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煤炭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煤炭科技
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煤炭学会 中国矿业大学
煤炭科技

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煤炭学会 中国矿业大学

朱亚平

季刊

1008-3731

0516-85320590

221006

江苏省徐州市淮海西路235号

煤炭科技/Journal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Magazine
查看更多>>《煤炭科技》杂志创刊于1980年,为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技期刊,季刊,国际标准刊号 ISSN 1008-3731,国内统一刊号 CN 32-1491/TD,邮发代号 28-175,现由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省煤炭学会、中国矿业大学共同主办。期刊内容以煤炭行业先进实用技术为主,包括理论探索和科学研究。《煤炭科技》杂志自创刊以来,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期刊,江苏省一级期刊,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现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中文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注浆锚索主动式超前支护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技术

    吴宁
    57-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新田煤矿1404工作面回采巷道围岩松散破碎地质条件,采用注浆锚索主动式超前支护巷道控制围岩变形,通过FLAC3D软件模拟了煤层开采过程中的超前支承压力和巷道围岩变形,分析了不同推进距离下的超前支承压力变化和巷道围岩变形特征.根据1404工作面地质条件设计了注浆锚索主动式超前支护参数与注浆材料配比,并开展了工程监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过程中,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约为20 m,超前支承压力在4~5 m区域内达到峰值;随着同工作面距离的增加,巷道变形量显著降低,整体呈现出负指数函数的变化趋势.工程监测表明,在20 d后巷道围岩的变形量趋于稳定,其中两帮变形量为80~110 mm,顶板下沉量为160~200 mm,支护设施处于有效工作状态,注浆锚索主动式超前支护技术可以控制巷道围岩变形.

    注浆锚索巷道支护超前支承压力支护设计

    李家壕煤矿永久避难硐室功能测试与载人实验

    贺鸿浩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神华包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李家壕煤矿为研究对象,对该矿井下80人永久避难硐室的气密性、正压维持、高压管路、气幕和喷淋系统、压风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并进行载人实验,将测试结果与相关文件规定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李家壕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各项功能指标均在规定范围内,满足避灾人员避险需要,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煤矿避险避难硐室功能测试数据分析

    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开采沉陷规律数值分析及其监测试验研究

    张伟陈志远陈元祯王亚朋...
    67-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金鸡滩煤矿浅埋深大采高综放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陷与变形规律,通过现场监测、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多种手段,得到了上述浅埋深大采高综放开采的地表移动规律.通过绘制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沿走向和倾向主断面的地表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水平变形和下沉速度变化曲线,确定了地表移动启动距、超前影响角、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移动过程持续时间等动态移动参数.根据最终的地表下沉和水平位移观测结果,确定了地表移动稳定后的角量参数,包括沿走向和倾向的边界角、移动角、裂缝角、最大下沉角、充分采动角等.根据117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构建了开采沉陷数值计算模型,利用FLAC3D计算机模拟软件揭示了浅埋深大采高工作面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的位移分布特征、应力分布特征,并通过对塑性区的分析,得到开采区上方的垮落裂缝带高度达120 m,地表开采裂缝预计深度在27 m以内,整个采深为260 m.通过模拟分析、理论计算和现场实测得出的下沉曲线基本吻合,表明通过三者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监测大采高综放开采下的沉陷,为金鸡滩煤矿及其他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矿区地面保护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大采高综放开采沉陷数值分析监测试验

    燃煤电厂锅炉连排水余热回收利用研究

    张赛君吕海鹏
    76-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当前锅炉连排水利用相关技术的研究分析,针对所研究燃煤电厂锅炉连排水余热回收利用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对当前设备进行了优化改造,设计了多喷嘴雾化减温器,使得锅炉汽包连续排污工质和热量以减温水的形式实现100%回收利用,在满足节能减排的同时,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连排水余热利用多喷嘴雾化减温器蒸汽供热节能减排

    倾斜煤层工作面覆岩"三带"数值模拟研究

    张康陈亮王正帅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准确划分倾斜煤层工作面覆岩"三带"的分布范围,提出了以理论计算结果为基础,将煤层倾角纳入影响因素,分别沿煤层走向、煤层倾向模拟工作面开采覆岩移动过程,对比分析得出采场顶板垮落带与导水裂缝带最大发育高度.根据盘吉煤矿Z14-2W01工作面地质开采条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划分覆岩"三带"并通过现场实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倾斜煤层工作面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得出的垮落带与导水裂缝带高度,与现场实测结果较为接近,其准确性得到验证.

