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鲁护理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鲁护理杂志
齐鲁护理杂志

刘岩

半月刊

1006-7256

qlhlzzs@163.com

0531-88591031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齐鲁护理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Qilu Nurs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守党和国家关于出版工作的法令、法规和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时反映护理学科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护理学术水平的提高。全国各级医疗和机构医护人员及科研机构工作人员为主要读者群。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个体化系统营养支持联合阶段式认知行为干预在食管癌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胡燕冯云飞刘明慧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系统营养支持联合阶段式认知行为干预在食管癌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1 日~2023 年 1 月 1 日收治的 150 例食管癌放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7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个体化系统营养支持联合阶段式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营养状况[包括血清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蛋白(TP)]、生活质量[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QOL-C30)]、不良事件、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负性情绪[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焦虑敏感指数量表(ASI)、恐惧视觉模拟评分法(FAVS)],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Hb、PA、ALB、TP、EORTC-QOL-C30、ESCA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BDI、ASI、FAV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系统营养支持联合阶段式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食管癌放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负性情绪,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和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个体化系统营养支持阶段式认知行为食管癌放化疗营养状况生活质量满意度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与激光治疗对老年DME患者的影响

    管姣姣赵慧李淑婷王红...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激光治疗对老年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焦虑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1 年 6 月 1 日~2022 年6 月1 日接受治疗的91 例DME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5 例(45 眼)和研究组 46 例(46 眼),两组实施相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实施视网膜格栅样光凝治疗,研究组实施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FT)、焦虑状况[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及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CLVQOL)]。结果:治疗 6 个月后,两组BCVA、CFT、STA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 6 个月后,两组CLVQOL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P<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与单纯激光治疗相比,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对老年DME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消退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老年患者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治疗激光光凝焦虑生活质量

    穴位刺激结合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对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的影响

    戴薇薇王建新陈培珍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穴位刺激结合早期口腔运动干预对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吸吮技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 2020 年 9 月1 日~2021 年 6 月 30 日收治的 120 例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穴位刺激结合早期口腔运动干预,直至早产儿完全经口喂养;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经口喂养能力[采用早产儿经口喂养准备量表(PIOFRA)]、吸吮功能变化[采用口腔运动评估量表(NOMAS)],经口喂养进程、体重增长情况、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PIOFRA中胎龄矫正、口腔姿势、口腔反射、行为状态、非营养性吸吮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完全经口喂养时(T2),观察组正常型、失调型及障碍型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每日摄入奶量占比及喂养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住院期间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 6 月龄时神经系统发育正常例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发育异常例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刺激结合早期口腔运动干预能够提高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经口喂养能力及吸吮功能,改善经口喂养进程及效率,有利于早产儿体重的增长及神经运动系统发育。

    穴位刺激口腔运动干预经口喂养困难早产儿吸吮功能生长发育

    中医特色护理配合穴位贴敷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张富梅王蕾李瑞华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配合穴位贴敷在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 2022 年 3 月 1 日~2023 年 3 月1 日收治的150 例中风后S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0 例,均实施常规护理,其中A组给予穴位贴敷,B组给予中医特色护理,C组给予穴位敷贴联合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三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上肢功能[采用简化版Fugl-Meyer 评分量表(FMA)]、负性情绪[采用沃里克-爱丁堡积极心理健康量表(WEMWBS)、焦虑自评量表(SAS)]、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和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 2、4 周,三组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C组低于A、B组(P<0。05,P<0。01);干预后,三组FMA、ADL量表、SF-36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C组高于A、B组(P<0。05,P<0。01);干预后,三组WEMWB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C组低于A、B组(P<0。05,P<0。01)。结论:将中医特色护理配合穴位贴敷应用于中风后SHS患者护理中,可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同时对疼痛程度、负性情绪的减轻具有积极作用,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中医特色护理穴位贴敷中风肩手综合征生活质量

