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汽车零部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汽车零部件
汽车零部件

闵新和

月刊

1674-1986

autoparts@gmeri.com

020-32385315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丹棱街3号

汽车零部件/Journal Automobile Parts
查看更多>>《汽车零部件》刊物的创办是为了满足汽车零部件行业对技术和市场信息不断上升的需求。杂志在内容上市场信息传播和技术介绍双重并重,在市场信息方面主要介绍汽车零部件产品国内外市场动态、趋势分析、政策导引;在技术介绍方面涉及理论研究、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技术、设备使用维修和技术改造方面的最新科研生产成果和国内外最新发展动向。《汽车零部件》读者群体广泛,主要有:各级政府的相关管理决策部门、汽车技术的研发机构、汽车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汽车零部件的OEM公司等领域的研发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市场营销和产品服务人员、高等院校的教师、学生及其它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乘用车铝合金防撞梁设计

    李浩王科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乘用车铝合金前防撞梁总成为例,在保证重量相近的前提下,对不同截面的主梁和吸能盒进行分析得到单件结构的性能;根据单件结构的性能组合成 6 组不同的前防撞梁总成,并对其进行CAE分析得到最优的结构组合.结果表明:"目"字形截面主梁的结构最优;"八边形加筋"截面吸能盒的结构最优.三点弯曲工况下,"目"字形截面主梁+"八边形加筋"截面吸能盒的组合方式最优;压溃工况下,吸能值最优组合为"目"字形截面主梁+"八边形加筋"截面吸能盒,支反力最优组合为"日"字形截面主梁+"十"字形截面吸能盒.

    铝合金防撞梁总成结构设计支反力吸能值

    基于大数据的电驱动桥可靠性测试工况开发

    申娟毛稼祥陈宇刘继承...
    6-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用户使用场景下的车辆运行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是构建电驱动桥可靠性测试工况的基础.通过车辆运行大数据平台获取轻型电动商用车实际用户的行驶数据,并对其在不同场景下的载重比例、道路类型、行驶里程和时长进行统计分析,定义出典型的电动轻卡用户使用特征.基于用户使用特征开展典型区域的实车电机转矩和转速等信号的采集,再运用蒙特卡洛方法拟合出大样本用户下的损伤分布,通过里程外推得到等效用户全寿命周期的伪损伤目标.最终通过损伤等效加速处理,得到台架可靠性测试工况.设计人员可依据台架测试结果直接评估电驱动桥是否达到里程设计目标.本研究成果为行业开发电驱动桥台架可靠性测试规范奠定了基础.

    大数据伪损伤电驱动桥可靠性

    汽车转向内外拉杆屈曲设计研究

    傅国松钟月标陈小琴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成为消费者日益关注的焦点.转向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驾驶者的驾驶体验和行车安全.重点研究汽车转向系统中的内外拉杆屈曲设计,分析其结构特点、设计原理及优化方法,旨在提高汽车转向系统的性能,提升驾驶安全性.

    汽车转向系统内外拉杆屈曲设计结构设计优化方法

    基于高压钢质无缝气瓶的高温旋压收口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王杰熊其平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钢瓶瓶口部分外径、内径厚度不一致、消防钢瓶与特殊气瓶收口难、钢瓶瓶口有内黑和裂纹等问题,采用复合收口模具结构旋压机,收口道次为多道次收口方式.其中旋压机主轴转速为 800 r/min,进给量为 0.55~2.5 mm/r,加热温度为1 000~1 100℃,可加工钢管壁厚为φ7.7~φ12 mm,得到成型质量好、合格率高的高压钢质无缝气瓶.

    复合收口模具旋压机高压钢质无缝气瓶

    一种KUKA机器人工件坐标系的建立及逼近方法研究

    郭巨宝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机器人系统工件坐标系的定义,利用CATIA软件相关功能以及产品数学模型,建立KUKA机器人工件坐标系.通过机器人运动学正问题和逆问题分析求解,得到逼近工件坐标系的方法,即设定A1、A2、A3 的角度而使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到达工件坐标系的相应位置,设定A4、A5、A6 的角度调整末端执行器与工件坐标系,形成姿态关系.最后,通过编写KUKA机器人切割汽车顶棚内饰板用户程序,验证了以上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三维软件,可以离线建立机器人工件坐标系,通过调节机器人六轴的角度,使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达到工件坐标系的指定位置并得到所需的姿态关系.

