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历史教学问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历史教学问题
历史教学问题

王斯德

双月刊

1006-5636

021-62232334

200062

上海市中山北中3663号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历史教学刊物。旨在交流中学历史教学经验,提供史学信息、论文和教学参考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上海图书馆藏《欧美留学相谱》出版时间考

    陈从阳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美留学相谱》为清末欧美留学生相片合集,收录留比、德、英、美、法、俄等国150余名留学生照片,现藏上海图书馆.因该书未载出版时间,何时面世众说不一.论文从考察《相谱》所载留学生留学时间入手,认为该相册编辑出版开始于1904年秋冬、完成时间最迟不超过1905年底,极有可能是预备赠送给端方等人的赠品.

    《欧美留学相谱》出版时间上海图书馆

    "他者"与"她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女性写史的变迁

    辇宏晔周巩固
    99-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末至20世纪早期的新史学时期是女性写史的"高光时刻".这一时期的女性史学家受惠于社会转型下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意识的变化以及历史学的转向,在互相帮助中萌发了集体意识,努力摆脱传统社会观念的桎梏,成为不可忽视的学术群体.同时,研究领域的拓展和研究方法的实验性探索,不仅提高了女性史学家的学术影响力,更在行动上参与和推动了"新史学"的发展.

    新史学女性写史女性史学家史学史研究

    合法性的构建与再生产:德国国旗悬挂日中的政治理念

    林纯洁
    11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9年,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成立后,都选用了魏玛共和国时期的黑红金国旗作为国旗,宣示继承1848年革命的传统和魏玛共和国的共和精神,以此构建自身的合法性.伴随着合法性的争夺,相同的国旗也引发了很多争议.1959年,民主德国在国旗上加入了国徽图案,两个德国的国旗才得以区分.两个德国虽然在国旗选择上一致,但设立的国旗悬挂日日期大不相同,表达了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体现出两个德国在合法性再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合法性来源.统一后的德国修改国旗悬挂日,更加清楚地表明了其致力于欧洲联合和坚持民主体制的政治理念,并对历史进行了反思.

    联邦德国民主德国黑红金国旗国旗悬挂日

    两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对战争罪行处置的比较探析

    宋立彬
    118-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次世界大战后,以战胜国为主体的国际社会都对战败国所犯战争罪行进行处置.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不同导致战胜国对战争罪行处置的方式也不同.一战后战胜国为维护霸权利益,片面追究战败国的"战争责任",主要集中于"战争赔款",最终导致战争罪行审判破裂.而二战后反法西斯盟国总体上以合作的态度准确界定法西斯战争罪行的法理范畴,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军事法庭惩治,为现代国际法中关于处置战争罪行的理论诠释奠定基础.比较而言,二战后对法西斯战争罪行处置体现国际社会在法理上的进步,尽管在实践中有所局限并造成负面遗留问题,但其合法性和正义性不容质疑.

    协约国反法西斯盟国战争罪行处置目标与方式

    1954年巴统缓和出口管制政策原因再探讨

    陈锐
    128-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50年代,美国联合西欧和日本组建"巴黎统筹委员会"以管制对苏联的出口物项,实施对苏联的经济冷战.1954年,巴统却突然缓和了对苏联的出口管制.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具体原因,却少有涉及苏联1953年爆炸氢弹对此的影响.美国的全球出口管制体系是以管制核物项,尤其是遏制苏联核武器的产生和发展为基础构建起来的.苏联氢弹的爆炸从根本上引发了对出口管制实际效果、管制常规武器的必要性的质疑,甚至直接动摇了西欧出口管制的基石——美国对西欧的安全保障.加之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英国等国被迫自救,将过去"隔绝东西方政治、经济往来"的态度转变为"加强东西方政治和经济往来".

    巴黎统筹委员会出口管制苏联氢弹东西方贸易

    两次台海危机期间英国关于"台湾归属中国"态度的变化

    马吟风
    139-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旧金山对日和约》签署至两次台海危机爆发前,英国认同《开罗宣言》关于"台湾归属中国"的态度没有改变.美国结束所谓"台海中立"政策后,英国从维护亚太冷战战略需要的观念出发,转向认同美国推动的"台湾地位未定""一中一台"政策.美国结束"台海中立"政策后,怂恿台湾国民党当局重新开始袭扰中国大陆,引发两次"台海危机".在第一次台海危机期间,英国认为中国会以接受"不解放台湾"为代价,换取国民党当局停止对中国大陆的袭扰,故此着意谋划"隔离台湾",以使中国两岸格局演化为二战后初期的朝鲜、德国一样的分裂态势.第二次台海危机期间,英国彻底追随美国"防御"台湾,迈上"一中一台""两个中国"的道路.但英国追随美国主要出于冷战心理战原因做出的这一选择.

    台海中立"台海危机"英国台湾

    肯尼亚基贝拉贫民窟的历史成因及治理难题

    唐青叶于桂章
    148-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贝拉贫民窟伴随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城市发展而形成,其成因源自殖民时期的政策遗留问题,也受到肯尼亚独立后当地政府改造计划落空的影响,而族群利益冲突、政府管理缺位、公共服务匮乏等进一步加剧了基贝拉的贫困现象.基贝拉贫民窟的长期存在不仅反映出内罗毕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住房建设滞后的矛盾,也展现出更深层次的社会分配不平衡.分析基贝拉贫民窟的形成过程,探讨其背后所潜在的城市发展与贫困治理问题,不仅能够了解内罗毕及非洲城市发展的困境,找准贫民窟环境改善的有效方法,也为中非合作的具体实践提供参考,对中国贫困治理与城市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贫困治理贫民窟基贝拉肯尼亚

    环境史与高中历史教学融合的审视、实践与思考

    王飞
    15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史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旨在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环境史研究对于理解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至关重要,并为了解人类行为的长期后果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将环境史视角纳入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能够丰富高中历史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还能够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启发学生去深入了解中国和世界面临的环境挑战,进而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增强学生人类命运共体意识,并鼓励其进行可持续实践.

    高中历史环境史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实践能力

    基于历史解释的课堂观察体系建构

    郭圣有
    163-16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达成与否,需要依据一定的观察体系进行观察并分析.遵循一定的原则,从教学预设、教学实施、课后反馈3个一级指标及9个二级指标建构起来的观察体系可以较有效地观察并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把它作为判断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目标达成与否的重要依据.

    历史解释课堂观察体系建构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路径——以《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例

    葛家梅徐文彬
    16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时代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举.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既有学科共性,也有学科特性."结构化、主题式、价值性"是高中历史课堂深度学习的重要表征,教师可以通过逻辑性的教材整合、主题式的活动设计和生成性的价值教育,帮助学生在历史课堂实现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