    高热惊厥患儿并发心肌损伤的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陈春王佳丽周璋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高热惊厥患儿并发心肌损伤的高危因素,并给予护理对策。方法:回顾 2022 年 10 月 1 日~2023 年 2 月 1 日收治的 245 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心肌损伤分为异常组和良好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s回归分析高热惊厥患儿并发心肌损伤的高危因素,探讨护理对策。结果:245 例患儿中 149 例并发心肌损伤,发生率为 60。82%;两组患儿年龄、体温峰值、家族史、惊厥类型、发作类型、24 h内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WBC)、血钙、血钠、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血红蛋白(Hb)、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温峰值、家族史、惊厥类型、发作类型、24 h内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血钙、血钠、CK-MB、LDH、Hb是并发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热惊厥患儿并发心肌损伤的高危因素较多,临床护理过程中应针对患儿情况分级对症干预,减轻患儿心功能损害。

    儿童高热惊厥心肌损伤Logistics回归分析护理对策

    辨证行为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赵松伟董洋李亭汝段昌伟...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辨证行为疗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 1 日~2023 年 1 月 1日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 106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辨证行为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创伤后成长[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及认知情绪调节情况[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CERQ)]。结果:干预后,两组PTGI中个人力量、人际关系、精神变化、欣赏生活、新的可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CD-RISC中坚韧、自强、乐观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CERQ中积极情绪调节策略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消极情绪调节策略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行为疗法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和心理弹性水平,并改善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

    辨证行为疗法血液透析创伤后成长心理弹性认知情绪

    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自护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丁蕾韩金丽朱庭琰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自护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1 日~2022 年 6 月 30日收治的 60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自护模式,于入院当日、出院前 1 d比较两组血压指标[包括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自我护理能力[采用丹尼斯自我护理测评量表(DSCAI)]及行为依从性[采用高血压患者行为依从性量表(CHPS)]。结果:出院前 1 d,两组DSCAI评分高于入院当日(P<0。05),DBP、SBP 及CHPS评分均低于入院当日(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自护模式能够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提升其自我护理能力和行为依从性。

    Orem自护理论的自护模式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自我护理能力

    帕金森病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现状及希望水平相关性分析

    刘丽陈中祥刘春蕾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帕金森病(PD)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从而为患者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 2022 年 11 月 1 日~2023 年 9 月 1 日收治的 86 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Herth希望量表、功能锻炼依从性问卷进行现状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总分为(37。21±5。87)分,希望水平总分为(32。78±2。77)分,希望水平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与功能锻炼依从性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功能锻炼依从性在性别、受教育程度、人均月收入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功能锻炼正向因素为采取积极的行动、对现实和未来的积极态度(P<0。05)。结论:PD患者希望水平和功能锻炼存在正相关性,功能锻炼依从性水平较低,希望水平处于中高水平,因此,医护人员帮助患者进行积极心理建设的同时,应督促进行功能锻炼,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帕金森病功能锻炼依从性希望水平

    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早产儿VAP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

    李楚于艳顾敏朱晨...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机械通气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危险因素,寻求对应的预防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 2020 年 1 月 1 日~2023 年 1 月 1 日诊治的 90 例RDS机械通气早产儿进行资料分析,以发生VAP的35 例RDS机械通气早产儿为观察组,未发生VAP的 55 例为对照组,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分析诱发RDS机械通气早产儿出现VA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预防策略。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 min新生儿Apgar量表评分、RDS分级、重复插管次数、有创通气时间、拔管后无创通气时间为RDS机械通气早产儿出现VAP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DS分级、重复插管次数、有创通气时间、拔管后无创通气时间为导致RDS机械通气早产儿V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影响因素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01、0。861、0。768、0。773,敏感性较高。结论:RDS机械通气早产儿VAP的发生可能与RDS轻重程度、通气时间及重复插管次数有关,因此,应继续优化护理流程,强化临床治疗效果。

    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预防

    多维度协同护理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影响

    郑瑶薛燕赵艳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维度协同护理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的影响。方法:2020 年 3 月 1 日~2023 年 3 月 31 日选取 350 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 175 例,对照组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多维度协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排尿情况、尿失禁程度[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ICI-Q-SF)]、生活质量[采用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日间、夜间排尿次数及尿失禁次数均少于护理前(P<0。01),且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ICI-Q-SF中漏尿频率、漏尿量及尿失禁对生活的影响力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I-QOL中行为限制、心理功能、社会障碍及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开展多维度协同护理,可有效改善其尿失禁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较高。

    脑卒中尿失禁多维度协同护理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