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李维

双月刊

1008-2638

tel2738210@163.com

0452-2738210

161006

齐齐哈尔市文化大街42号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持原有特色,大胆探索学术难点和理论热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多元价值与理路

    侯钰婧
    102-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各族人民分口分布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特别是城市的民族构成更加丰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大好发展机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与担当.高校所具有的空间便利性、结构多元性、职能延展性,为其构筑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空间、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重要场域.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地位、完善相关教育制度建设、增进多民族学生群体的交互机会、推进多元主体的协同共进,充分发挥高校之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价值意义.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普通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陆游诗歌中的"泛舟"事象探析

    冯兰凤殷学明
    107-11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歌的叙事传统在抒情传统这一主流话语的遮蔽下并未得到充分的关注,然而"事"在古典诗歌中却从未缺席."泛舟"是陆游诗歌中常见的事象之一,摇曳着丰富立体、鲜活多姿的形态:舟由于避暑、归家、任职等不同的"事"生发出闲适、兴奋、孤独等不同的"情";从文学地理学角度出发,陆游有关"泛舟"事象的诗歌包含注重时间性和空间性的三种不同的形态;不论是人对自然的观照还是对自我的审视,其建构起的诗学价值依然历久弥新.对陆游"泛舟"的考察和分析,显示出事象研究的可行性,使古典诗歌中更为深层和复杂的内涵获得微观的揭示.

    陆游泛舟事象

    张竹坡与明清小说文法理论的新发展

    张永葳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清通俗小说文法论在明末清初金圣叹、毛伦毛宗岗父子、张竹坡等人的手中得以建构与发展.张竹坡在金圣叹的基础上发展了小说文法论,从创作论的角度反向拆解《金瓶梅》的文法,还原作者的构思,注重文法在小说情节推进中动态照应的文章之美,揭示出了《金瓶梅》复合单线乃至初步网状叙事结构,这是其在小说文法论建构上的贡献.张竹坡的文法论建构推动了清代通俗小说的创作和批评,催生出了《红楼梦》的网状叙事结构这一璀璨的明珠.

    张竹坡文法论金瓶梅网状叙事

    论小说《金谷银山》的乡村现代化书写

    柳应明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仁山的长篇小说《金谷银山》秉持现实主义精神,立足乡村实际,在乡村振兴的战略大背景下,谱写了一曲乡村现代化的壮丽画卷.小说中的白羊峪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探索了绿色环保的生态农业之路,并谋求全体村民的共同富裕,与城市之间建立起互惠互融的关系,进行了汲古创新的文化建设.《金谷银山》中的乡村现代化书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写照.

    《金谷银山》中国式现代化乡村现代化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西域谪戍见闻书写研究

    孙亚茹赵佳
    120-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录了颇多其谪戍期间的西域见闻经历,对西域自然风情中的气候地貌、动植物生态,以及西域社会风貌中的社会构成与管理、民俗信仰等方面皆作了细致描绘,反映了十八世纪西域的自然、社会文化风貌,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和史料价值.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谪戍

    "煞"字谓词性用法的产生动因

    李美澄
    124-129,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煞"是中古近代白话中常出现的甚辞,用法可归为补语、状语、谓语三种,其中"煞"的谓词性用法主要出现在特定的语境,即携带句尾的韵律重音和程度副词作补语时,在这些语用推理条件下产生歧解性结构,从而导致重新分析,产生逆语法化现象,故产生谓词性用法.

    逆语法化程度副词甚辞

    契合义结构"好巧不巧"的句法和语义特征

    王燕
    130-134,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好巧不巧"字面上"好巧"与"不巧"存在语义矛盾,实际上表达了"巧合"的意义,属于契合义结构.文章从句法功能、语义特征讨论了该结构的性质,并分析了其语法化过程.从语义看,"好巧不巧"包含[+巧合][+反预期]义,少部分用例反预期义消失,只表达巧合义,有词汇化倾向但不彻底.从句法功能看,"好巧不巧"向话语标记过渡,但语法化程度不高,还有大量在句中做状语的用例.类似结构"好死不死"也通过矛盾的语义,表达了[+巧合]和[+反预期]义,不过语义透明度低,负面色彩明显,语法化更彻底,是"好巧不巧"类推的结果.

    好巧不巧巧合性反预期性词汇化语法化好死不死

    负面情态构式"一V了之"的构式化与语义分析

    申佳丽曾传禄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V了之"是负面情态构式.构式化方面,经历了由"以+X+了之"到"以+一V+了之"再到"一V了之"的演变过程.受求简心理的影响,变量"X"稳定为常量"一V","一V"较"X"更加简便,"以+X+了之"稳定为"以+一V+了之";受类推作用和经济原则的影响,"以"字省略,"以+一V+了之"最终简缩为"一V了之"构式.语义方面,"一V了之"的语义有属于行域的"简单解决"义;有属于知域的"无奈而择"义、"漠不关心"义和"推卸责任"义;有属于言域的"规劝"义.

    一V了之语义负面情态三域

    盘锦方言中的比拟性否定构式"我看你像(个)N"研究

    张明辉闫语萌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看你像(个)N"构式在盘锦方言中普遍使用,表示对他人要求、建议的拒绝或对他人观点的反驳.该构式以非常规性比拟为表现形式,这种比拟方式不以两者的相似性为基础,是构式否定功能的来源,这与其非常规属性、方言特性的影响均相关.因此,盘锦方言中的"我看你像(个)N"构式是比拟性否定评价构式.相似构式"你看我像不像(个)N"与该构式表达功能大体相似,但能够进入两构式的"N"、后接句式、具体表达功能、语气等方面均有差别.

    盘锦方言比拟性否定构式"我看你像(个)N"判定条件表达功能

    论英语课堂生生会话语境的他人重复互动模式

    张廷群张美玲
    146-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高校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话语分析为研究工具,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生生会话语境他人重复的互动模式和建构支架的意义.研究发现,英语课堂生生会话存在四种他人重复互动模式.以社会认知和支架理论为视角讨论了其分布特征、成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和实践意义.研究表明,会话中他人重复有利于促进互动;合作模式和专家/专家模式有利于形成支架的最佳效益;良好的社会认知环境有利于单一支架模式向双向支架模式发展.

    互动模式他人重复支架生生会话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