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陶然亭公园观赏海棠品种评价及差异化养护问题探究

    李剑雄王晓瞳王嘉琦赵志奇...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然亭公园大力发展以海棠为主的春季观花植物,已形成以海棠为特色的主题公园。对公园内20种苹果属观赏海棠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包括花色、花期、花量、叶色、叶质地、叶大小、果色、果期、果量,并采用层次结构评价模型对其观赏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海棠花的观赏价值最高,其次是海棠果,最后是海棠叶,最终将公园海棠品种分为3个等级。在养护方面,采取差异化的浇水和修剪方法。通过这些差异化的养护措施,能够充分展示各观赏海棠品种的独特美感,提升整体观赏效果。

    公园观赏海棠评价养护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适老性研究——以惠州市惠城区七联村为例

    陈善仪陈思雨覃婕张庆新...
    6-1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农村养老问题是国家亟待解决难点。乡村公共空间景观适老性程度直接影响老年人生活品质和幸福感。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七联村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访谈和层次分析法对乡村公共空间景观适老性进行研究。以乡村公共空间景观适老性作为评价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筛选出基础设施、道路交通、户外活动空间和绿地环境4个准则层,设施安全性等17个指标层。其重要程度比较为:基础设施(0。4586)>道路交通(0。3048)>户外活动空间(0。1432)>绿地环境(0。0934)。指标层中设施的安全性、道路的安全性、户外活动空间中选址及植物的安全性分别是对应准则层中权重分值最大。其中有3项涉及到安全性,说明安全性是最被看重的指标。利用该模型对七联村的7个村小组公共空间景观适老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找到改造设计元素的优先次序,提出相关适老化景观建设意见和优化方法。

    层次分析法乡村公共空间景观适老性七联村

    江汉大学校园芳香植物的应用与调查

    王希桂安祺
    17-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高校芳香植物的应用,不仅能提升五感园林景观效果,还能有效舒缓学生,达到疗愈效果。以江汉大学为例,选取除未名山外,教学与生活区7个地块,采用等距取样法,调查芳香植物种类、观赏特性、生活类型、芳香部位及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结果表明:校园芳香植物有30科75种,芳香部位属于花香类的占比为71。05%,群落垂直结构以乔灌型配置模式为主,占统计样方的90。48%。基于校园芳香植物应用问题,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对局部绿地提出改造设计方案及植物景观优化建议。

    大学校园芳香植物应用现状景观优化建议

    深圳市滨海绿地的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

    王兆祺王拥军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深圳市主要滨水绿地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其现状特征、存在问题及生态规划策略,并探讨了相应的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深圳市滨水绿地充分利用了海岸资源,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效果,但仍存在景观单一、功能布局不合理、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雨洪生态补水、流域污染治理和水生生态修复3个方面的生态规划策略;并从规划原则、堤岸设计、水体设计、道路设计和滨水植物设计等方面提出了该地区滨海绿地的设计方法,以期提升深圳市滨水绿地的生态效益、景观价值和使用体验。

    滨海绿地生态规划规划设计深圳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校园户外活动空间声景评价研究

    蔡辉卢玫珺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教育理念推动校园户外活动空间需求增长,校园户外活动空间声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与户外空间品质。本研究聚焦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户外活动空间校园声景,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并实施了综合评价体系。通过3个准则层因素和13个指标层因素研究影响感受的校园声景元素,并应用评价体系对校园整体户外活动空间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通过系统化数据采集与专家意见整合,FAHP有效量化了复杂声景因素,减少了主观偏差。研究表明:该校园户外活动声景总体优良,但区域间存在差异,尤其需关注交通噪声治理与自然声景营造。基于此,提出了优化建议,旨在促进校园声环境的持续改进,为其他高校及公共空间声景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声景户外活动空间评价体系模糊层次分析法

