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湿地科学与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湿地科学与管理
湿地科学与管理

彭镇华

季刊

1673-3290

sd@caf.ac.cn;sdkxgl@sina.com

010-62889021

100091

北京市颐和园后中国林科院28号信箱

湿地科学与管理/Journal Wetland Science & Managemen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定位于湿地学科领域的综合性期刊,旨在宣传国家湿地保护理管理的方针政策,交流湿地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讨湿地保护理与利用的途径和措施,普及湿地的功能与作用。读者对象为各级湿地行政管理部门,湿地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教学人员,湿地自然保护区,协会等管理和工作人员,以及关心湿地保护的各界人士。欢迎国内外同行踊跃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湿地植物对药品和个人护理品的去除机制与影响因素

    杨成段金江冯媛橼李鸿栎...
    2-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湿地具有良好的PPCPs去除效能,湿地植物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多数已发表的综述研究均集中在填料和微生物的作用上,缺乏湿地植物对PPCPs去除机制的报道.本研究系统总结了人工湿地植物在PPCPs去除中的作用,包括植物根系的吸收和降解、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定殖环境以及通过植物根系分泌物塑造根际微生物群落,增强PPCPs的去除效率.文章解析了人工湿地植物去除PPCPs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氧化还原电位和pH值等,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可集中于湿地植物的不同组织对PPCPs的去除作用以及量化每个组织的贡献率,这对于全面揭示人工湿地对PPCPs的去除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湿地PPCPs植物去除机理影响因素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解读

    陆敏博梁文伯马宇辉侯中科...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尾水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安全缓冲设施,具有生态效益好、建设投资小、运维能耗低和运行费用少等优点,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现有的相关标准重点在于规范人工湿地的设计与施工,涉及尾水湿地运维的内容较为笼统和简化.为规范尾水湿地运行与维护,保障尾水湿地长期稳定运行,本规程以江苏省 65 座尾水湿地资料和数据调研为基础,针对运行管理、维护保养、运行监测、运行安全与运行效能评价等环节提出关键技术要点,并构建了包括经济、环境、生态和社会效益在内的运行效能评价体系,为江苏省尾水湿地运维的规范管理及高效运行提供参考.

    尾水湿地江苏省运行维护规范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田退水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

    吴嘉彬周筱妍郭伟杰赵伟华...
    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低耗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也产生和排放温室气体.本研究基于处理农田退水的中型人工湿地系统,探讨了不同运行方式、湿地构型和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行方式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受到水力停留时间的制约.水力停留时间 1d时,连续运行的潜流湿地的CH4 排放通量[-0.062 mg/(m2·h)]显著高于间歇运行的潜流湿地[-0.225 mg/(m2·h)](P<0.01),间歇运行的潜流湿地N2O排放通量略高于连续运行的潜流湿地.水力停留时间 1-3 d时,水平潜流湿地的CH4 排放通量和N2O排放通量均显著高于垂直潜流湿地的CH4 排放通量和N2O排放通量(P<0.01);水力停留时间与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降低人工湿地的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

    潜流人工湿地温室气体运行方式湿地构型水力停留时间

    两种基质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厂尾水的中试

    李卿孙健卢卓君夏娜...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比较页岩陶粒和砾石两种基质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不同水力负荷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搭建一套人工湿地中试装置对武汉某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处理,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两种基质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水平潜流湿地在低水力负荷[0.3~0.6 m3/(m2·d)]运行时,COD、NH3-N和TN得到较好的去除,而在高水力负荷[1.2 m3/(m2·d)]运行时,TP的去除效果较好.与砾石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相比,页岩陶粒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不同水力负荷下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优,且湿地中的Pseudomonas、Flavobacterium、Arenimonas、Saccharimonadales、Paracoccus、Nitrospira、Terrimonas等功能菌属丰度更高,有利于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页岩陶粒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厂尾水的净化效率更高,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程应用.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页岩陶粒砾石水力负荷微生物群落处理效果

    巢湖流域小城镇面源污染湿地净化技术工程设计及应用

    刘小毓谢壮李权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巢湖作为全国水污染重点防治的"三河三湖"之一,城镇面源污染已成为其重要污染源.为治理流域面源污染并优化工程费效比,以槐林镇新建人工湿地为例,提出"前置生态塘+表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通过多水塘活水链技术、地形改造和植物种植等工程措施,构建丰富多样的水生态系统.工程建设有效湿地面积 2.2 万m2,日处理水量 2 000 m3,年去除COD总量可达 16.6 t,NH3-N总量2 t,TP总量0.64 t,有效截流了初雨,净化石茨河上游来水,削减槐林镇面源污染,改善了入巢湖水质.工程实施实现了生态修复、水质净化和景观效果提升,工程造价优化成效显著.

