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山东高等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山东高等教育
山东高等教育

钱国旗

季刊

1006-4133

qdsyxb@yahoo.cn

0532-85956640

266071

青岛市青大一路16号

山东高等教育/Journal Journal of Teachers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反映报道本院哲学社会科学各基础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同时也欢迎校外作者惠赐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东省高校科研代表性成果评价的现状与困境——基于"山东高校科研代表性成果评价调查"的分析

    邵雪钟长权李爱萍高源...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山东高校科研代表性成果评价调查"发现:评价必要性认同度高,但对成果形式与数量的认识不一;小同行专家是最受认可的评价主体;学术型高校实施条件较为充分;职称评审是评价结果应用最主要领域.当前存在评价标准难以达成共识、评价制度施行不力两大问题,评价满意度亟待提高.健全分类分级的评价体系、坚持成果确定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和创新性导向、不断完善同行评议制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路径.

    科研代表性成果评价分级分类评价小同行专家评议创新性导向

    走向学术共同体:学术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审视

    杨建朝张炳楠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资本主义是市场向学术界入侵的中介系统,是影响大学教师角色与价值观的转变系统,是大学科研发展的导向系统.作为当今市场经济时代发展的产物,为学术界带来了极大的利益,但其弊端也日益显现:导致应用技术类学科与通识教育类学科关系不平等、教学与科研关系不平等以及学术阶层关系不平等、丧失公益属性.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对学术自由、和谐、平等发展的向往,走出学术资本主义困境,需要着力建构学术共同体,即构建高等教育平等生态体系、推进高等教育利益平衡机制、健全高等教育投入体系,保障学术公益性.

    学术资本主义学术共同体学术批判学术公平

    "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效率评价研究——基于SBM-SFA效率模型的实证检验

    陈洁婷蔡文伯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流学科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助推器",一流学科建设效率对加快推进"双一流"高校进入世界领先行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以我国122所"双一流"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超效率SBM-SFA模型对高校学科建设效率进行定量分析发现,我国"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综合效率两极化现象严重,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理工科类高校的学科建设效率最高.SFA模型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学研合作力度与高校学科建设效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和政府支持力度与高校学科建设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总体来看,部分高校的技术进步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及其对全要素生产效率正向促进的"合力"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为此,应以学科为中心构建学术组织矩阵,驱动学科建设资源高效配置,缩小省际间学科建设效率差距,引入市场机制提高高校治理现代化水平.

    "双一流"学科建设效率三阶段DEA模型超效率DEA模型

    钟秉林先生的本科教学评估理念与实践

    王洪才温玲子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钟秉林先生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特别强调本科教学评估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为本科教学评估制度完善做出了突出贡献,对我国本科教学评估工作推进产生深远影响.钟先生分别以参与者、领导者和主评者的身份,深入体验了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初创、发展和不断走向成熟过程,对本科教学评估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钟秉林先生客观评价了首轮本科教学评估所取得的成绩,将之归纳为"六个促进",并对本科教学评估制度改进提出了"四个促进、四个发挥"观点,致力于实现"五个转变""五个更加重视"目标.这些观念与实践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启示和影响.

    钟秉林本科教学评估教育改革教学质量

    钟秉林先生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思想探析

    宣葵葵史正东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是钟秉林先生民办高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钟先生认为高水平民办大学应具有明晰的目标定位、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丰富的资源保障、浓郁的校园文化和育人氛围等核心内涵.钟秉林先生高水平民办大学思想体现了坚持现实性与前瞻性的高度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通、宏观与微观的和谐统一、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共同发展等鲜明特征.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思想,在推进民办高校规模与质量并重、理论与实践共生、宏观与微观协调、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完善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充分吸收并深刻领会钟先生关于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内涵、特征及其价值,对民办高校坚持高水平发展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带动内涵建设、提升资源开发能力、注重文化建设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钟秉林先生高水平民办大学办学思想内涵办学理念

    钟秉林先生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探析

    孙佳鹏王启龙石伟平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钟秉林先生在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钟秉林先生指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他将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分为智力水平、创新性、综合素质和家国情怀四个主要方面,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情意三个方面,他倡导建立多主体协同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育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队伍体系、优化拔尖创新人才的科教融合体系、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支持体系,为推进我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以及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供了有益参考.