    基于色彩协调的街景色彩评估与更新——以南京市凤凰大街为例

    黄佳玉刘依彤时娜娜杨青...
    34-4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建筑色彩对城市空间品质塑造具有重要意义。为精细化提升建成区色彩环境品质,突出规划方法的可操作性,运用街景采集与语义分割技术,以南京市浦口老城核心区凤凰大街为研究对象,依据孟塞尔颜色系统及色彩心理学,对研究区域建筑色彩的色相、明度、彩度3个属性进行定量分析,并从整体协调度与单体协调度2个尺度进行建筑色彩品质分析。结果表明:①凤凰大街的建筑立面色彩协调度存在较大波动;大街东侧建筑立面色彩协调度在整体与单体两个层面的稳定性都高于西侧;综合2个层面的色彩协调度的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3组需要进行色彩更新的建筑;②在原生色谱基础上设计引导色谱,对其进行色彩更新,可以有效提升街道建筑色彩的品质;③色彩协调度指标能够作为小尺度色彩更新的有效抓手。不仅可以判断建筑色彩组合的协调性,还能够从点到面精细识别色彩更新对象,量化色彩选择区间,结合原生色谱与设计色谱指导重构建筑色彩的配色方案、调整配色比例,制定具有适应性的色彩方案并落实在空间中。

    色彩协调街景建筑色彩城市更新

    基于强度分析和PLUS模型的城市绿地演变及驱动机制——以衡阳市为例

    丁宁全斌
    41-4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城市绿地的时空演变规律和驱动因素,对于城市绿地保护和城市热环境的应对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强度分析和PLUS模型识别了衡阳市2002-2022年城市绿地变化的强度特征,揭示了城市绿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衡阳市20年间城市绿地变化强度呈上升趋势,城市绿地变化面积由1355。87 km2增加到1642。64 km2,生产性种植区的增加面积以净增加为主,湿地水体由净减少转为净增加;②生产性种植区、生态绿地和湿地水体均以交换变化为主;生产性种植区增加的主要来源是生态绿地,同样,生产性种植区稳定趋向转换为生态绿地;③海拔高度、降水量和人口密度是影响城市绿地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将为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也有助于中国其他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响应土地"生态利用、生态安全、绿色发展"的号召。

    热岛效应城市绿地强度分析PLUS模型衡阳市

    国内街道公共艺术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毛景慧肖学健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街道公共艺术领域理论与实践研究日益活跃,对其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有助于提升城市街道公共艺术研究。以CNKI数据库中检索的2004-2024年的190篇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6。2。R6)软件对文献的研究热点、研究主线及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①研究学科较为广泛,研究学者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联系并不紧密,较为分散;②年发文量呈现阶段性增长趋势,研究热点呈现多元化发展特征,但系统性理论研究相对较少;③研究以国家、地方政策及学术论坛为导向。未来展望:未来应积极构建街道公共艺术多元化研究网络,进一步深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研究具有我国本土特色、满足社会需求的街道公共艺术。

    街道公共艺术CiteSpace知识图谱

    基于CiteSpace的城市公园评价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

    王鹏全文彬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公园在城市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包括提供休闲娱乐空间、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区凝聚力和文化传承等。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城市公园的建设与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城市公园评价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对于城市公园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04年至今发表的有关"城市公园评价"为主题的相关文献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城市公园研究现状及研究进展。结果显示:对我国2004年以来涉及城市公园评价的学术期刊进行整理,梳理分析城市公园评价的研究热度逐年上升,表明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度逐渐提高;CNKI数据库作者发文量最多的为黄启堂(5篇);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为四川农业大学(44篇);多种评价方法得到了应用。虽然城市公园评价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评价方法的应用存在局限,部分评价指标的量化不够准确等。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评价方法,提高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该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指出了随着"公园城市""花园城市"及"海绵城市"等理念深入实施,预计未来城市公园评价研究能够展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强劲势头,评价研究多元化发展。

    城市公园评价CiteSpace文献综述评价方法

    半枫荷播种育苗技术及苗木分级标准研究

    卢清华张仁瑞崔子佳欧斌...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半枫荷播种育苗技术及苗木质量分级标准,为江西半枫荷主要栽培区苗木培育及检验提供理论依据,以赣州森源科技种苗场采集的半枫荷种子为试材,研究了半枫荷播种育苗技术,并以苗高和地径为指标,采用逐步聚类分析法研究了其1年生播种苗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半枫荷1 年生播种苗可分为 3 级,即 Ⅰ 级苗:D≥0。53 cm,H≥68。4 cm;Ⅱ 级苗:D≥0。37 cm,H≥50。7 cm;Ⅲ 级苗:D<0。37 cm,H<50。7cm。

    半枫荷播种育苗苗木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