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宁夏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刘天锡

月刊

1001-5949

nxyx@public.yc.nx.cn

0951-6723824;6727262;6710061

750001

宁夏银川市北京东路340号

宁夏医学杂志/Journal Ningxia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宁夏卫生厅主管、主办的惟一一份医药卫生专业技术期刊,主要反映宁夏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和专业工作经验,报道医学发展的新方法、新技术,介绍医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新动向。本刊的主要读者对象为中、高级医药卫生专业人员。该刊立足宁夏,面向全国,努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力求体现地方性、民族性的特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SP90在糖尿病大鼠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作用

    张汉霖曹彩霞高剑李晓亮...
    737-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HSP90 在糖尿病大鼠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向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背部打孔(直径2 cm),形成创面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凡士林治疗组(凡士林组)、胰岛素凡士林治疗组(胰岛素组)、HSP90 凡士林治疗组(HSP90 组),分别进行治疗,第3、5、10、15 d在同一深度、同一方向切取背部创面.通过对模型大鼠创面的愈合率观察、创面组织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与Western bloting法检测创面组织中HSP90 的表达.结果 HSP90 治疗可以增加糖尿病大鼠创面组织愈合率,与对照组及凡士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SP90 治疗后创面愈合效果较胰岛素治疗创面愈合更显著(P<0.05).结论 HSP90 局部创面使用可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其作用可能与创面组织HSP90 表达增高有关.

    糖尿病大鼠糖尿病创面创面修复HSP90

    miR-21-5p抑制TLR4诱导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

    刘莉
    741-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 TLR4 与 miR-21-5p 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两者的靶向关系.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TLR4 表达,通过Toll样受体4(TLR4)质粒和miR-21-5p inhibitor转染过表达细胞中的TLR4 和抑制细胞中miR-21-5p,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TLR4 与miR-21-5p的关系,通过RT-qPCR检测细胞中TLR4 和miR-21-5p的表达,通过CCK8 检测A431 细胞生长情况,通过Western bloting检测细胞中TLR4 和增殖分子ki-67 的表达.结果 TLR4 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癌旁组织中表达最高,且在低分化组织中表达低于高分化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 在A431 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中表达低于HaCaT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1-5p可能是TLR4 的潜在miRNA靶基因.A431 细胞过表达TLR4,发现细胞增殖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1-5p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431 细胞抑制miR-21-5p表达,发现细胞增殖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 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1-5p与TLR4 的相互调节影响A431 细胞的增殖,miR-21-5p与TLR4 的相互作用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细胞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

    miR-21-5pTLR4皮肤鳞状细胞癌增殖

    白藜芦醇通过ERK1/2和NF-κB通路调节NADPH氧化酶表达改善急性肺损伤

    胡雪莲王利李艳杨腊梅...
    745-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急性肺损伤大鼠 NADPH 氧化酶的影响,并分析相关信号通路机制.方法 将50 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低剂量白藜芦醇组和高剂量白藜芦醇组,每组10 只.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干预,地塞米松组、低剂量白藜芦醇组和高剂量白藜芦醇组分别给予2 mg/kg地塞米松、100 mg/kg白藜芦醇、500 mg/kg白藜芦醇干预,1 次/d,连续干预14 d.干预结束后,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别大鼠构建急性肺损伤模型.比较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状态、肺湿重/干重比(W/D)、肺损伤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NADPH 氧化酶亚基 p47phox、p22phox,及 ERK、NF-κB mRNA水平;采用 Western bloting法检测各组 p47phox、p22phox、p-ERK1/2、ERK1/2、p-NF-κB、NF-κB蛋白水平.结果 模型组、地塞米松组、低剂量白藜芦醇组和高剂量白藜芦醇组W/D及肺损伤评分、MDA水平、p22phox、p47phox、ERK1/2、NF-κB mRNA、p47phox蛋白、p-ERK/ERK、p-NF-κB/NF-κB、IL-6、IL-8、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而SOD、GSH-P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白藜芦醇可改善 LPS 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 NADPH 氧化酶及氧化应激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RK1/2-NF-κB通路有关.