    UDEC垮落带导水裂缝带

    巷道切割型煤柱工作面回采期间应力演化规律与微震分析

    马泉磊周卫国袁立坤鲍耀...
    85-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柱是产生应力集中的地点,在煤柱附近最易发生冲击地压,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彭庄煤矿4310工作面存在多种类型的煤柱,为保证安全生产,对4310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应力分布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应力分布特征.监测工作面初采、见方期间微震事件频次、能量明显大于其他时期,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并根据应力分析与微震监测结果制定相应防治方案,为工作面冲击地压安全论证提供依据.

    多类型煤柱冲击地压应力演化数值模拟

    基于瓦斯涌出的掘进工作面突出危险快速辨识方法及应用

    李茂林查舰叶国庆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掘进工作面钻屑指标法等接触式突出危险预测方法存在的耗时长、无法连续预测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特征的突出危险辨识方法,建立了包括瓦斯涌出量、瓦斯解吸、瓦斯波动和瓦斯趋势共4类特征指标的突出危险辨识指标体系,研究了基于辨识率、辨识准确率、辨识误报率和辨识漏报率的突出危险快速辨识技术,并开发了突出危险快速辨识系统.在西山煤电集团的突出矿井的应用结果表明,突出危险快速辨识系统能够快速、连续且准确辨识掘进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对典型的动力现象具备超前辨识能力,辨识准确率达到100%,同时节约近30%的预测钻孔施工量.

    煤与瓦斯突出瓦斯涌出突出危险辨识临界值优选

    煤矿井下主斜井大倾角胶带输送机技术改造研究

    贾海波
    96-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井改扩建期间,主斜井胶带输送机能否及时安装到位并正常运转,直接关系到后续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分析了该主斜井胶带输送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技改设计方案,对主斜井大倾角胶带输送机卸载、驱动装置进行了改造,设计了结构简单、实用效果明显的胶带输送机逆止装置,同时优化改造了防滚落装置和安全防护装置.与系统改造前相比,主运煤系统出煤时间提前了 240 d,保证了矿井各项改扩建工程的施工进度和井下生产准备阶段的出煤需要,具有很好的技术推广和应用前景.

    主斜井大倾角胶带输送机技术改造煤矿井下

    辅运大巷护巷煤柱留设尺寸优化

    王志乾白小军李光柱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煤柱留设不合理而导致的资源浪费问题,以高家梁煤矿401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以及理论分析的方法对辅运大巷煤柱留设尺寸进行优化研究.从巷道变形及应力分布角度进行模拟分析,煤柱留设尺寸减小5~25 m均可行.根据理论分析,以核区率为75%以上作为安全判断标准,优化方案中仅方案1符合矿山安全生产标准,确定了煤柱留设尺寸宽度为55 m.研究成果为辅运大巷护巷煤柱尺寸优化提供了借鉴,有助于煤炭资源回收.

    煤柱尺寸优化辅运大巷数值模拟煤柱宽度

    影响一氧化碳传感器稳定运行因素分析

    司炳文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氧化碳气体不仅是研判煤矿井下是否发生火灾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煤矿井下的主要有毒有害气体之一,是导致人员中毒死亡而引起重大伤亡事故的重要因素.通过自制试验装置模拟井下环境,分析一氧化碳气体、井下水汽等因素对一氧化碳传感器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止一氧化碳传感器采集数据失真现象提供依据.

    一氧化碳传感器气体和水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