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皮肤病与性病
皮肤病与性病

双月刊

1002-1310

0871-63536231

650011

昆明市环城南路双龙新村243号

皮肤病与性病/Journal Journal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推广、宣传、交流有关常见性、多发性皮肤病及麻风病、性病、爱滋病等的防治知识、经验、科研动态,尤其是性病的防治理论基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健康成年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特征分析

    王点李会兰杨海涛张蓉蓉...
    143-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健康成年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基因亚型分布情况,为预防女性宫颈感染HPV和疫苗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参加某项HPV疫苗临床试验的18~45岁健康女性受试者进行宫颈细胞学采样,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PV及基因亚型的检测.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数据进行HPV感染率、基因亚型分布、单一和多重感染分布特征分析.结果 在697名18~45岁健康女性受试者中,宫颈HPV总感染率为20.80%.共检出22个HPV基因亚型,主要的高危型别为52型(15.00%)、16型(11.00%)、58型(7.00%)、53型(6.50%)和51型(6.00%);低危型别为43型(6.50%)、81型(5.50%).18~25岁年龄组HPV感染率最高(25.21%),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下降(x2=4.490,P>0.05),各年龄组感染型别均以52型、16型和43型为主.感染模式以单一感染(73.79%)为主,基因亚型主要为HPV52、16、58、59、56和43型;多重感染重数最多为五重感染,其中以二重感染为主(占73.68%),亚型以HPV52或16型伴其他高危型别为主;36~45岁组的多重感染率明显减少.结论 思茅区成年健康女性宫颈HPV感染率较高,感染的主要高危HPV基因亚型与全国及云南其他地区的基因亚型基本一致,但低危型以HPV43和81型为主.

    女性人乳头瘤病毒基因亚型

    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诱发湿疹样皮肤不良反应8例分析

    宿斌侯辉生彭秒郭二永...
    14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诱发湿疹样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北京京城皮肤医院在2021年4月~2023年4月间应用生物制剂治疗银屑病发生湿疹样皮肤不良反应的8例患者,回顾性分析病史、发病过程、皮疹表现、治疗转归和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8例患者均有过敏性疾病个人史和家族史;诱发皮肤不良反应的生物制剂包括:依奇珠单抗2例次,司库奇尤单抗8例次,古塞奇尤单抗3例次;诱导时间最短3d,最长56周;8例患者均以急性湿疹样皮损为主要表现;不良反应发生后停用生物制剂,1例次给予糖皮质激素、3例次给予环孢素、2例次给予复方甘草酸苷、1例次给予乌帕替尼、5例次给予阿布昔替尼等治疗后皮疹消退;所有8例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和免疫球蛋白E(IgE)在不良反应发生后较反应前均有较明显的升高.结论 特应性体质是银屑病患者生物制剂发生皮肤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应慎重选择生物制剂治疗;不同治疗靶点的生物制剂均可能诱发皮肤不良反应;回归和保持免疫平衡可作为治疗策略;阿布昔替尼等Janus激酶(JAK)抑制剂可能成为治疗的新选择.

    银屑病湿疹皮肤不良反应生物制剂

    微聚焦超声作用于离体动物皮肤的实验室研究

    金勤张栋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微聚焦超声作用于离体动物皮肤组织的组织病理特征及其距皮肤表面的距离,为临床安全使用微聚焦超声设备提供参考.方法 将猪皮肤组织切成60mm × 40mm × 10mm的组织块,并标记平行的操作线,使用半岛MFUS超声治疗仪的不同治疗头沿标记线对离体猪皮肤组织进行模拟操作,然后将标记线处的猪皮肤组织切成10mm × 5mm的皮肤组织块进行包埋、固定、切片和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猪皮肤组织的HE染色结果,并测量热损伤区距离皮肤表面距离.结果 MFUS的M4.5、M3.0作用下猪皮肤真皮和表皮组织内未见明显的病理性改变,皮下脂肪组织中可见大小不一的脂肪细胞溶解,呈透明腔隙样,距皮肤表面最小距离分别为2.68mm、2.99mm,最大距离分别为4.92mm、4.91mm.D4.5、D3.0作用的猪皮肤组织HE染色显示,猪皮肤真皮组织内可见到深染的胶原变性区域,皮下脂肪组织中可见大小不一的脂肪细胞溶解性改变,形成透明腔隙,透明腔隙呈长椭圆形,胶原变性区顶部距皮肤表面距离分别为0.41mm、0.00mm,底部距皮肤表面距离分别为2.58mm、2.54mm透明腔隙距皮肤表面最大距离分别为4.70mm、4.92mm.结论 MFUS可引起皮肤组织的脂肪溶解和真皮胶原纤维变性,在进行操作时需掌握适应症,避免在凹陷部位进行操作,使用D3.0治疗头勿过度重叠,以免引起表皮损伤.

