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鲁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鲁医学杂志
齐鲁医学杂志

双月刊

1008-0341

qdyxqk@vip.163.com

0532-82991350;82991320;13808966339

266021

青岛市登州路38号

齐鲁医学杂志/Journal Medical Journal of Qilu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青岛大学医学院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联合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报道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祖国医学等学科领域的先进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张亚丁晓于宁陈红华...
    379-381,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对脑胶质瘤预后判断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150例高分级脑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软件分析各因素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x2=21.74,P<0.05)、术前抽搐(x 2=9.76,P<0.05)、肿瘤病理分级(x 2=7.64,P<0.05)、术后放疗(x 2=21.79,P<0.05)、术后化疗(x 2=31.52,P<0.05)以及肿瘤分子标志物IDH1突变状态(x 2=33.79,P<0.05)与高分级脑胶质瘤病人术后复发有关;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4.29,95%CI=2.05~8.97,P<0.05)、术后放疗(OR=2.81,95%CI=1.24~6.37,P<0.05)、术后化疗(OR =7.69,95%%CI=3.04~19.44,P<0.05)、IDH1突变状态(OR=5.51,95%CI =2.64~11.49,P<0.05)是高分级脑胶质瘤病人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50岁、术后未行放化疗、IDH1野生型是高分级脑胶质瘤病人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神经胶质瘤复发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SPECT/CT骨断层显像对恶性肿瘤病人腰椎骨盆病变鉴别诊断价值

    赵莉袁明刚孔宁宁李杰...
    382-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99 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 SPECT/CT骨断层显像对恶性肿瘤病人腰椎骨盆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35例99Tcm-MDP全身骨显像(WBS)发现腰椎和骨盆放射性异常的恶性肿瘤病人行相应部位SPECT/CT骨断层显像,获得SPECT/CT骨断层显像的资料,由2名有经验的高年资核医学医师共同阅片,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最终诊断.计算WES和SPECT/CT骨断层显像能明确诊断为良恶性和不能明确诊断的病灶百分比,并进行比较.结果 135例病人,WBS发现病灶215处,能明确诊断的病灶150处,其中良性病灶130处,肿瘤骨转移病灶20处,占69.77%(150/215);SPECT/CT骨断层显像发现病灶234处,能明确诊断的病灶230处,其中良性病灶180处,肿瘤骨转移病灶50处,占98.29% (230/234).SPECT/CT骨断层显像对恶性肿瘤病人腰椎骨盆病变明确诊断率明显高于WBS,差异有显著意义(x 2=70.09,P<0.05).最终随访结果显示,腰椎和骨盆234处病灶中共182处为良性病变,其中以退行性病变最多见,良性骨肿瘤少见;肿瘤骨转移较少见,占22.22%(52/234).结论 恶性肿瘤病人腰椎骨盆病变SPECT/CT骨断层显像能够比WBS发现更多的病灶,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骨肿瘤脊柱疾病肿瘤转移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血清肿瘤标记物在早期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罗向晖田伟豆亚伟戴云...
    386-387,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血清肿瘤标记物在早期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早期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病人6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肺部实性病灶病人6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病人进行肿瘤标记物检测,比较肿瘤标记物三联、四联检测的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病人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21-1 (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 =19.985~46.924,P<0.01).对小细胞肺癌病人肿瘤组织中CEA、CYFRA21-1、NSE、CA125等肿瘤标记物的三联、四联检测结果显示,四联检测的阳性率较高,达到85.71%.结论 血清肿瘤标记物在早期小细胞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多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小细胞肺癌的早期检出率.

    癌,小细胞肺癌胚抗原角蛋白质类磷酸丙酮酸水合酶抗原,肿瘤相关,碳水化合物诊断

    宫颈鳞癌组织Akt/mTOR信号通路表达及意义

    杨秀凤费晓璐吕红梅马会清...
    388-3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Akt/mTOR信号通路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60例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60例宫颈癌组织中蛋白激酶B(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组织中p Akt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0%、46.67%、80.0%,官颈癌组显著高于CIN组和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意义(x2=24.002,P<0.01).p-mTOR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0%、55.0%、88.3%,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 =36.859,P<0.05).p-Akt、p-mTOR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x2 =4.043~9.378,P<0.05),而与分化程度、术后复发无关(P>0.05).宫颈鳞癌组织中p-AM与p-mTOR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762,P<0.01).结论 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在官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有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癌转移的新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宫颈肿瘤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肿瘤转移

