花椒、辣椒、大蒜等5种植物粗提物对米象成虫的驱避作用.结果表明,5种植物中大蒜粗提物对米象成虫的驱避效果最佳,用20 mg/mL处理12 h的驱避率为88%,可达到V级水平;花椒的粗提物趋避效果次之,用20 mg/mL处理12 h的驱避率为72%,可达到Ⅳ级水平;而香樟、云南松、辣椒的粗提物对米象的驱避效果均处于较低等级.由此可见,大蒜、花椒粗提物对米象成虫的驱避时效长,驱避效果好,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植物粗提物米象香樟云南松花椒辣椒大蒜

    试样制备方法对小麦呕吐毒素检测结果的影响

    袁颖曹宇飞潘中华张大伟...
    67-7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小麦呕吐毒素快速检测过程中试样制备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小麦呕吐毒素快速检测试样制备的分样环节分别采用手动分样法和自动分样器进行分样,样品粉碎环节分别采用钟鼎式分样器和不同的自动分样器进行分样,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方法)和胶体金快速定量法对不同制样方法得到的样品进行呕吐毒素含量的测定与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自动分样器分样与保水型Ⅱ粉碎磨粉碎的试样,其呕吐毒素胶体金快检法的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结果差值较小,准确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仓储行业质检人员呕吐毒素快速测定过程中试样的制备提供参考.

    小麦呕吐毒素试样制备方法快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