    KUKA机器人工件坐标系机器人位姿汽车内饰件水切割

    火花塞侧电极焊接工艺分析及工装设计

    张润
    27-3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火花塞侧电极焊接过程中的工艺问题,尤其针对以铜芯侧电极、镍钇合金侧电极、U形槽侧电极、侧电极切楔形焊接为代表的难度较大的工艺问题,研究并提出多种工艺思路及焊接工装设计,以解决侧电极焊接失效、U形槽侧电极夹具崩刀、侧电极切楔形毛刺等问题,从而对火花塞生产产生指导意义.

    火花塞焊接侧电极工艺分析工装设计

    新能源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

    夏仲敏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新能源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及控制原理进行了研究,以解决转向轴贯穿驾驶室和底盘造成的凸出部位影响驾驶室空间利用率的问题.在借鉴国内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领域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轻量化方面的探索,分别对套筒、转向盘及转向器进行了电气化设计,通过监测机构将驾驶员的转向意图转变成电信号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动转向装置实现转向,从而取代了传统的转向控制系统传动机构,增加了驾驶室的空间,并跟上了新能源汽车电气化的发展进程.

    新能源汽车转向控制系统电气化

    模块化换电动力电池模组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徐嘉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换电动力电池模组控制系统模块化的方案,设计了以充放电DC/DC控制模块、IGBT(insulate gate bipolar transistor)驱动模块、隔离电源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电压电流采样模块为核心的换电动力电池模组控制系统,提升了换电动力电池模组的模块化水平和行车安全.经验证,该控制系统能够正常、稳定运行.

    换电电池模组模块化控制

    某电动汽车机舱上层安装支架优化设计

    韦乐侠陈剑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电动汽车机舱上层安装支架开发前期采用方管拼焊形式,可以减少横梁的模具开发成本,但是焊接工艺性差,导致焊缝位置容易出现开裂的失效模式.对此,需要在横梁位置增加车架连接板,但相关零件数量多且重量也比较大,不符合汽车轻量化设计的趋势.为了获得一个性能优秀而成本低的机舱上层安装支架,提出对该机舱上层安装支架进行优化设计.首先,采用常规的钣金冲压成型工艺,对前横梁和后横梁进行对称设计,共用中间连接梁的零件,减少零件和模具开发数量;其次,取消车架安装板,将其集成到前、后横梁的左右两端,通过螺栓避让及应力过渡区设计,实现减重并且提高其抗疲劳的强度.机舱上层安装支架用于安装动力控制单元(PCU)水泵、电机控制器、电动空调压缩机、高压分线盒等部件,通常采用圆孔和长孔配合安装,这就需要对原来的方管采用成本较高的激光割孔,而且方管结构下需要布置较长的焊接螺栓,其型腔中空结构也会导致扭力衰减,这些问题都需要在量产前解决.优化后的机舱上层安装支架采用钣金冲压成型件,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达到了降本减重的目的,此机舱上层安装支架的优化设计对同类产品也可起到借鉴作用.

    机舱上层安装支架优化设计轻量化

    玻纤滤芯过滤效率与压降及油液污染度关系分析

    张雄贾晓楠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释玻纤滤芯过滤效率对设备装置流体系统清洁度水平控制的重要性.通过模拟流体系统实际工况的清洁度水平,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玻纤滤芯过滤性能试验验证,并从过滤效率与压降关系、下游油液清洁度水平等维度对验证结果分析论证,提出了过滤器使用周期内各阶段过滤现象的产生机制,确定了过滤效率与压降及污染控制水平的关系.对于滤芯厂家开展系统污染度控制及过滤器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过滤效率固体污染度等级滤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