    白藜芦醇急性肺损伤NADPH氧化酶ERK1/2NF-κB

    血清IL-17联合血清GM试验和BALF-GM试验对ICU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价值

    白吉佳郑磊李刚尹磊...
    750-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监测ICU内具有真菌侵袭高风险的肺部感染患者血清 IL-17 水平、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及肺泡灌洗液(BALF)-GM试验变化,探索联合检测对于早期诊断ICU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价值.方法 选择60 例肺部感染且具有真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将其分为2 组,试验组为确诊+临床诊断IPA组(30 例);对照组为拟诊IPA组(30 例).分别进行年龄、危重度评分、血常规(淋巴细胞绝对值)、血清IL-17水平、血清GM试验、BALF-GM试验、BALF 真菌培养鉴定和细胞学检测以及肺部影像学检查,并采集数据.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 IL-17 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GM试验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IL-17 水平、血清GM试验以及BALF-GM试验诊断IPA的效能;进一步评估3 种指标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 IPA 的效能.两两指标联合为血清 GM 试验联合 BALF-GM 试验、血清IL-17 联合血清GM试验、血清IL-17 联合BALF-GM试验.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清IL-17、血清GM试验以及BALF-GM试验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17 联合BALF-GM试验对IPA诊断的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80.0%,曲线下面积为0.852,高于血清IL-17 联合血清GM及血清GM联合BALF-GM检测.结论 IPA患者血清IL-17 高表达,且与BALF-GM 试验联合检测,能提升IPA的早期诊断价值.

    IL-17血清GM试验BALF-GM试验侵袭性肺曲霉病(IPA)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肺通气功能障碍分析

    魏建华焦晓温静吕菊芬...
    754-7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合并初治病原学阳性肺结核(PTB)肺通气功能障碍特点.方法 选择患者193 例,根据患者临床诊断将其分为3 组,A组(单纯慢阻肺组)60 例,B组(单纯初治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组)72 例,C组(慢阻肺合并初治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组)61 例.3 组患者住院期间均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对3 组患者检查的各项肺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中,3 组患者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中,C 组均为中重度患者(100.00%),B组与C组患者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程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患者中肺通气功能指标测定与支气管舒张试验测定结果B组最好.结论 两病并发患者的肺功能表现为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比例最高,肺通气功能最好的为单纯初治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初治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肺功能检查是必要的,为临床诊疗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慢阻肺初治病原学肺结核

    LncRNA LIPCAR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丽芳杨中男刘力源关郑军...
    758-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证实长链非编码 RNA LIPCAR(LncRNA LIPCAR)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探讨LncRNA LIPCAR的表达水平与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及其对心力衰竭诊断的效能.方法 选取住院患者共80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左室射血分数值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n=20)、心力衰竭射血分数降低组(n=20)、射血分数保留组(n=20)、射血分数中间值组(n=20),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LncRNA LIPCAR水平,双向测流免疫法检测NT-proBNP含量.应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查验心衰患者LncRNA LIPCAR水平与LVEF值、NT-proBNP的相关性,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LncRNA LIPCAR联合NT-proBNP水平、LVEF值对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LVEF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心力衰竭射血分数降低组、射血分数中间值组患者LncRNA LIPCAR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LncRNA LIPCAR水平与LVEF值呈负相关(P<0.05),与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P<0.05).LncRNA LIPCAR、NT-proBNP水平、LVEF值单独及三者联合预测慢性心衰患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0、0.989、0.847 和1.000.结论 LncRNA LIPCAR在射血分数降低及中间值心衰患者中异常表达,联合NT-proBNP水平、LVEF值对心力衰竭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

