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时明德

月刊

1009-4970

lywkxb@126.com(社科);lyzkxb@126.com(自科)

0379-65515059

471022

河南省洛阳龙门路71号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学术理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2、5期为自然科学内容,1、3、4、6期为社科内容,近三年来,发表的论文被全国主要文摘期刊摘转的篇目分别居全国师专学报的第10位、第4位、第3位,并于1999年获“首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奖”、“河南省一级期刊”、“河南省高校学报优秀一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技术主体的身份变迁——由独立个体到共同体成员

    王丽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工程师、技师等为代表的技术主体在技术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思维风格和行为模式决定着技术的实现方式和产出品质.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主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职业归属等身份特征发生变化,从早期的独立性个体过渡到现代的共同体成员,其思维和行动也从以个体摸索为特征演变为具有共同体资源影响下的规范特质.

    技术主体共同体个体

    技术人工物的实在主义辩护及其问题

    齐康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哲学研究中有关技术人工物是否具有实在性地位的争论源于技术人工物的物质依赖性和意向依赖性两种特征之间的张力.部分学者试图基于功能的实在主义和基于类比的实在主义,通过消解或弱化技术人工物的意向依赖性来为它们的实在性辩护,但这两条路径窄化了技术人工物概念的内涵和解释范围,把自然种类与真实种类混为一谈,无法摆脱结构与功能之间的认识论鸿沟.突破心物二分的二元思维模式,用关系论重新审视技术人工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可能路径.

    技术人工物实在主义反实在主义物质依赖性意向依赖性

    文化传播学视角下禹州钧瓷文化构建研究

    唐朝阳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禹州钧瓷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文化特征、文化精神,在陶瓷行业中有着较高的声誉和地位.从文化传播学的视角看,禹州钧瓷文化构建在研究深度、文化构建主体、文化内涵的讲述、传播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陶瓷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讲好钧瓷故事,就必须把钧瓷文化的构建与传播放在重要位置.文化传播创造价值,禹州钧瓷产业的发展必须紧紧依托钧瓷文化的构建与传播.梳理禹州钧瓷文化构建现状和面临的困境,依据文化构建理论对禹州钧瓷文化构建提出建议方案,提供可行性参考.

    钧瓷文化构建传播对策建议

    武亿画像题跋所见武亿交友考

    王云红田鹏飞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亿是乾嘉时期的著名经学家、金石学家和方志学家.以故宫博物院藏武亿画像题跋为基础材料,考证武亿与题跋作者的人物关系和交友活动,能看到武亿以金石为媒介的交友联谊,形成了其交友场域.武亿与朋友或书信往来,或校书修志,或访碑考古,或坐馆授徒,这不仅对武亿的个人成就和学术地位有着重要影响,还对其交友对象有一定影响,同时也推动了乾嘉时期河南地区学术的发展.

    武亿画像题跋交友访碑

    乡村旅游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推进路径与实践探索

    毛峰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旅游是典型的富民富农产业,在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和有力抓手.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共同富裕,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乡村资源优势,创新产品业态,深化供给改革,推进产业融合,以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引领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共建共享机制,支持村民参与乡村旅游运营管理,创新乡村旅游利益分配机制,促进乡村旅游收益合理分配,让村民拥有均等发展机会、共享乡村发展成果.

    乡村旅游共同富裕作用机理推进路径

    基于IPA的山东省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游客满意度研究

    张颖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一直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其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以山东省乡村旅游游客为调查对象,运用IPA分析乡村旅游公共服务的质量.结果表明:山东省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游客对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关注度较高,但满意度较低;乡村旅游信息化程度还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鉴于此,应继续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发挥其在旅游公共服务中的优势,并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乡村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供给的智慧化水平.同时,增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构建旅游安全服务体系.

    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山东IPA

    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下旅游品牌塑造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机制研究

    姚静静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分析模型、利用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是研究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下旅游品牌塑造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协同机制问题的重要方法.实证研究发现,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对乡村旅游品牌塑造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产业融合促进了乡村旅游品牌的塑造和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社区参与在协同机制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和基础设施等控制变量也对协同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建议在旅游品牌塑造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过程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塑造,强化社区参与以实现利益共享,加强区域合作以深化协同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旅游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产业融合

    秦国冶铁技术溯源及铸铁农具的设计应用

    宗椿理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秦孝公迁都咸阳至统一的集权制国家的建立,秦国工匠凭依不同工艺的热处理技术完成了铁器铸造中的"渗碳"与"脱碳",实现了从"块炼铁"至"生铁"的工艺技术革新.基于此,在农耕用具构成方式与形态特征方面则采用了适应于农耕劳作的灵活方式,使之在结构与造型上更加契合农耕劳作的需要,较好地适应了关中腹地旱作农业核心区的劳作强度,铸铁农具被广泛应用在农业活动的精耕细作中.

    秦国冶铁技术铸铁农具结构设计

    唐高宗国恤之典与武则天称制初期的路径选择

    李思语
    42-4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弘道元年(683)末唐高宗崩逝,中宗、睿宗相继继位,在这一政权交替的敏感时期,武则天基于政治追求和个人情感,借助高宗国恤礼仪和文学作品,盛赞其高尚品德和丰功伟绩,将其塑造成为一位独特、完美、超越的帝王;同时不忘歌颂李唐政权和嗣皇帝,形成了高度虚美的文风.她的这一做法不仅保证了自身权力不旁落他人之手,还保障了政局的暂时稳定,收获了短暂但理想的治政效果,也为认识唐高宗及其与武则天的关系提供了不同的角度.

    武则天唐高宗国恤虚美政治盟友

    姚永朴《文学研究法》的"状态"论

    周小蝶方盛良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桐城派末期重要人物姚永朴通过其代表性文论专著《文学研究法》,对中国古代文论中零散的"状态"问题加以系统梳理和阐发,所形成的"状态"论重新界定了新的文学概念,并推演了不同历史阶段下的理论演化,从桐城派的文化视角完成了"状态"范畴相对严密的总结.在其《蜕私轩集》《旧闻随笔》的创作实践中体现出"文贵高"与"文贵远"的意境、"文贵变"与"文贵去陈言"的语言以及"文贵简"与"文贵华"的手法.通过理论与创作的交互,对传统文学理论的转型做出了贡献.

    姚永朴状态《文学研究法》文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