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赵永真刘慧文彭辉刘显芬...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区,其生态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迅速。研究青藏高原的生态水文过程,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和规律,为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多种在线搜索引擎,就"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等关键词进行了文献检索和总结。介绍了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综述了青藏高原生态水文过程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因素,归纳了青藏高原的生态水文模拟研究。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整体趋于暖湿化,在此背景下,积雪、冰川和冻土均出现不同程度退化;②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生态水文过程出现明显时空变化,其中温度和降水是主要驱动因素,积雪、冰川和冻土是潜在驱动因素;③青藏高原现有的生态水文模型大多是在传统模型基础上,通过耦合冻土冻融模型改进后得到的。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关注青藏高原生态水文数据的整合与共享问题,探究积雪、冰川和冻土变化对高原生态水文过程的潜在影响,建立更完善的冻土水热耦合模型,以提高青藏高原生态水文过程模拟能力。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生态水文过程模型模拟

    某湖区水质现状调查与富营养化分析

    林保国许大强胡广志陈铁龙...
    76-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湖区水体为研究对象,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对2011-2020年该湖区高锰酸盐指数(CODMn)、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总磷(TP)、氨氮(NH4+-N)、叶绿素a(Chl-a)、透明度(SD)等水质指标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湖区近十年水质除2017-2019年TP超标为Ⅳ类水外,其他时间基本稳定在Ⅲ类水质水平;TN近十年一直超过Ⅲ类,2016年达到最高值3。4 mg/L,之后下降至1。3 mg/L左右,但2018年之后又有略微上升的趋势;结合NH+-N浓度不断下降的趋势,发现近十年该湖区有机氮和无机氮的输入不断增加。通过对湖区水质进行加密分析,发现TN、TP在东湖东岸边以及南岸附近浓度较高,Chl-a在东湖北部和西湖西北部圩区附近含量较高。通过富营养化状态指数分析可知,自2014年以来,该湖区富营养化程度呈明显上升趋势,且西湖有高于东湖的趋势。

    湖区水质指标加密分析富营养化

    东昌湖水生生物监测与评价研究

    庞博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索建立水生态监测、评估考核体系,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进而提高湖库生物多样性,以聊城市东昌湖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水生生物监测,采用Shannon-Winner指数、BI生物指数和BMWP指数方法开展评价,并进行了物种归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23年,东昌湖共监测到浮游植物40种,物种丰富,个体分布均匀,群落结构较为稳定,其中蓝藻纲占比57。0%;浮游动物18种,物种丰富度较高,个体分布比较均匀,其中轮虫占比97。6%;大型水生植物8种,物种丰富度较高,个体分布比较均匀,其中单子叶植物纲占比51。4%;底栖生物5种,物种丰富度较低,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群落结构稳定性一般,其中昆虫纲占比72。1%,底栖动物BI生物指数为6。18,BMWP指数为38,耐污指数处于良好级别,说明东昌湖水质较好。本次研究为东昌湖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提供了水生生物底数,为水生态综合评价奠定了基础。

    东昌湖水生生物监测评价

    广州市城市规划区浅层地下水氮浓度分布特征分析

    韩佳睿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验证广州市浅层地下水氮污染状况,以广州市城市规划区为研究区,选取代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14个样点进行水质分析。分析了浅层地下水氮素污染现状、时空变化特征及各种形态氮素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氮污染较为严重。总氮、溶解无机氮、总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23、5。45、2。77、2。53、0。12、2。81 mg/L;各形态氮的变异系数较大,空间分异显著;老城区氮污染比其他类型区域严重得多,尤其是氨氮污染尤为突出;无机氮是地下水中氮的主要形式,而氨氮是无机氮的主要形式。

    地下水氮污染广州市

    应用一种耐高盐菌株处理腌制废水效果研究

    丁奕铭林学颖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某种耐高盐菌株在食品腌制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基于废水特性与危害、耐盐菌株的培养、菌株降解性能、废水处理工艺、处理效果评估等因素,通过培养一种特定的耐高盐菌株,研究其降解污染物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该耐高盐菌株在菌液0。8%的浓度下,曝气培养5 d能达到对腌制废水等高盐废水的最优处理效果。研究为优化腌制废水处理工艺,以提高废水处理效率提供参考。

