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李洪天

双月刊

1009-7902

njxzxb@126.com

025-86569176

210017

江苏省南京市北圩路41号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Nanjing Xiaozhuang University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陶行知论教育家精神

    张娅侯怀银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行知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他认为教育家精神包括大爱精神、民主精神、平等精神、科学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献身精神以及育人精神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是有机统一的整体,集中体现了陶行知教育家精神热爱祖国与人民至上、理论与实践、继承和创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在新时代,陶行知的教育家精神仍然有不朽的借鉴价值和当代价值,可以为推进教育强国提供精神引擎,为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提供精神动力,为丰富教育家精神的内涵提供了思想资源,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为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提供精神支撑.

    陶行知教育家教育家精神

    生活教育视域下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义、要求与路径

    张建东于鑫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学旅行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在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中融入生活化取向,能有效解决当前基础教育中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教学与实践相脱离等痛点,引领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实践创新、体悟生活、感悟生命.在研学实践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研学内容应回归学生生活场景.将生活化的研学课程、生活化的研学实践内容、生活化的研学方式贯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全过程,最终以充实教育生活、延伸教育空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旨归.

    陶行知研学旅行生活教育

    新时代"小先生制"的教育实践样态重塑——基于人类学视角分析

    张丽琴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人类学视角分析新时代"小先生制"教育实践样态,发掘新时代"小先生制"的实践价值,有助于深化对教育和文化相互关系的理解.站在人类教育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去审视、去传承人类文化教育的精髓,创新切合时代要求的教育生活实践.文章从"角色互换、教学同构""道德成长、美德浸润""和谐相融、共处共生"三方面重塑了新时代"小先生制"的教育实践样态,并分析了新时代"小先生制"教育实践样态重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新时代"小先生制"教育实践样态人类学视角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价值向度与优化策略——基于语文学科"大概念"的教学思考

    朱婷贺雨桐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沟通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方面的桥梁."双减"政策及新课改对教师语文作业的设计质量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在作业设计中做到减量提质增效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点.基于大概念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能够促进知识迁移,推动学科融合,联结"教-学-练-评",提高学生练习效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针对现有作业设计目标不明、重量轻质、形式单一和评价指标模糊的问题,该文基于学科"大概念",从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类型、作业评价四个角度切入提出优化策略.

    学科"大概念"作业设计价值向度优化策略核心素养

    小学三年级学生时间概念理解表现的研究

    孙兴华宋千千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理量,又是数学中常见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小学生量感的核心内容.小学阶段时间概念理解的核心是时刻与时距,具体包括时刻、时间量、时间单位、顺序、周期与连续性等维度.调查发现,小学三年级学生在总体上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时刻维度中顺序概念理解较好,时距维度中连续性和等时性理解较好,另外,学生对时距的理解整体好于对时刻的理解.学生时间概念理解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表现多样化且具有个体性特征.

    时间概念量感时刻时距理解表现

    基于"能力评价"的小学数学非良构问题教学研究

    刘艳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活中的问题大多是非良构问题,条件和问题开放,解决路径不明.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面对数学非良构问题时,表现出极大的能力水平差异,因此教学需基于对学生的"能力评价"展开.该文以一类小学数学非良构问题为例,首先对学生进行能力评价,根据具体的能力表现及访谈将学生的能力划分为三个水平层次;据此精准设计教学活动,通过为学生提供思维工具、设计阶梯任务以及组织学生进行深度对话,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任务,让学生的能力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非良构问题能力评价教学策略能力进阶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及实现路径——基于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余守萍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高校思政课教师是实际参与者、理论研究者、进程助力者和成效评估者.明确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并推动其实现,对加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落实好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客观地看,就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而言,高校思政课教师中一定程度存在着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及角色过载等困境,需要加强角色认同,提升角色能力并优化角色环境,推动一体化建设中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实现.

    一体化建设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定位角色困境角色实现

    思政课发挥高校育人功能的历史探究与实践

    杨帆朱广亮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作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经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承载着育人的使命.本文回顾了高校思政课的历史发展,它经历了单一阶段、停滞阶段以及多元阶段.也探讨了高校思政课的历史使命,在不同时期,高校思政课的使命也有所不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它的使命是为革命事业培养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政治担当;而在改革开放时期,思政课的使命逐渐转向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素质和能力;在当今新时代,思政课的使命更为紧迫,需要培养具备崇高信仰和坚定信念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思政课高校育人能力历史探究实践

    英语听写填空测试效度的实证研究

    沈蕾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听写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广泛应用的听力理解测试手段.听写填空作为标准听写的一种特殊听写形式,在实际操作与评分标准化方面表现出更高的便捷性和信度.该文以国内某985大学的非英语专业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两项实验研究,对听力填空的效度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提供相关语境、零语境,甚至不相关语境,均不会明显促进或干扰受试者的听写测试成绩;同时听写填空测试成绩与基于同一篇听力材料的理解类测试成绩关联度不高.由此可以推论这一测试形式更多关注的是较为基础的语言微观技能,并没有真正衡量听力测试构念的核心能力,即受试者对所听内容的基本理解能力.因此,听写填空测试需要跟多种听力测试手段相结合,兼顾不同层面的听力技能和理解能力,才能更全面准确地衡量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从而为其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英语听力考试听写填空理解能力效度

    同伴互评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应用

    刘娟何山华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读后续写题型作为高考英语的重要题型之一,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当前的教学实践中仍主要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不利于提升学生元认知素养.该文将同伴互评的模式融入读后续写教学,探索其对学生读后续写评价和写作的影响.教学团队从词汇、语法、内容和语篇结构入手,制定读后续写评价量规并培训学生熟悉掌握,随后将学生分为水平均衡的8个小组开展同伴互评,并辅以二次写作和教师指导,过程持续8周.研究发现,学生在词汇、语法、衔接、内容、书写五个方面的写作水平均有一定程度提升,学生写作动机增强,同伴互评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同伴互评读后续写评价量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