    巢湖流域镇区面源污染治理表流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景观提升

    气候变化对中国沿海红树林潜在分布格局的影响

    陈思明邓钟张红月陈飞...
    32-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明气候变化对红树林分布的影响对红树林的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设置了3种气候变化情景(SSP1_2.6、SSP2_4.5 和SSP5_8.5),运用MaxEnt模型预测当前时段(1970-2014 年)与未来时期(2090 s)的气候条件下红树林的潜在分布区,探究红树林分布格局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效果较好,测试集的AUC值均大于 0.90,TTS值超过 0.75;当前气候条件下,红树林的潜在分布区约占中国沿海区域的 3.16%,主要集中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和广西东南部的盐沼滩涂和河口湿地;制约红树林分布的关键因子为年平均气温、平均日较差、最冷月最低温、海拔和土壤电导率,5 个变量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 80%以上;未来 3 种气候变化情景下,红树林的潜在分布区不断向高纬度方向扩展,最北端可能达到浙江中部到江苏南部的海岸带,质心位置也呈现出地带性转移.但3种气候变化情景下的红树林潜在分布面积发生了变化,其中,在SSP5_8.5 情景下,红树林分布面积表现为负增长,由当前的 3.16%下降到 2.76%.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沿海红树林北向迁移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红树林最大熵模型潜在分布气候变化中国沿海

    基于MaxEnt模型的气候变化对海南岛湿地景观潜在分布的影响

    严沁兰林瑞秀雷金睿吴庭天...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掌握湿地景观适宜分布及其驱动因素是开展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和规划管理的重要前提.根据海南岛湿地景观空间分布数据和相关环境变量数据,运用MaxEnt最大熵模型模拟不同时段海南岛湿地景观的适宜分布区,定量分析影响湿地景观分布的驱动因素,并预测 2050 年和 2070 年未来气候情景模式下海南岛湿地景观潜在分布.结果表明:海南岛湿地景观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和气温的影响,海拔越低、地面越平缓以及温度稳定、温差小的区域越适宜湿地的形成和分布;未来SSP1-2.6 模式下2050 年和 2070 年湿地景观的潜在分布面积均发生变化,不适宜区和低度适宜区面积将减少,而中高度适宜区面积将增加;气候变化对海南岛湿地景观的适宜区分布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可为海南岛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海南岛湿地MaxEnt模型气候变化景观分布

    唐岛湾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异特征及健康评价

    许逸菲于政达韩屹屹海荻...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唐岛湾湿地公园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时空变化特征,2022年11月—2023年7月在唐岛湾湿地公园进行浮游植物样本采集,使用Algae-Hub鉴定浮游植物种类并统计数量.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共 9 门 76 属 117 种,包含硅藻门 69 种、绿藻门 19 种、蓝藻门 12 种等,春秋季以硅藻门中肋骨条藻为单一优势种群落,夏季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与密度最高,唐岛湾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具有时空分布特征,在同一季节各样点间浮游植物多样性无显著差异,夏季浮游植物多样性与春、秋季有显著差异.生物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唐岛湾水体环境处于健康状态,各季节浮游植物通过相互作用能够保持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并抑制赤潮爆发.

    唐岛湾湿地公园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

    泥炭藓采摘对鄂西南泥炭藓湿地水质的影响

    赵媛博高娅菲靳清清刘星雨...
    51-5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泥炭藓采摘是否对泥炭藓湿地水质有影响,本研究以鄂西南亚高山泥炭藓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 15 个水质指标,对比分析未采摘泥炭藓湿地与采摘泥炭藓湿地水质指标差异,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WQI)评估泥炭藓采摘对湿地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未采摘泥炭藓湿地,降雨前采摘泥炭藓湿地内CODMn、DOC显著增加 146.95%、144.06%(P<0.05),EC和TDS显著增加59.52%、63.68%(P<0.05);降雨后采摘泥炭藓湿地内CODMn显著增加34.53%(P<0.05).2)采摘泥炭藓湿地内WQI低于未采摘泥炭藓湿地,水质由Ⅲ类变为Ⅳ类;湿地出水口WQI均高于湿地内,泥炭藓对水质有明显净化作用.3)采摘泥炭藓后导致水质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可溶性离子和有机物.因此,为更好地保护泥炭藓湿地和水源地,应加大科普宣传且禁止采摘湿地泥炭藓.

    泥炭藓沼泽地水质污染物

    淀山湖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

    黄昕洋毛凌晨李飞鹏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泊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关系到水质与水生态系统稳定.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淀山湖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淀山湖沉积物受人为活动影响显著,其中Cd的污染程度较高.不同区域物种多样性表现为湖西南区>湖北区>湖中区>湖东区.从门水平来看,优势门类主要为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和Acidobacteriota等;从属水平分析,优势菌属集中在uncultured_f__Anaerolineaceae、unclassified_c__Thermodesulfovibrionia和uncultured_f__Steroidobacteraceae.优势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TN、TP、Cd、Sb、Cu和Zn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较大,TP和重金属是群落结构的制约因素.此外,uncultured_f__Anaerolineaceae、unclassified_o__Vicinamibacterales和Luteitalea属 对Cd、Sb、Cu、Ni和Zn表现出耐受性.预防磷和重金属污染输入,加强对微生物的监测是淀山湖水环境保护的重点.

    淀山湖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