    LncRNALIPCARLVEF值NT-proBNP慢性心力衰竭

    磁共振T2 mapping技术在心肌梗死后对存活心肌评价的应用研究

    姬瑶璇王一帆金雪淼马丽荣...
    761-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技术在判断心肌梗死(MI)患者中存活心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 例MI急性期患者、23 例MI慢性期患者及31 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磁共振影像资料,应用CVI42 软件测量各组患者心肌节段的T2 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心肌、MI急性期远隔梗死区心肌、MI慢性期远隔梗死区心肌的T2 值分别为(48.14±5.59)ms、(50.29±2.13)ms、(49.00±3.25)ms,3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 急性期梗死心肌区、MI 慢性期梗死心肌区的 T2 值分别为(59.99±5.44)ms、(60.24±6.60)ms,急性期、慢性期梗死心肌区T2 值和正常心肌(包括远隔梗死区心肌)T2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慢性期的MI患者在梗死心肌周围都存在缺血心肌,应用T2 mapping技术可以显示梗死核心区、可挽救心肌区、正常心肌的分布范围.

    心血管磁共振心肌梗死心肌水肿

    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应用便携式胸腔引流瓶移动支架的效果观察

    刘娟南炜娟许艳霞马荣...
    765-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200 例胸腔引流手术患者使用便携式移动支架的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的200 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 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将胸腔引流瓶放置在床旁,并进行常规的胸腔闭式引流知识宣教,鼓励患者手提引流瓶下地活动.观察组患者则将胸腔引流瓶安装在移动支架上,并进行相同的宣教和鼓励.比较2 组患者的初次下地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24 h离床率,以及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6MWD、SAS、SDS、ADL和护理舒适度(BCS)评分.同时,记录了 2 组患者的护理相关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地时间、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及24h离床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24 h、术后48h 及拔管前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前、拔管后的 6MWD 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患者术后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48 h ADL和拔管后的ADL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24h 和术后 48h 护理胸腔引流瓶 BCS 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3 例(3%),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 17 例(17%).结论 便携式胸腔引流瓶移动支架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胸腔引流术后患者的24h离床率,缩短置管时间和住院天数,改善临床效果,并降低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胸腔引流瓶便携式移动支架康复护理并发症

    菱形肌-肋间肌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应激和阿片类药物需求的影响

    张茂先李健维张莉赵丽艳...
    769-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菱形肌-肋间肌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应激和阿片类药物需求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行保乳术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BCS-AD)的60 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ECSⅡ组和RIB组,每组30 例.PECS Ⅱ组患者采用Ⅱ型胸神经阻滞(PECS Ⅱ),RIB组患者采用菱形肌-肋间肌阻滞(RIB),术后比较2 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疼痛评分、阿片类药物需求量及阻滞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RIB组患者不同时间点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疼痛评分均低于PECS Ⅱ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阿片类需求量RIB组患者高于PECS Ⅱ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BCS-AD治疗中,RIB组在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应激及阿片类药物需求量方面与PECS Ⅱ组相当,且不增加患者术后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菱形肌-肋间肌阻滞乳腺癌术后应激阿片类药

    列线图风险评估模型在慢阻肺合并肺栓塞患者中的应用

    连军姚兰许坤
    773-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慢阻肺(COPD)合并肺栓塞(PE)患者的风险预测因素及其量化评估方法.方法 选取COPD合并PE患者96 例(PE组),另选取本院同期COPD未合并PE患者96 例(非PE组).收集2 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基础病等一般资料以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imer)、血清血红蛋白(Hb)及白蛋白(Alb)水平等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OPD合并PE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评估模型,同时验证模型的拟合度.结果 2 组患者卧床时间≥7 d、伴静脉血栓、COPD分级、PaO2、D-dimer、NT-proBNP、Alb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卧床时间≥7 d、COPD分级、D-dimer及NT-proBNP是COPD合并PE的独立危险因素.卧床时间越久、COPD分级越高、PaO2 越低、D-dimer水平越高、NT-proBNP水平越高,发生COPD合并PE的风险越高.验证模型表明,偏差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吻合良好,该模型的AUC值为0.947,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7.5%.结论 长时间卧床、高COPD分级、低PaO2、高D-dimer水平以及高NT-proBNP水平是COPD合并PE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能有效评估患者COPD合并PE的风险.

    慢阻肺肺栓塞多因素分析列线图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