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张黄元

双月刊

1003-7950

qhxmsyzz@qhmky.com

0971-5318387

810016

西宁市纬二路1号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Journal Chinese Qighai Journal of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s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畜牧兽医学会合办的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青海省和青藏高原地区畜牧、兽医、草原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推广成果、调查报告、兽医临床经验、动物养殖技术、生产管理经验和有关问题的专论与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围封对黄帚橐吾型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的影响

    王玉琴张千山王宏生宋梅玲...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栏封育被认为是一种快速、有效地恢复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措施.本研究以黄帚橐吾型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方法,分析围封3 年对草地群落物种重要值、植被多样性以及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旨在为黄帚橐吾型退化草地的治理恢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短期围封可提高禾本科牧草的重要值,围封后黄帚橐吾重要值明显下降,除丰富度指数显著降低外(P<0.05),其余指数变化不显著;短期围封可显著降低黄帚橐吾的地上生物量和种群密度,提高草地生产力,其中,禾本科和莎草科地上生物量明显提高(P<0.05),0~10 cm 土层的草地地下生物量明显降低.

    围封黄帚橐吾物种多样性生物量

    近红外光谱结合SIMCA算法对舍饲和放养牦牛的鉴别研究

    刘文艳项洋卞希慧吉泽宇...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保护牦牛肉在市场中的独特性和真实性,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研究以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对不同饲养模式的牦牛肉样品在全波近红外Whole-NIR(400~2 500 nm)光谱范围内结合簇类独立软模式法(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 Analogies,SIMCA)建立模型来判别牦牛肉舍饲和放养来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Whole-NIR(400~2 500 nm)光谱范围内原始光谱差异不明显,当因子数为5 时预测误差平方加和(PRESS)趋于平稳,最终无限趋近于0,NIR结合SIMCA模式识别方法得到Q-T2 分布图,类与类之间界限明显,能够将牦牛肉样品按照不同饲养模式分开聚类,模型性能优良,预测准确率高达 100%.综上所述,利用NIR结合SIMCA可实现对不同饲养模式牦牛肉真实性进行鉴别的目的.

    牦牛肉近红外光谱软独立建模分类饲养模式

    牦牛源腐败梭菌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生物学信息分析

    李淑萍韩生义阿保地刘成录...
    14-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青海果洛地区牦牛源腐败梭菌病的生物学特性,对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兽医站送检的 3 份病死牦牛脏器样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并对分离的病原菌株进行了PCR特异性扩增及系统发育树比对.结果表明,从病死牛脾脏中分离到的菌种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该菌在pH 8.0 的VF厌气肝汤中生长良好,在PH8.0 的羊血琼脂培养基上能长出光滑凸起、边缘圆润并伴有溶血现象的菌落;将分离菌纯培养物递倍稀释后经皮下注射0.2 mL昆明系小白鼠,小鼠在24h内全部死亡;从生长曲线可看出 0~2h为迟缓期,>2~14h为对数期,>14~24 h为平稳期,24 h之后开始衰退.经特异性扩增得到与预期结果相符的大小为1 300 bp的ɑ毒素条带,16SrRNA扩增得到1 450 bp的目的条带,进化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菌为腐败梭菌.经实验室分离鉴定,并结合分子生物学实验结果,确诊为牦牛腐败梭菌病,此诊断结果为该地区疫病的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牦牛腐败梭菌分离鉴定16SrRNA扩增生长曲线

    青海省牦牛乳房炎致病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高明艳曹振民屈海珠张立成...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3 月,青海省西宁市某牦牛养殖场部分牦牛出现乳房炎,为确定发病原因,从该场采集确诊乳房炎奶牛乳样15 份,进行细菌分离、纯化致病菌及PCR鉴定,并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部分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结果发现,从13 份乳样中共分离获得23 株细菌,分别为无乳链球菌(n =7)、金黄色葡萄球菌(n =8)、大肠埃希氏菌(n =4)、粪肠球菌(n =3)和蜡样芽胞杆菌(n =1).对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3 种病原菌对链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头孢噻呋和头孢拉定高度或中度敏感.研究结果提示,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是该场牦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且头孢类抗生素和恩诺沙星等可作为首选药物用于该病的防治.

    牦牛乳房炎致病菌分离鉴定混合感染药敏试验

    八眉猪精液品质分析研究

    李玉玲马元梅王伟张楠...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选择生长发育良好,年龄在1.5~2.5 岁的八眉猪公猪11 头,按常规方法采集精液,对其精液品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表明,11 头试验猪精液颜色为乳白色或浅灰色,略带腥味,公猪平均射精量为(117.34±43.27)ml,平均精子活率为65.02%±4.26%,平均精子密度为(1.52±0.7)×108 个/毫升;解冻后精子活率均≥35%,精子畸形率≤20%;对精液品质特性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精液量、精子活率、精子密度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经评定,其中一头公猪精子活率不达标,其余10 头公猪精液符合国标要求,可以进行冻精制作及作为资源保存.