    HR-HPV检测对宫颈TCT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病人分流的价值

    刘洁张萌萌党受琴付海洋...
    391-393,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病人分流中的应用.方法 对1 862例妇女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其中诊断为ASCUS的病人均进行HR-HPV检测及阴道镜病理活体组织学检查.结果 有196例诊断为ASCUS,阳性率为10.5%.ASCUS女性中HR-HPV阳性率为31.1%,其中年龄≥35岁组的阳性率(73.3%)高于<35岁组(12.5%),差异有显著性(x 2 =71.9,P<0.01);HR-HPV感染与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关系密切(x 2=42.4,P<0.O1),且二者在年龄<35岁组及≥35岁组均具有关联性(x 2 =4.8,P<0.05;P=0.018).≥35岁组ASCUS病人的HR-HPV感染率及病理诊断阳性率均高于<35岁组(x2 =65.52、39.01,P<0.01).结论 HR-HPV检测阳性的ASCUS人群建议行阴道镜活检,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相应病变;HR-HPV检测阴性的ASCUS人群,建议定期行TCT并随诊.

    人乳头瘤病毒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恶性肿瘤效果比较

    李方舟张桂铭宋英英李斌...
    394-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RALRN)以及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RLRN)对肾恶性肿瘤的效果,探讨机器人手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泌尿外科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的肾恶性肿瘤病人44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RALRN组21例和RLRN组23例.对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天数、术后引流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2.092~2.508,P<0.05).结论 RALRN是治疗肾恶性肿瘤的安全、可靠的术式.

    肾肿瘤机器人腹腔镜检查肾切除术

    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对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及术后生活质量影响比较

    王琼育林伟民李凡李富...
    397-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对食管癌病人围手术期及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7月-2012年7月于我科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10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管状胃组57例、全胃代食管组48例,比较两组病人围手术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3年病人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管状胃组病人围手术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33.33%)低于全胃代食管组病人(56.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 2=5.559,P<0.05).管状胃组病人术后6个月、18个月、3年时的QLQ-C30评分均高于全胃代食管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084,P<0.05).管状胃组病人术后6个月、18个月、3年时的体力状况、恶心、吞咽困难、泛酸、呼吸困难评分均高于全胃代食管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01~5.514,P<0.05).管状胃组病人术后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呈高于全胃代食管组病人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管状胃与全胃代食管消化道重建方式对病人的预后影响差异不明显,但行管状胃代食管术病人的生活质量较高,具有一定的优势.

    食管肿瘤围手术期胃肠道生活质量

    缺血性结肠炎误诊误治险致肠穿孔1例

    吴雅鋆胡团敏
    400页

    结肠炎,缺血性误诊结肠炎,溃疡性肠穿孔

    乳癌组织P53蛋白和Ki-67抗原表达及临床意义

    侯红方堃陈耀坤王炳高...
    401-403,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乳癌组织P53蛋白和Ki-67抗原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乳癌组织和5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P53蛋白和Ki-67抗原的表达.结果 乳癌组织P53蛋白和Ki-67抗原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x 2=4.854、6.047,P<0.05);P53蛋白和Ki-67抗原在TNMⅢ组的表达明显高于TNM Ⅰ~Ⅱ组(x 2=4.679、11.360,P<0.05),腋窝淋巴结阳性组的表达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阴性组(x 2=11.081、6.109,P<0.05);Ki-67抗原在术后复发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术后未复发组(x 2=5.403,P<0.05),P53蛋白的表达在术后复发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Ki-67抗原在组织学分级3级组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组织学分级1~2级组,差异有显著性(x2=7.760,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乳癌组织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乳癌组织P53蛋白和Ki-67抗原的表达有显著正相关性(r=0.286,P<0.05).P53蛋白和Ki-67抗原表达阴性的病人5年生存率优于表达阳性者,差异有显著性(x 2=6.862、7.963,P<0.05).结论 P53蛋白和Ki-67抗原在乳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乳房肿瘤肿瘤抑制蛋白质P53Ki-67抗原免疫组织化学

    原发性额顶骨内上皮细胞型脑膜瘤CT和MRI表现

    邓文林黎福明
    404-406,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额顶骨内上皮细胞型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例原发性额顶骨内脑膜瘤病人的CT和MRI表现,并结合病理学特征以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病理检查显示,6例肿瘤均为上皮细胞型脑膜瘤,为WHO Ⅰ型;病灶均单发,位于额顶骨内,呈膨胀性生长.CT平扫病灶呈高密度,密度均匀;MRI表现为等T1等T2信号为主,信号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性强化,其中5例病灶相邻脑膜受推压、增粗,强化明显,4例病灶见脑膜尾征.结论 良性额顶骨内脑膜瘤CT及MRI征象缺乏特异性,最终确诊须依靠病理学检查.

    脑膜瘤颅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