    微聚焦超声猪皮肤组织病理改变

    两栖动物生物活性肽对皮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黄买银李哲张单李玉叶...
    15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然而,皮肤经常面临外部环境压力,常常导致创伤、感染、炎症和肿瘤等问题.近年来,两栖动物生物活性肽因具有抗氧化、促进伤口愈合、抗感染、抗炎和抗癌等作用,在治疗皮肤损伤中展现出巨大的研究和应用潜力,是开发皮肤科新药的宝库.本文综述了两栖动物生物活性肽对皮肤的保护作用及其未来应用的可能性,为两栖动物生物活性肽在治疗皮肤损伤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两栖动物生物活性肽皮肤保护抗氧化伤口愈合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与银屑病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林昭萍王洁仪高静黄聪...
    163-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屑病是一种由环境诱因刺激、多基因遗传控制和免疫因素调节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慢性、炎症性、复发性、系统性疾病,炎症因素在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鉴定出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AIM2)基因为银屑病的易感基因.AIM2基因编码的AIM2蛋白可识别双链 DNA,诱导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a CARD,ASC)的胱天蛋白酶募集结构域(caspase activation and recruitment domain,CARD)招募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ysteine-requiring aspartate protease-1,caspase-1),组成高分子量蛋白复合体 AIM2炎症小体.国内外研究者聚焦于AIM2基因及AIM2炎症小体在银屑病中的作用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的研究进展.本文对近五年来有关AIM2基因及AIM2炎症小体在银屑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一综述.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IM2炎症小体银屑病研究进展

    宿主免疫与HIV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研究进展

    赵树伟苏瑞李钰春董天祥...
    168-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即使在全球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和抗真菌药物治疗背景下,HIV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仍然是艾滋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宿主免疫状态是决定HIV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宿主免疫与HIV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取得一些进展,本文就宿主先天免疫、适应性免疫、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及免疫重建综合征对HIV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

    HIV相关隐球菌性脑膜炎先天免疫适应性免疫中枢神经系统免疫免疫重建综合征

    调节性T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

    曹钰婷沈沾婷杨欢
    172-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受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调节性T细胞(Tregs)是由具有多种免疫表型的细胞组成的异质群体,在调节免疫应答、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和维持免疫稳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表明,Tregs的数量、功能及表型异常是银屑病发病的重要机制.本文将对Tregs的生长发育特征以及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探讨以Tregs为靶点的银屑病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Tregs调节性T细胞银屑病

    尖锐湿疣复发机制研究进展

    郭媛丽齐蔓莉
    17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尖锐湿疣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致病HPV型别多、复发率高,目前临床治疗棘手,复发及持续感染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迄今尖锐湿疣发病及复发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尖锐湿疣发病机制复发

    皮肤软组织感染者病原菌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曹伟胜陈少南韦方铨余群英...
    18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2月间肇庆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就诊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2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皮损分泌物或未溃破病灶脓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212例皮肤软组织感染者临床类型主要以湿疹、脓疱疮、痤疮为主,分别占37.26%、15.09%、12.74%.共分离出24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36株(56.20%),革兰阴性菌65株(26.86%),真菌41株(16.94%).革兰阳性菌前三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分别占28.93%、11.16%、9.50%;革兰阴性菌前三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分别占9.92%、8.26%、5.37%;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8.26%.革兰阳性菌前三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及苯唑西林耐药率均≥38.57%;对呋喃妥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米诺环素及替考拉宁耐药率均≤ 11.43%,未检出夫西地酸、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菌株.革兰阴性菌前三对替卡西林、哌拉西林、头孢他啶耐药率均≥30.77%,尤其大肠埃希菌对替卡西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高达90.00%、80.0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均≤ 10.00%;未检出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菌株.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伏力康唑耐药率分别为30.00%、25.00%、20.00%;未检出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耐药菌株.结论 该院皮肤软组织感染临床类型以湿疹、脓疱疮、痤疮多见,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主要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应加强病原菌检测和耐药性的监测,指导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及减少耐药株的发生.

    皮肤软组织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合并肺栓塞1例

    周朋朋邹勇莉
    186-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39岁女性患者.颜面部肿胀性红斑伴痒痛1月、声嘶、气短半月,双下肢肌肉酸痛,肌无力10d.肌电图:肌源性病变肌电图改变,提示肌炎活动期.大腿肌肉MRI:左侧股内侧肌远端、双侧髂腰肌水肿,炎性或其它待鉴别;面部皮肤活检病理报告:符合皮肌炎皮肤病理改变;肌炎抗体谱回报,MDA5阳性(21AU)、RO52(91AU);抗核抗体阳性(+),核颗粒型1∶320,抗Ro-52抗体阳性;胸部CT:两肺间质性改变及感染;血气分析示:p02 63mmHg,pC02 30mmHg.诊断:皮肌炎,肺间质病变,I型呼吸衰竭,肺部感染.予抗炎、抗感染,巴瑞替尼、沙利度胺调节免疫等治疗,患者肌无力及呼吸困难症状好转出院,1个月后复查肺CTA示右下肺动脉分支见条片状充盈缺损,考虑肺栓塞.双下肢血管超声:左侧股浅静脉、股深静脉起始段内血栓形成(不完全性).

    皮肌炎MDA-5阳性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