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人口与社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人口与社会
人口与社会

潘金洪

季刊

1007-032X

xb1452@yahoo.com.cn

025-85483043

210042

南京市龙蟠路177号

人口与社会/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College for Population Programme ManagementCHSSCDCSSCI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人口、计划生育战线唯一的高校学报。具有鲜明的人口理论研究和计划生育管理探讨的学术理论特色,同时非常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发挥学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学术气氛浓,可读性强。它是广大理论研究人员、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实际工作者、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专业的学员进行学术交流、探讨问题、总结经验、汲取营养的重要园地和沃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 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刘祖云
    1页

    数字素养驱动农民乡村治理参与的行为转变逻辑

    武小龙刘晗
    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具备数字素养是农民主体参与数字治理的基础,关系着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构建"数字素养—应用情境—行为转变—深层逻辑"的分析框架,综合分析数字素养对农民乡村治理参与行为转变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在基础层、应用层和价值层三个维度数字素养的驱动下,农民能在村务服务、智慧党建、民主监督、智慧应急四大场景中开展参与行动,农民数字参与行为遵循从"被动型"参与到"能动型"参与再到"反思型"参与的动态转变过程,且服从"数字知识—数字认同—数字参与"的行为转变逻辑.可以通过农民数字素养分类培育和数字资源重整、坚持民需为导向和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公开监管和精准施策等路径不断优化农民参与乡村数字治理的实践过程.

    乡村数字治理农民数字素养数字治理参与知信行理论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共同体的逻辑理路与现实困境

    李烊刘雅雯
    14-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共同体是数字时代的必然选择.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内涵满足三个特征:多元治理主体间存在"高效的协商合作""高效的资源配置"以及"紧密的情感纽带".数字技术通过"结构赋能""资源赋能"和"心理赋能"的方式,拓展乡村社会治理网络、优化乡村治理的资源配置、促进价值共识与情感纽带的建立,进而有效推进乡村治理"共同体化"的进程.当然,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数字赋能过程也会面临物质投入、制度安排和技术认知三方面的局限.对此,可以通过设置物质投入的优先级、提高技术更新设计的适切性、扩大数字教育的普惠性等措施,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的赋能作用.

    数字技术乡村治理共同体赋能制度安排价值共识

    未来乡村何以实现共同富裕?——基于杭州市横一村的经验诠释

    许志中刘祖云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未来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以杭州市横一村"未来乡村—共富生活"实践区为案例,构建"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分析框架,探究未来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样态与运作机理.研究发现,未来乡村实现共同富裕遵循着人本逻辑、生态逻辑和赋能逻辑.增强多元主体的发展能力,营造和谐的邻里关系和优化惠民便民的公共服务反映出共同富裕的人本逻辑;发展生态经济、改善人居条件和倡导低碳生活反映出共同富裕的生态逻辑;数字技术创新乡村发展模式、提升治理效率和赋能全民共享发展红利反映出共同富裕的数字赋能逻辑.未来乡村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富民和数字赋能,从而实现乡村全民、全面、全域富裕.

    未来乡村共同富裕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

    县域视角下公共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

    曾红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正逐步推进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对中部 3省9 县养老现状的调研,认为在当前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城市理念、轻农村要素,重供给侧、轻需求侧,重机构建设、轻经营管理,重指标化、轻在地化等问题.据此提出根据中部县域财政情况,满足不同养老群体的差异化需求;赋予县级政府政策空间,正确定位县乡村功能;充分认识农村养老优势,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县域养老三级联动的组织形式等建议,从而推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水平.

    养老服务体系县域养老农村养老县乡村衔接老龄化

    社会工作嵌入养老机构的服务供给策略研究——基于一项政府购买服务的案例分析

    王娟张鹏飞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老龄化程度逐年加深及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日渐弱化为社会工作嵌入养老机构开展专业服务提供了契机.但嵌入面临规范化程度不高、养老机构既有相关服务体系不完善和社工机构职责不清三重困境.以一项政府购买服务为个案展开分析,该项目通过结构嵌入提高规范性、认知嵌入展现专业认同、文化嵌入建构信任关系的策略推进项目顺利执行.社工机构嵌入养老机构在满足老人多样化需求及养老机构发展诉求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专业化服务能力.

    社会工作嵌入服务养老机构服务供给政府购买

    共同富裕背景下人力资本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资收入的影响及其机制

    梁土坤
    5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时代任务.基于2018 年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监测数据的研究发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资收入水平低于汉族流动人口和全国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健康人力资本和教育人力资本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资收入有直接正向影响,而教育人力资本还会通过劳动合同等制度保障因素间接影响其工资收入,且人力资本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资收入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代际差异.需要从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健全人力资本提升机制、确立群体分类治理机制等方面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资收入,以有效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共同富裕.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人力资本工资收入共同富裕

    人口因素对资源环境影响的异质性研究

    金巍王慧敏
    6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动态非线性模型对比分析2015-2022 年29 个OECD人口增长国家、16 个人口负增长国家和地区人口因素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首先,OECD人口增长国家、人口负增长国家和地区人口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人口规模在老龄化作用下对二者环境污染的影响呈下降趋势;人口规模在人口规模变动与老龄化作用下对资源消耗的影响在两类国家的走势相反;人口规模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作用下对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均呈抑制或潜在降低作用.其次,人口老龄化在各门槛变量作用下对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的影响在人口负增长国家和地区总体呈下降走势,在OECD人口增长国家,人口老龄化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关系不受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再次,在人口负增长国家和地区,人口规模随人口减少和技术进步对环境污染具有抑制效应,但老龄化加重了环境污染,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影响不显著;资源消耗受各门槛变量影响,受到的影响也不显著.最后,人口负增长地区人口规模变小使人口老龄化加重了环境污染,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环境污染受到抑制;在门槛变量作用下人口老龄化对资源消耗整体呈抑制效应.因此,我国应提高绿色科技创新投入,发展多元化、多样性的养老服务体系,倡导按需消费,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人口规模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资源消耗环境污染门槛效应节约型社会

    农民工语言能力对城市融入的影响——以广州市农民工为例

    李钧鹏甘璐颖饶鑫
    8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考察了广州市及邻近地区农民工的语言能力及其对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多数农民工的普通话水平较高,务工地方言水平较低,学习务工地方言的意愿较低.普通话和务工地方言能力在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的路径上存在差异:普通话具有保障沟通交流的工具价值,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经济收入;务工地方言在促进经济适应方面的作用较小,但具有沟通和文化认同的双重价值,有助于农民工与本地居民在社交层面的情感交流,提高他们对城市的喜爱程度,从而促进他们的城市融入.

    农民工城市融入语言能力社会认同

    新时期"并家婚"策略中的家庭孝老与养老实践——基于浙北案例的分析

    张静柏星雨
    10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并家婚"是传统家庭制度在生育政策调整和人口结构变化后,婚姻方式的实践性变革.在孝悌理念、家族延续等传统文化推动下,"并家婚"家庭在居住方式、祭祖仪式和孩子姓氏安排的实践中彰显孝老行为;在"双边兼顾"机制下,夫妻在双边父母家轮流居住、照顾父母日常生活,分摊维系亲属关系的精力、经济支出,以及参与双边原生家庭重要的节庆仪式,从精神和情感上慰藉双边父母,强化了家庭养老功能.新时期,应通过重塑孝老敬老家风、支持老年人建立紧密的社区关系和推动邻里互助式养老、完善养老保障政策和法律机制、构建新时期稳固的家庭共同体等来彰显新婚俗的示范效应.

    并家婚新婚俗孝老养老家庭发展家庭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