    八眉猪精液品质比较分析

    不同灭鼠饵剂对青海田鼠的防治效果评价

    贺有龙冶玉萍罗雪云旦知才让...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选择"新贝奥"、C型肉毒梭菌颗粒剂和C型肉毒梭菌水剂3 种灭鼠剂,对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高寒草甸栖息的青海田鼠进行防控实验,观察不同类型灭鼠饵剂及其剂量对青海田鼠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饵剂投放7d和10d后,C型肉毒梭菌颗粒剂的防效分别为71.02%和76.41%,显著优于"新贝奥"和C型肉毒梭菌水剂;饵剂投放第15 d,C型肉毒梭菌水剂的防效为 87.78%,显著优于其他两种饵剂;在投饵 4 个月后,"新贝奥"饵剂的防效显著大于其余两种灭鼠饵剂.C型肉毒梭菌颗粒剂在短期内对青海田鼠的控制作用相对较好.

    青海田鼠灭鼠饵剂防治效果种群密度

    三种疫苗对牦牛免疫血清抗体效价监测分析

    章石楠李生庆石田李淑萍...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监测牛病毒性/黏膜病灭活疫苗、牛副伤寒灭活疫苗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对牦牛的免疫效果,本试验选取健康牦牛40 头,以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每头 4mL的剂量、牛病毒性/黏膜病灭活疫苗及牛副伤寒灭活疫苗每头2mL的剂量进行接种,并于免疫后30、60、90、120、150 和180 d后采集血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牦牛血清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病毒性/黏膜病灭活疫苗免疫保护效果较好,免疫 6 个月后能维持较高的血清抗体效价;牛副伤寒灭活疫苗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免疫抗体效价较低.本试验对免疫后抗体的监测评估为今后牦牛三种疫病的疫苗免疫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

    牦牛牛病毒性腹泻牛副伤寒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

    基于无人机低空投饵技术的高原鼠兔防控效果研究

    杨丽艳贺有龙罗雪云宋梅玲...
    35-4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无人机在不同投饵参数下对高原鼠兔的防控效果,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雷公藤甲素颗粒剂、C型肉毒梭菌毒素颗粒剂、C型肉毒梭菌毒素水剂和D型肉毒梭菌毒素水剂4 种灭鼠剂对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高寒草甸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进行了不同飞行参数投饵研究.结果表明,饵剂投放7d和4 个月后,使用无人机投放C型肉毒素颗粒剂的最优飞行高度、速度和舱门开合度为11 m、7 m/s、59%,投饵量为 3.00 kg/hm2,而投放D型肉毒素水剂的最优飞行高度、速度和舱门开合度为14 m、11 m/s、50%,投饵量为4.50 kg/hm2;使用无人机投放C型肉毒素水剂的最优飞行高度、速度和舱门开合度为17m、7 m/s、41%,最优投饵量为 3.00 kg/hm2,投放雷公藤颗粒剂的最优飞行高度、速度和开合度为17 m、9 m/s、68%,投饵量为3.38 kg/hm2;使用无人机投放C型肉毒素颗粒剂的防治效果(92.67%)高于投放 D 型肉毒素水剂(89.60%)、C 型肉毒素水剂(88.19%)和雷公藤颗粒剂(79.28%).综合评估无人机投饵的防效和药物成本,建议在高原鼠兔极度危害区采用无人机投放C型肉毒素颗粒剂进行防控,迅速降低其种群密度,而在轻中度危害区采用无人机投放雷公藤颗粒剂,这样既降低了高原鼠兔的种群密度,也避免了由于C型肉毒素等灭鼠剂的"种群清除式"灭杀而导致的食物链失衡.

    高原鼠兔灭鼠饵剂无人机飞行参数

    高原地区海兰褐蛋鸡产蛋期自配复合预混料配方的筛选试验

    张焕邦李春花樊世青保生德...
    43-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获得高原地区海兰褐蛋鸡的最佳复合预混料配方,本试验选用海兰褐蛋鸡10 000 羽,将其随机分为4 组,每组2 500 羽,试验组A、B、C分别饲喂低、中、高营养水平的自配预混料,对照组D饲喂商品料,并统计各组18~60 周龄的产蛋量、产蛋率、平均蛋重及死淘率.结果表明,A组产蛋量、产蛋率、平均蛋重及成活率均最高;C组在产蛋量、平均蛋重和累计死亡率方面均优于D组和B组;B组仅产蛋率较高,累计死亡率排在第2.在海兰褐蛋鸡无抗养殖中,A组的复合预混料配方是最佳配方.

    海兰褐蛋鸡高原地区自配复合预混料优化

    不同品种绵羊的细管冻精解冻质量检测分析

    马元梅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8 个不同品种羊(引进品种2 个,本地品种 4 个,培育品种 2 个)的细管冻精,进行外观、剂量、精子活力、前向运动精子数和精子顶体完整率指标的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各细管冻精外观均完好,符合生产标准;剂量检测值为(0.21±0.01)mL,均符合国家标准(≥0.18 mL);精子活力为(37.50%±1.70%)~(51.0%±3.70%),其中,陶赛特羊精子活力值最高,黑裘皮藏羊精子活力值最低;前进运动精子数为≥3×107 个,符合国标;精子顶体完整率为(71.90%±1.13%)~(81.23%±1.0%),其中,西藏(草地型)羊精子顶体完整率最高,陶赛特羊精子顶体完整率最低.8 个品种的羊冻精在解冻复苏后各项指标均达到配种生产要求.引进品种的精子活力比本地品种高,前进运动精子数和顶体完整率等其他指标有高有低.

    绵羊冻精精子活力精子顶体完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