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皮肤病与性病
皮肤病与性病

双月刊

1002-1310

0871-63536231

650011

昆明市环城南路双龙新村243号

皮肤病与性病/Jour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推广、宣传、交流有关常见性、多发性皮肤病及麻风病、性病、爱滋病等的防治知识、经验、科研动态,尤其是性病的防治理论基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楚雄州60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蕊邹雅琴张晓冰胡秋凌...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楚雄州截至 2021 年底 60 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提高HIV/AIDS患者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随机数表抽样的方法对楚雄州 10 县市的 60 岁及以上HIV/AIDS人群进行抽样,在获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后,应用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对研究对象的躯体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量化评价。结果 生命质量中的躯体健康总分的中位数M(P25,P75)为 91。67(68。72,100。00)分,心理健康总分为(61。81±10。84)分。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目前居住方式是影响调查对象生命质量的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月收入(β=10。850,P<0。001)与躯体健康呈正相关,年龄(β=-1。944,P<0。001)与躯体健康呈负相关;年龄(β=-0。283,P<0。05)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结论 截至 2021 年底楚雄州 60 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生命质量较2015年云南省的调查情况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同年龄段的其他老年人群,特别是低收入、低文化程度、年龄大、无人照料的 60 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生命质量仍较低,应采用积极措施应对这部分 60 岁及以上HIV/AIDS患者生命质量下降的问题,同时,对 60 岁及以上的女性HIV/AIDS患者应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怀。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老年生命质量影响因素

    云南省昆明市麻风病受累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调查分析

    陈春燕刘艳艳史映辉赵媛静...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云南省昆明市麻风病受累者心理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情况。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昆明市 296 例麻风病受累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麻风病受累者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疾病发生率为 65。88%,其中抑郁发生率为 39。86%,焦虑发生率为 63。51%。抑郁和焦虑标准均分高于国内常模(P<0。001);麻风病受累者获得的社会支持低于国内常模(P<0。001);社会支持度和抑郁、焦虑标准分之间成线性负相关。结论 昆明市麻风病受累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社会支持率较低,应开展多层次的干预措施。

    麻风心理健康抑郁焦虑社会支持

    Th17/Treg失衡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田丽娟王思农牛凡琪郭惠...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屑病作为一种皮肤科常见病,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诊断与治疗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CD4+T淋巴细胞及其它亚群参与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 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在银屑病发病中紧密相关,是免疫耐受、体内平衡、致病性和病原体清除的关键T细胞类型。研究发现CD4+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Th17/Treg失衡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旨在综述Th17/Treg失衡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银屑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银屑病进展

    预测模型在麻风病防治中的应用

    殷荣荣赵江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麻风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如诊治不及时常导致肢体残疾,给病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精神和经济压力。目前我国麻风病长期处于低流行且分布不均衡的状态,给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带来挑战。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利用灰色预测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和其他模型对麻风病的发病趋势进行预测,其中时间序列模型对麻风病的预测更为准确。笔者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梳理,从麻风病流行现状、发病趋势及预测模型在麻风病防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麻风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麻风病预测模型流行病学发病趋势防治

    炎性因子在HIV/AIDS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毛亚超杜映荣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药物的有效运用,HIV/AIDS患者生存期延长,慢性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风险相应增加,CVD在HIV/AIDS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CVD发生发展过程中炎症全程参与。细胞因子是炎症细胞释放的主要信号分子,在HIV/AIDS患者中,长期HIV感染、ART药物及其引发的血脂异常和肠道微生物易位等因素引发的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加速了CVD的发生。本综述初步阐述长期HIV感染、ART药物及其引发的血脂异常和肠道微生物易位等因素引发炎性因子释放间接参与CVD发生的机制,为艾滋病患者的CVD治疗提供新思路。

    炎性因子心血管疾病艾滋病

    多种中医辨证思维法在痤疮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李玲林燕杨瑾伍迪...
    97-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丹溪心法》云:"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从中医病因病机的角度分析,该病与体内气血、阴阳、脏腑及经络运行失衡密切相关。笔者从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及三焦辨证 4 个方面,整理中医治疗痤疮的思路及进展,以期扩展辨证思路,提高疗效。

