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历史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

刘文君

月刊

0457-6241

022-23332330

300051

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

历史教学/Journal History Teach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沟通学术与基础教育,力图将史学研究产生共识的成果及时介绍全中学历史教师。本刊关注前沿的课题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在史学刊物中独树一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修义务教育统编历史教材答问——徐蓝教授访谈录

    徐蓝王湉湉
    3-8页

    新修初中统编教材唯物史观大概念

    用好统编教材,讲好中华文明起源故事——义务教育统编历史教科书"史前时期"教学建议

    丁丁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秋季学期,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将在七年级投入使用.新教材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的内容改变较大,融入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要顺利完成第一单元的教学工作,需要了解第一单元教材的主要变化,明确教学线索和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各课教学的核心问题,并充分挖掘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

    史前时期中华文明起源新教材

    支架式理论视域下自主学习的教学建构——以新修《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为例

    赵士祥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学习机制和内涵要素,阐述了支架式教学理论在解决自主学习设计上的逻辑关系与重要价值.然后,鉴于历史教科书配编资源的运用研究,提出了信息组织化、主题意义化、内容结构化、情智融通化和学习实践化五类支架式自主学习实施策略,并通过实践反思形式对规划高质量历史学科自主学习的调控与评估建言.

    支架教学教科书配编资源自主学习学习设计

    高中历史教学运用人工智能的策略

    陈志刚胡峥艺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教育界学者提出了利用人工智能改变班级授课制等新颖的方案.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课堂教学的中心任务不再是知识传递,而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态度价值观.研究认为,高中历史教学运用人工智能的策略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备课设计,分析学情,构建历史课程实施方案与内容;创设历史情境,开展深度教学,创新课程实施方法;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与批改作业,促进教学评一体化的实现.

    人工智能课程实施深度学习高中历史教学

    高中历史主题复习课教学的偏差与矫正——以"中古中后期西欧的社会转型"主题复习课为例

    叶少勇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当前高三一轮复习课堂中常见的教学结构生硬化、知识理解片面化、授课模式陈旧化和教学评价应试化等教学偏差现象,本文提出在"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以结构化、情境化、问题化、多元化的主题教学策略建构高中历史一轮复习课的新样态,以提升复习课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教学评一体化高中历史主题复习

    在历史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郑林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核心素养五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不宜拆分开各自独立地培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是高质量的历史探究活动.史料研习是历史探究的核心活动,但它只是实现探究目标的手段,不是目的.在历史教学中,不能为实证而实证,应把史料作为证据,为解决历史问题,完成对历史的解释服务.

    历史探究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由图入史,以图证史——基于图像史料的中学历史教学探索

    赵剑峰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德运、骆孝元老师关于图像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理论的系统性、框架的操作性、案例的典型性、学科的融合性四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丰富了中学历史图像教学的理论方法,引领了图像教学的实践方向.但仍需在理论架构方面加强操作性,在案例呈现方面增强全面性和流畅性.

    图像教学以图证史理论架构教学实践

    基于叙事性史料的深度研习教学实验——以甘薯传入为例

    陈德运骆孝元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叙事性史料的深度研习实验借助历史叙事和深度史料研习理论,基于史料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问题化、问题意义化来研习"番薯传入"史料.如此,既超越单纯的老师讲故事模式,又增加学生叙事表现机会,使学生成为故事探究者.同时,既使史料研习具有故事性,促使教师有效果、有细节地持续教学,彰显历史学科特色,又使教学过程具有探究性,以使学生有研讨、有思考地深入学习,彰显历史教学本质.

    叙事性史料甘薯入华深度史料研习教学实验

    史料实证内涵辨析三题

    刘晓兵苗颖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学历史史料实证素养概念为人所熟知,但对其内涵的理解却存在分歧.进一步辨析史料实证概念的内涵有助于纠正认知偏差,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理解其内涵并付诸实践的过程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有待廓清.一是可信与可用的问题,包括什么样的史料是可信的,评判"可信"的标准是什么,可用与可信等同吗,等等.二是有据与有理的问题,看似证据充分却未必真实合理,反过来缺乏证据的推断却未必没有道理,需要辩证的认识证据与逻辑的辩证关系.三是证实与实证的问题,这是史料实证素养的重心与落脚点问题,史料实证是一种通过学习而达成的素养,追求的不仅是对某一历史结论的证明,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证明的方式方法培育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正确的价值观念.

    史料实证可信史料证据逻辑

    投稿须知

    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