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钱进

季刊

1009-7740

lygszxb@163.com

0518-85817771

222006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圣湖路28号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ianyungang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学报自创办以来,坚持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精神为指导,坚持“双百”方针,开展学术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切实为本地区的基础教育服务。本学报注意面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大、中专学生和一般教育科研人员,开展教育现论探讨、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学各科教材教法研究、文史哲研究、数理化生各科研究和德育工作研究等专业,形成自己的办刊特色,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师德和师风关系辨析:从内部模型到外部模型

    刘立明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德概念和师风概念混为一谈,导致实践中对师德、师风问题定性不准,相应案件的处理畸轻畸重,这不利于教师义务的履行和教师权利的保障.因此,把握师德概念和师风概念的"二元结构",厘清师德和师风关系的内部模型与外部模型,有助于明确师德教育的重点在于规范思想,师风教育的重点在于规范行为,从而架构形塑师德和师风关系的理论坐标.正确处理师德、师风关系,不仅能有效处理现实生活中教师行为失德失范问题,而且能为师德和师风教育提供学理支撑.

    师德师风教师教育关系模型

    论"文学概论"教学中的"经典"难题——以朱自清《经典常谈》为中心

    王宇林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典不仅是思想史、文化史讨论的议题,也是学科课堂教学中需要予以关注的重点.经典一方面构成了教学的主要思想来源,另一方面也是学生接受的重要对象.朱自清的《经典常谈》为读者提供了关于何为经典的论题,并作为一部教材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多个可以进入传统的路径.

    文学概论经典教学朱自清《经典常谈》

    后扶贫时代高职院校"困难"学生群体画像的精准育人策略

    王传斌刘红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扶贫时代,"困难"学生帮扶仍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实现的背景下,高校要为"困难"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成长指引.该研究通过学校大数据平台采集多维度数据,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的逻辑回归算法、决策树算法等,对"困难"学生群体进行画像研究,分析后扶贫时代"困难"学生群体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从心理扶助、劳动教育、建优能力发展体系方面提出后扶贫时代精准育人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提升育人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困难学生"学生画像精准育人

    协同育人理念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育人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朱建国朱秋菊李原萌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需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可以在协同育人理念的指导下,采用"双轴三阶六步"育人模式,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协同育人理念人才培养人力资源管理育人模式

    "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模式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探究

    李支元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学生社区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主要生活场所,是他们身居时间最长、心理氛围宽松、生活姿态自由、个人情绪真实的稳定场域,也是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在"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模式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探索新的实践路径,要融入大思政教育,配齐配强人力物力资源,开展丰富有效的心理健康活动.

    学生社区心理健康实践路径

    近十年国内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实证研究综述

    宋健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选取 23篇文献,从近十年国内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实证研究所涉区域、样本选取、研究工具、总体表现、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当下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存在研究热度不高、研究方法单一,以及缺乏跨地区、跨文化研究等问题.今后,相关研究需要增加研究数量,丰富研究方法;拓宽研究区域,聚焦研究对象;深挖影响因素,探索干预策略.

    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干预策略

    近三十年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研究述评

    杨恩慧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职业认同作为教师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近三十年来广受关注.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从概念辨析、结构划分、特征描述和形成与发展模式四个方面入手,对现阶段国外有关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对我国未来相关研究的建议.

    教师职业认同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成效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挑战及对策

    姚恺帆王琰
    87-9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在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和培养全球竞争力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存在教师资源稀缺、跨文化交流不足、经费来源有限等问题.为提高中外办学质量,教育部门和高职院校,必须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引进优质外方师资、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及重视本土化师资培养等一系列优化发展策略来解决现有问题,确保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推动高职教育向国际化和现代化转型.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路和周子善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具有高新技术的应用型、技能型现场工程师是职业院校的重要任务.然而,我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存在课程体系与行业需求不匹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运行机制不完善、实践教学效果不突出和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为提高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质量,可以采取创新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理念、构建现场工程师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创新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等对策.

    职业教育新工科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双减"政策下教师科学教育素养提升路径

    张伶张磊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减"背景下,科学教育做好加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科学教育素养是决定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科学素养不足会影响其职业能力发挥,成为中小学有效开展科学教育的瓶颈.为推动"双减"政策有效落地,政府、社会、学校、个人应协力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加法,提升教师的科学教育素养,在大科学教育中培养时代需要的合格教师.

    教师科学教育素养科学教育"双减"协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