    痤疮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

    云南省保山市某地2005~2020年既往丙肝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

    杨晓娟董贤雅李红梅尹刚...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保山市某地既往丙肝病例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史、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及相关诊疗情况,为 2030 年保山市实现消除丙肝优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按照相关条件下载保山市某地区 2005~2020 年报告的既往丙肝病例,进行筛选以后开展问卷调查,获得相关信息。结果 本次共调查 1000 例既往丙肝病例,平均年龄为 45。71±12。94 岁,文化程度以小学和初中为主,个人月均收入以 3000 元及以下为主;有过高危行为或接触史的占比 91。90%;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占比 42。30%;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为 75。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月收入 3000 元以上知晓率较高;知晓率高、月收入 3000 元以上、无吸毒史、有家庭接触史是治疗的促进因素(P<0。05)。结论 调查显示保山市某地既往丙肝病例基数大,病例寻找困难;还有较大部分病例未进行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影响治疗的主要因素是对丙肝防控知识的掌握、收入、家庭接触史等。患者自费再次核酸检测和治疗意愿不强。因此,有必要对既往丙肝病例开展宣传教育,普及医保报销政策,动员既往丙肝病例进行核酸检测,摸清治疗基数,动员抗病毒治疗,切实消除丙肝危害。

    既往丙肝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儿童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2例

    张娟张曼杨正慧孙东杰...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是一种罕见的、严重时危及生命的银屑病,占儿童银屑病的 13。1%。生物制剂已广泛应用于银屑病的治疗。目前关于使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儿童泛发脓疱型银屑病的报道较少,尚无指南、共识。在本文中,我们将分享 2 例使用司库奇尤单抗治疗取得疗效的儿童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司库奇尤单抗儿童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IL-17A

    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春鲜谢波段瑞季礼婷...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奥马珠单抗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临床疗效,为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方法 选择 2023 年 1 月至 2023 年 8 月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收治的CSU患者 82 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奥马珠单抗治疗,每 4周 1 次皮下注射 300mg,每 4 周随访 1 次,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 4、8、12 周 7d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荨麻疹控制评分(UCT)及患者生活质量指数(DLQI),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结果 患者治疗第 4、8、12 周的UAS7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第 4、8、12 周的UC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第 8 周的UAS7 评分低于治疗第 4 周,治疗第 12 周的UAS7 评分低于治疗第 4 周和治疗第 8 周(P<0。05);治疗第 8 周的UCT评分高于治疗第 4 周,治疗第 12 周的UCT评分高于治疗第 4 周和治疗第 8 周(P<0。05);患者治疗第 4、8、12 周的荨麻疹控制效果分级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第 8 周的荨麻疹控制效果分级优于治疗第 4 周,治疗第 12 周的荨麻疹控制效果分级优于治疗第4周和治疗第8周(P<0。05);患者治疗第4、8、12周的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均P<0。05);治疗第 8 周的DLQI评分低于治疗第 4 周,治疗第 12 周的DLQI评分低于治疗第 4 周和治疗第 8 周(P<0。05);患者治疗第 8 周的总IgE水平较治疗前高(P<0。05)。结论 奥马珠单抗能够有效改善CSU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 8周血清总IgE水平升高。

    奥马珠单抗慢性荨麻疹荨麻疹活动度生活质量

    昆明市335例布鲁氏菌病患者感染途径及临床特征分析

    李鹏宇黄瑛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昆明市布鲁氏菌病传播途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昆明市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后等。结果 335例患者中,男∶女为1。89∶1,40~60岁患者占54。93%;石林县患者占50。15%,宜良县患者占17。01%。挤奶者、饲养者、兽医等长期接触牲畜聚集环境的感染者占 87。76%。临床表现为发热(67。76%)、游走性关节疼痛(87。16%)、乏力(60。00%)、盗汗(56。42%)、腰痛(57。31%)。骨关节炎患者占 40。90%,其中≥15 岁脊柱炎患者占 89。78%,肝损伤患者占 56。72%、贫血患者占 32。84%、低蛋白血症患者占 28。66%、儿童髋关节炎或膝关节炎患者占 2。99%;化脓性皮肤损害患者占 2。69%。94。93%患者 SAT≥100,血或骨髓培养出马耳他布鲁氏菌(51。34%);治疗 3 月 70。80%患者脊柱炎好转,而10。61%的患者新出现脊柱炎。结论 石林县、宜良县布鲁氏菌病好发,挤奶者、接生者、兽医、饲养者、贩卖羊或牛的商贩均是易感人群,一般是长期在羊及牛聚集环境经气溶胶、接触等被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游走性关节疼痛、盗汗、乏力、腰痛等,脊柱炎发生率高,短时间难以治愈,布鲁氏菌病治疗后仍可能发展为脊柱炎。

    布鲁氏菌病感染途径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