    钟秉林拔尖创新人才人才培养科教融合

    个体化视角下高校青年女博士教师的自我认同与危机

    刘文晓陈群张伟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性触发了传统社会结构和秩序的消解,个体主体意识觉醒.女性从家庭走入职场,获得独立人格的同时也面临着自我认同危机.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等方式考察了 248位高校青年女教师在社会性别分工、工作家庭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的认知与自我认同,发现女教师总体上呈现出"独立进取的自我",不被传统社会性别角色分工所囿:一方面在学术领域力求上进,一方面仍想把女性的传统角色扮演好,陷入追求事业和家庭双卓越的焦虑;在工作与家庭协同方面也面临难以实现的平衡,从而遭遇自我实现的两难处境.由于社会组织环境和家庭内部的支持与关注不足,女博士教师正遭遇着解放还是回归的个体化危机,要帮助她们在实现脱嵌的同时更好地再嵌入,应当以政府、高校等为主体,从组织、政策、制度、文化层面根本改善制约女教师发展的社会环境,减少个体再嵌的制度障碍以及依然残存的性别偏见.

    青年女博士教师个体化自我认同社会性别个体化危机

    基于扎根理论的专业学位博士教育质量评价指标辨识

    李雪辉李雯张文娟汪晟恺...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专业学位博士教育的发展亟需建立既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教育协同理论为基础,以扎根理论为方法,通过对我国现有博士专业学位的相关导师、管理者、行业参与者及博士生的深度访谈,辨识专业学位博士教育全过程的评价指标,构建了以政策规定、学生背景、求学动机、教育投入、教育产出、学生发展和市场反馈为一级指标的专业学位博士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扎根理论专业学位博士教育教育协同理论评价指标

    基于扎根理论的博士生学术生产力影响机制研究

    陈林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生产力是影响博士生学术志趣、科研热情与职业选择的关键因素,也是博士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研究通过扎根理论对"博士生学术生产力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进行质性分析发现:个体背景条件是影响博士生学术生产力的驱动力;是影响博士生学术生产力的调节力;导师指导支持与高校培养管理是博士生学术生产力的内部组织环境;学术市场环境与重要他人是作用于博士生学术生产力的外部刺激环境;且各因素彼此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共同形塑了博士生学术生产力的影响机制模型.为此,研究建议通过注重博士生背景条件的准确识别与合理利用,促进个人学术获得感的提升;引导博士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学术生产理念与认知,加强学术生产力的科研训练;完善导师培养与高校管理的组织环境,营造以学术为业的育人氛围;优化并重构学术市场环境的健康生态,拓宽学术生产力的发展空间.

    博士生博士生教育学术生产力扎根理论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何以影响博士后学术发展——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分析

    袁玉婷汪雅霜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冠疫情作为一起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所特有的紧迫性和不确定性给全球博士后的学术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基于生态系统理论,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自然》杂志2020年全球博士后调查中的留言文本进行质性研究,发现疫情之下的博士后呈现出"忙碌不堪、孤立无援、夹缝求生、心灰意冷"四种学术生存状态.以"生态系统模型"为分析框架,发现博士后与环境之间存在四幅动态互动图景:多重角色冲突消耗学术发展精力、人际交往割裂阻碍学术发展支持、外界环境变迁制约学术发展实践、制度文化约束削弱博士后学术发展志趣.建议博士后理性看待疫情带来的环境变化,努力调整心理状态、积极寻求支持;此外,需完善组织支持保障、构建良好学术环境,以帮助博士后更好地应对公共危机挑战,充分实现学术发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疫情博士后学术发展生态系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