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北地区填埋场渗滤液全量处理工艺设计及应用

    吴福祥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东北地区老龄垃圾填埋场渗滤液C/N失衡、浓缩液难处理难题,采用"预处理+MBR(两级A/O+管式超滤)+两级NF",浓缩液采用"特种分离膜+Fenton+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对东北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进行全量处理。结果表明:采用该组合处理工艺处理渗滤液,系统产水率100%,COD、NH3-N、TN、SS去除率分别达到98。3%、99。2%、98。6%、99。8%。出水指标稳定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表2标准,纳滤浓缩液经处理后回生化系统再处理,浓缩液实现全量处理无外排。系统稳定运行,环境效益好,给同类废水处理设计提供了参考。

    填埋场渗滤液C/N全量处理经验总结

    基于评估指标体系的常州市垃圾分类问题与对策

    钱超蒋媛媛张云霞吴明...
    132-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为切实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动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质量。对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估指标的得分与排名情况进行统计,深入调研与数据分析,以探究常州市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结果表明:常州市在各项评价指标上表现一般,问题主要集中在体制机制、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和基层组织等方面。核心原因在于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不足、工作推进缓慢以及责任落实不到位。基于此,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包括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持续改进基础设施、创新宣传教育、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分类处理的产品资源化利用以及广泛动员群众等,以期为提升常州市垃圾分类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垃圾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估指标体系常州市

    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资源化利用试验研究

    王真明何昀江珊朱书景...
    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膜浓缩液是一种富集污染物、重金属的高盐有机废水,其处理难度大、处理成本高。固化与稳定化处理技术用于处理膜浓缩液具有低成本、易操作、无二次污染的优势。以成都某生活垃圾填埋场膜浓缩液为处理对象,探究了粉煤灰-矿渣-钢渣基胶凝材料中不同n(SiO2/A12O3)值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得出3组分别以粉煤灰、矿渣、钢渣为主要成分的固化配比方案。且当发泡剂掺量为9%,样品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在中低频段表现出较好的吸声性能;且对重金属离子及污染物有优异的固定能力;微观分析表明,3组多孔吸声材料形成了致密良好的网络状结构,能有效固化膜浓缩液。

    膜浓缩液多孔吸声材料抗压强度吸声性能污染固化

    城市臭氧污染态势特点及成因对策——以山东省5个城市为例

    窦润涛刘洪涛吕军
    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有效治理山东省大气污染,对山东省2014-2022年空气质量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对济南、烟台、威海、潍坊、东营5市2021年的臭氧浓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各市氮氧化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及排放来源进行调查,了解各市之间因城市发展、人口数量、工业企业等不相同造成各地之间臭氧污染来源上存在差异性,剖析目前山东省臭氧污染态势形成的原因,如能源结构不合理、生活源缺乏监管、工业源治理工艺单一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包括对工业源采取多种治理工艺相组合的手段,改善能源结构,发展绿色能源、绿色出行,对生活源重点管控、精准治理等。

    臭氧污染排放来源成因对策

    一种VOCs处理装置应用问题和优化改造

    谢如宇苏家拢张志恒田增国...
    150-154,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有毒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其中活性炭吸附脱附及催化燃烧装置被广泛用于VOCs的控制排放,VOCs浓度较高时,存在无法稳定达标排放问题。通过对活性炭吸附脱附与催化燃烧原理及装置实际工况分析,对其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改造。改造后,非甲烷总烃平均排放浓度、平均排放速度分别达到7。61 mg/m3和289。94 g/h,分别降低了 76。70%和78。24%,完全满足VOCs排放标准。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改造,不仅提高了该装置对VOCs的处理效果,而且实现了 VOCs稳定达标排放,达到了该区域空气质量控制的目的。

    VOCs废气活性炭吸附脱附+催化燃烧装置燃烧废气二次吸附稳定达标排放

    PM2.5和O3污染特征和时空变化相关性分析——以南充市为例

    刘骏夏杰杜鑫
    15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已成为我国的两大主要空气污染物,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区域。PM2。5和O3污染程度强烈依赖于天气过程和人为排放,二者不仅影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而且影响人体健康。为了探索PM2。5和O3的协同控制方法,分析两者相关性,掌握其主要影响因素,选取南充市主城区(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为研究对象,以四川省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管理系统中自动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Origin、Excel、SPSS等软件,分析了该市环境空气中PM2。5和O3的污染现状、时空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2018~2022年南充市主城区环境空气中PM2。5、O3年际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近5年O3浓度均达标,但2022年O3出现反弹。②PM2。5、O3均表现出明显季节变化趋势,其中PM2。5呈现冬春高、夏秋低的"河谷型"变化趋势,而O3截然相反。③O3峰值主要出现在15:00-17:00,PM2。5多在23:00开始上升。④O3和PM2。5空间变化趋势与各自地理位置具有一定联系。

