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文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文物
南方文物

樊昌生

季刊

1004-6275

nanfangww@126.com

0791-6594676

330008

江西省南昌新洲路2号

南方文物/Journal Relics from South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南方,而向东南亚,主要刊登我国南方地区考古调查、发掘报告及文物博物事业研究论文,交流南方及东南亚地区文博工作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原地区宫室建筑的历时性变化与早期国家形成(上)

    桑栎陈国梁
    1-24页

    旧大陆东西方转磨的比较研究

    李成
    25-45页

    越窑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二)——越窑的分期特征

    沈岳明周禺含
    46-54页

    浅析新石器晚期江西赣鄱流域主要陶器组合

    冯锋余志忠严振洪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对考古材料的梳理,将新石器晚期江西赣鄱流域主要遗存中炊煮陶器组合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器物组合所代表的炊煮传统,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建构起新石器晚期赣江中下游地区先民的炊煮传统分布格局.通过分析,基本可以勾勒出四种炊煮传统:以鼎、豆、罐器物组合为核心器物组合的社山头遗存;以鼎、豆、壶组合为核心的樊城堆文化和拾年山遗存;以鼎、鬶(实足)、壶、豆组合为核心的饮食传统的薛家岗文化—郑家坳类型和炊煮方式传统;以鼎、釜、壶、豆组合为核心的饮食传统的山背文化.

    新石器晚期赣鄱流域炊煮器器物组合

    墓葬出土瓷器所见隋唐五代江西地区瓷业面貌

    张傲丽袁胜文张文江
    6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西地区制瓷业历史悠久,隋唐五代时期,境内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各水系附近窑址林立,这一时期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来自不同窑口的瓷器.通过梳理公布的江西地区隋唐五代墓葬材料可知,此时江西地区的瓷器来源大致分两类,本地窑场以丰城洪州窑、乐平南窑、景德镇窑为主,外地窑场有越窑、邢窑和长沙窑;出土瓷器分为隋至唐代早期、盛唐时期、唐代中后期及唐末五代四期.在此基础上,探讨江西本地瓷窑的盛衰以及与外来瓷窑产品的竞争等瓷业概况.

    墓葬出土瓷器隋唐五代江西地区瓷业面貌

    江西省石窟寺(含摩崖造像)调查与研究

    李荣华杨卫李娟
    7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11月—2021年3月,江西省文物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文物局的工作部署,组织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业人员对江西省石窟寺(含摩崖造像)开展了专项调查,调查范围为江西省1911年以前开凿的石窟寺(含摩崖造像).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石窟寺(含摩崖造像)基本情况(如石窟寺的名称、位置、地理坐标、龛窟数量及年代、有无壁画彩绘等)、保存状况和主要风险(如洞窟岩体结构失稳,石窟造像岩体表层风化,裂隙渗水侵蚀破坏、生物病害及自然灾害等)、保护管理情况(包括石窟寺使用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情况等)及安全防范情况(包括安防、消防和防雷设施建设情况,设施使用和运行情况,安全保卫机构状况等).通过这次专项调查,全面掌握了江西省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分布和保护管理情况,为"十四五"期间我省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保护、研究、管理和利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江西省石窟寺调查研究

    浙江宁波镇海区黄山遗址2020年度考古发掘简报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南京大学
    8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为配合当地经济建设,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联合南京大学对黄山遗址部分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灰坑和灰沟等遗迹现象二十处,出土陶器、石器和瓷器等各类遗物及小件标本三十余件,遗存年代从河姆渡文化晚期一直延续至唐宋时期.该遗址是宁波地区目前发现的离现海岸线较近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时期遗址之一,为研究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在沿海地区的分布、发展和人地关系的演变等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黄山遗址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沿海地区人地关系

    浙江宁波镇海张家山头遗址考古试掘报告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镇海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10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家山头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张家山头村,坐落在名为张家山头的孤丘坡脚西南麓.考古试掘表明,该遗址包含河姆渡文化四期、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和唐宋时期等四个阶段的文化遗存.它的发现,对于推动和深化翠屏山丘陵东南麓史前至商周时期聚落考古工作,以及宁波平原濒海地带古代人地关系变迁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河姆渡文化后马桥文化越文化人地关系

    鲁中山地黄土区旧石器时代遗存的考古学观察

    李罡
    11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气候反映的载体之一,黄土记录了全球气候系统冷暖干湿变化的主要轨迹.鲁中山地黄土区域存在发现旧石器遗址的条件并已被逐步证明.此外本区发育有丰富的天然洞穴以及层级清楚的河流阶地,这些第四纪地层堆积是发现旧石器遗存和开展考古工作的基础.考古工作者通过近10年来持续的野外工作,发现自晚更新世以来不同石器发展阶段的众多遗址.尤其以沂水县跋山遗址和水泉峪遗址最为重要,二者在地层层序、年代与文化发展序列存在一致性与连贯性特点,清楚地再现了本区距今10万年以来旧石器文化连续发展的历史进程.本文在梳理和评述已有考古学材料、分析新发现遗存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各地区未来工作潜力,并尝试在山东地区构筑宏观的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

    鲁中山地黄土区旧石器时代跋山遗址群文化发展序列

    山东省滕州市岗上遗址考古勘探报告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滕州市文物局山亭区文化和旅游局
    137-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岗上遗址是鲁中南地区重要的大汶口文化遗址.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全面系统的勘探,对遗址范围和堆积状况、主要遗迹的分布、整体聚落布局、功能分区和历时性演变等问题有了更清晰和深入的认识.本次勘探最大收获是发现并确认了面积近40万平方米的大汶口文化城址,是鲁中南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大汶口文化城址,也是目前为止海岱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大汶口文化城址,此发现将为区域社会复杂化研究提供新的突破点.

    岗上遗址城址功能分区堆积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