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李明元

双月刊

1672-4860

xbskswust@yeah.net

0816-6089240

621010

四川省绵阳市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79年创刊,以农业科学研究成果为主要报道对象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研究论文与技术报告,经济管理、高教研究。读者对象为科学研究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邓小平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贡献

    杨先农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民族工作实践相结合,邓小平是杰出代表.邓小平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他高举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旗帜,捍卫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邓小平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政治思想引领、精神文化氛围、经济社会导向、方针政策支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积累了许多中华民族工作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邓小平中华民族共同体贡献

    拉丁美洲华人侨团及其反"独"促统组织与活动研究

    许丰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论从移民过程还是从到达目的地之后的居住方式和社会联系方式来看,拉丁美洲华侨华人均表现出明显的以血缘纽带为核心的紧密地缘关系特征,这一特征对拉美华人侨团的产生方式与运作形态产生了直接影响.可以从所跨区域范围、联系纽带和活动领域三个维度对绝大多数拉丁美洲华人侨团的类型进行划分.21 世纪以来,拉丁美洲华人侨团中产生了多个反"独"促统组织,建立了固定的联系与协调机制,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活动.我国涉台侨务工作应将争取、鼓励亲台侨社的民族认同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从推动、鼓励亲台侨胞的民族、文化认同这种软性共识入手,以民族、文化认同带动国家认同的构建.

    拉丁美洲华人侨团反"独"促统民族认同

    以问促学: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研究路径新探索

    杜华君莫小芳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子系统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也是中国式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见证,还是三线建设在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中的文化呈现.然而,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社会结构持续转型引发的新问题和形成的新场域,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研究路径需要在新的问题导向和新的现实场域中展开新探索,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走向深入,进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文化内驱力.文章借以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研究路径中学科性学术与问题性学术之张力,提出"以问促学"的知识生产方式.一方面,强调将现实之问置于研究的核心位置,不同学科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对接与匹配各项具体的问题,以促进现实之问上升到学科之问;另一方面,强调在经济社会结构持续转型的现实场域中,学科性学术既可具有新的研究结构,也可形成新的研究功能,还可通过研究"结构-功能"的转型,优化学科资源配置和形成学科集群,以促进现实之问的认识程度、解决思路和实践策略的多元学科一体化.由此,可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构创造性转化、功能创新性发展提供学理支持和学科合力.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线建设工业遗产问题导向

    民族地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再造的SWOT分析——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

    王幸媛刘宗灵
    25-3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做好三线工业遗产再造工作是赓续三线精神的必然要求,是留住三线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应有之义.四川省凉山州是三线建设在少数民族地区布局的重点区域,三线建设不仅有力地带动了凉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凉山地区资源开发和地方工业发展,推动了凉山地区经济社会民生面貌显著改变,也在凉山州形成了大量宝贵的三线工业遗产.以凉山州三线建设科研工业、矿产工业和基建工业三大类遗产保护利用现状为研究样本,结合SWOT分析法,对凉山州三线工业遗产再造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系统梳理和深透厘析,结合当前凉山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及遗产再造的政策、市场、交通等关键因素,对凉山州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出SWOT组合策略,为凉山州三线工业遗产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凉山州三线工业遗产SWOT分析三线精神经济新业态

    数字化转型对我国上市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Python文本分析的证据

    袁涛陈瑾瑜胥兴军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是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实现我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 2012-2021 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软件爬取上市企业年报中的"数字化"关键词来量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并通过构建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深入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型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加企业的创新资金投入和创新人力投入,间接促进了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调节效应检验发现,政府补贴在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则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京津冀和成渝城市群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数字化转型绿色技术创新文本分析

    新生代员工情感承诺对领导者数字领导力的影响研究

    李鸿廷李富田李真莉
    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求领导者具备数字领导力,以往研究过度强调组织和领导者层面在提升数字领导力的作用,从而忽略了伴随互联网成长的新生代员工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根据情感事件理论,构建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此探究新生代员工情感承诺对领导者数字领导力的作用机制,并运用层级回归和Bootstrapping法对 408 份新生代员工的两阶段配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具有高情感承诺水平的新生代员工对领导者数字领导力有积极的影响;新生代员工的抑制性建言和促进性建言在情感承诺与数字领导力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情绪智力增强了抑制性建言与数字领导力的正向关系,但在促进性建言与数字领导力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不仅在微观层面上丰富了新生代员工情感承诺对领导者数字领导力的影响研究,也为企业注重员工情感层面的因素提供了实践启示.

    新生代员工情感承诺员工建言行为数字领导力情感事件理论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乡村共同体形塑与消亡

    陈奈儿戴鸿斌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展现了女主人公苔丝受到其所在乡村共同体形塑的全过程,但同时也揭示了两者之间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与冲突.苔丝的悲剧命运不仅是其阶层共同命运的代表与写照,同时也是英国乡村命运共同体的表征与缩影.哈代对于乡村共同体持有矛盾态度并暗示了建立"新型共同体"的对策,该对策对塑造由乡村共同体转型为新兴共同体(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国家)的道德观念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

    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共同体

    彝族文化中的葫芦笙:历史、仪式与艺术的交融

    罗嘉琪
    60-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彝族葫芦笙作为该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符号,其历史可上溯至 2 500 年前,不仅彰显了彝族对音乐的独特追求,还体现了其卓越技艺的艺术创作.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古代墓葬出土的文物及文献记载,揭示了葫芦笙在古代彝族贵族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及其通过丝绸之路向外传播的轨迹.文章首先探讨了葫芦笙在彝族传统故事中的象征性意义,以及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情感与文化价值.其次,在制作工艺层面,对比分析彝族葫芦笙与其他民族葫芦笙的异同,凸显了彝族葫芦笙制作的独特风格与精湛技艺.再次,详细阐述了葫芦笙在彝族各类仪式和庆典中的功能,强调其在文化和宗教信仰中的重要象征作用.最后,探讨了葫芦笙舞的艺术特点及其传承与发展,强调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必要性.

    彝族葫芦笙民族身份制作技艺仪式功能

    我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战略研究——基于30所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文本的战略地图分析

    全守杰骆敏华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我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能力是"双一流"建设的应然之举.以战略定位、战略选择和战略行动为锚点,研究我国 30 所研究型大学"十四五"发展规划文本,对其进行三级编码,提炼出我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的战略地图模型.研究发现:我国研究型大学社会服务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社会服务体系为使命愿景;以立足"四个面向"国家战略部署,提升大学社会服务能力为价值导向;以服务国家需求与立足区域发展有机统一为战略目标.未来,我国研究型大学应在发展规划中进一步优化社会服务战略.在战略选择层面,应将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量作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重点问题,通过发挥"有组织科研"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多元主体协同创新"回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双轮驱动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在战略行动层面,应强化"顶层设计-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组织保障"四位一体的战略协同,以更高质量、更大贡献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服务研究型大学战略地图发展规划

    地方高水平大学学科战略规划:理论框架与行动路径——以S大学为例

    刘马兰王德平
    7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科战略规划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组织的学科建设行动指南.在学科战略规划推进实施不同阶段中,可以运用SWOT分析、标杆对比分析、平衡计分卡和波士顿矩阵等多种学科战略规划编制与实施方法.以S大学为例,分析其学科战略规划编制与实施思路,并研究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分层分类推进学科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队伍建设、建立以学科发展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等的建设路径.以学科建设顶层设计为牵引,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强化学科资源的内引外联,将引领地方高水平大学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学科战略规划学科建设模式波士顿矩阵地方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