    PM2.5O3变化趋势影响因素

    PM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以华中地区为例

    谢金林曹良中张智王妍...
    163-169,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华中地区极端恶劣天气多发,空气污染程度愈发严重。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交通枢纽,针对其空气污染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基于多源遥感数据,采用MK检验方法分析2000-2021年华中地区PM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讨影响该地区PM2。5浓度的因子。结果表明:华中地区PM2。5浓度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分布特征;地区年均PM2。5浓度呈倒"V"形分布特征,2000-2009年PM2。5年均浓度显著上升,2010-2021年显著下降。在所有驱动因子中,相对湿度的驱动力最强(q=0。733),其与碳排放组合为最强交互因子(q=0。84)。交互探测结果显示社会因子和自然因子交互解释效果大于其他因子交互,表明地区PM2。5分布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影响。

    空气污染MK检验地理探测器交互探测

    黄河兰州段河岸带沉积物氨氮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

    杨光李佩钢王若凡刘雨欣...
    170-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实验室模拟研究黄河(兰州段)河岸带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揭示沉积物在吸附氨氮中"源"与"汇"的特征及天然屏障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吸附在120 min达到平衡,吸附量达到1200。19 mg/kg。在15、20、25 ℃下,ENC。分别为4。17、3。12、2。45 mg/L。吸附过为単分子层吸附,在15、20、25 ℃下,Langmuir模型拟合得到的最大吸附量Qm分别为1868。57、2638。26、3025。18 mg/kg。沉积物在偏酸性条件下对氨氮的吸附效果较好,吸附量最大pH值为5,吸附量为1222。02 mg/kg。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率随扰动频率的增加而变大,扰动频率为0、50、100、150、200 r/min时,吸附率分别为25。5%、43。0%、50。6%、56。2%和74。3%。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率随氨氮的浓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吸附率在浓度为10 mg/L时达到极值73。5%。通过皮尔逊系数相关性分析得到:R扰动频率(0。948)>R温度(0。923)>RpH(-0。862)>R初始浓度(-0。321)。

    河岸带氨氮吸附影响因素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竹林碳储量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

    王凡陈龙跃高佳华张祖铭...
    180-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竹林作为一种重要的碳汇植被,具有生长迅速、碳固定效率高等优势,对减缓气候变化和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竹林碳储量监测方法往往依赖地面调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范围有限,难以满足大面积、实时动态监测的需求。近年来,无人机遥感技术凭借其高效、灵活、覆盖广和成本较低的优势,逐渐在林业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此,综述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林业监测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分析了不同类型传感器(如多光谱、超光谱、激光雷达等)在获取生物量、碳密度和碳储量信息方面的优劣,探讨了基于遥感数据和机器学习模型的竹林碳储量估算方法。结果表明:无人机遥感技术对于准确估算竹林碳储量具有巨大潜力和应用前景。研究还展望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竹林碳储量监测中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出将无人机与地面观测、卫星遥感数据结合,构建多尺度、多源的数据融合方法,有望进一步提高竹林碳储量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进步,无人机遥感在竹林碳储量监测中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将不断拓展,为实现精准碳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竹林碳储量无人机遥感机器学习

    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研究设计

    陈殿君蒲明东
    189-193,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规范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RCO)设计,以某企业有机废气为实例,展开三床RCO研究设计。介绍了三床式蓄热式催化氧化技术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工艺及设备设计过程,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处理系统。废气经处理后,非甲烷总烃浓度由672 mg/m3降至21。6 mg/m3,满足国家排放标准要求,处理效率96。6%,热回收效率90。1%,年运行费用约9。26万元,单套设备年有害物质排放削减量12。36 t。通过系统联锁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可供从业人员参考。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蓄热式催化燃烧设备工业燃烧器废气处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