    耐高盐菌株微生物废水处理菌株废水处理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萃取研究

    朱静范佳荟孙思王真真...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因其对水质的恶劣影响被作为常规环境实验室必备的监测项目。现行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水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T 7494-1987)需要对水样进行多次萃取,萃取效果直接影响样品吸光度及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准确度。通过对方法空白、自控样结果的比较确定了在振荡时间50 s,频率300 r/min的参数下能达到完全萃取效果,且手工萃取和仪器自动萃取结果并无明显差异。仪器自动萃取空白加标的加标回收率在95%~100%,相对标准偏差为1。9%,准确度精密度均合格。另外实验中发现,计量院标液绘制的曲线斜率会明显高于生态环境部标液绘制的曲线,建议使用相同来源的标液和自控样进行实验。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萃取条件优化

    ZC工业园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刘金建于静
    104-109,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分析ZC工业园区土壤中砷、镉、铜、铅、汞、镍、铬(六价)7种重金属的污染特性。结果表明:园区内8个采样点位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全部小于1,内梅罗污染指数全部小于0。7,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全部小于40,这3种方法结果显示园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满足国家标准限值要求,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良好。地质累积指数法则显示园区内8个采样点位的地质累积指数范围在-5。096~4。491,污染情况较为突出。由于选取的标准、地球化学背景值等因素不相同,导致不同指数评价的结果出现较大差异;地质累积指数对地球化学背景值的取值有极大的关系,建议可以在研究区周边取背景点代替利用省域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可能会更好地反映园区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同时要注意园区6 #点位酸化的问题以及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建立定期监测制度,保障园区的土壤环境安全。

    工业园区土壤污染重金属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氨氮干扰物质影响分析

    杨登王卉陈英杨海荣...
    110-114,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氨氮时,硫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甲醛、乙草胺、丙烯酰胺、尿素等土壤中存在的物质对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提出了干扰物质的去除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硫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甲醛、乙草胺、丙烯酰胺、尿素对氨氮测定均产生负干扰,以对测定值误差的要求超过±10%来作为干扰的判定标准,则硫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干扰明显,甲醛、乙草胺、丙烯酰胺、尿素干扰较小。土壤提取液中加入1 mL(1+1)盐酸及0。2 mL无水乙醇,加热煮沸2~3 min,可消除硫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干扰。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土壤氨氮干扰消除

    "无废城市"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工业固废管理路径探析——以济南市为例

    郎洁杜艳伟任斌
    115-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无废城市"背景下,为提升资源型城市工业固废管理水平,促进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以济南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 2019-2023年济南市工业固废管理现状,探讨了其管理制度、产业结构、市场机制方面的问题。指出了济南市工业固废产生量从2019年的485。2万t增至2023年的542。4万t,年均增长率约为2。8%。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完善法规政策,实施分类监管;发展绿色产业链和绿色制造工程;建立工业固废资源交易平台等对策。通过以上措施,实现了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有效提升了济南市工业固废管理水平,为资源型城市提供了技术参考。

    无废城市固废管理济南市

    垃圾渗滤液两级生化+纳滤处理工艺研究

    张洋彭欣悦郭堤
    121-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并且易受多种环境影响,发生水质变化等,导致渗滤液处理难度大,需要多种方法联合处理从而达到达标排放,故研究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具有重大意义。以西安某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为例,设计了一套"预处理+均质池+外置式MBR+纳滤+反渗透"组合处理工艺。外置式膜生化反应器包括一级反硝化、硝化,二级反硝化、硝化和外置式超滤单元,而纳滤工艺由纳滤浓缩液减量化处理系统,中浓液处理系统和反渗透浓缩液处理系统组成。经实践验证,该组合工艺可以高效、稳定地运行,处理后出水COD、BOD、NH3-N和SS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可为制定可行性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提供参考。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MBR纳滤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