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林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林业
热带林业

杨众养

季刊

1672-0938

rdly65900447@yahoo.com.cn

0898-36396753

571100

海南省海口市凤翔路118-1号省林科所

热带林业/Journal Tropical Forestry
查看更多>>本刊为海南省林学会、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林业综合刊物。主要读者对象为林业科研、教学工作者、管理部门及广大林业战线职工等。主要刊登林业方面的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综述与述评、科技信息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海南麂日活动节律研究

    丁伟方宗文文卓玉李佳灵...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设置 50 台红外相机,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内的海南麂进行了 5 年的监测(2015 年 3月至 2020 年 2 月),综合分析所有拍摄到的海南麂照片.采用日活动差异指数α、昼夜指数β、季节性活动强度指数γ等 3 个参数,对海南麂的活动节律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计算了同一领域内海南麂和野猪活动节律的重叠程度.研究结果如下:(1)各月份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不存在显著差异(t=0.001,df=11,P<0.05).一天之中,海南麂活动的高峰集中出现在 6∶00~10∶00 和 16∶00~18∶00,峰值分别是 7∶00 和 17∶00,呈典型的双峰型.(2)在各个月份中,昼行性指数的并未发现明显差异(t=0.610,df=11,P>0.05).同时,β的平均值为 0.68,大于或等于0.54(13/24),表明五指山片区内的海南麂呈昼行性生活.(3)在不同季节类别中,季节性活动强度指数γ存在显著差异(χ2=12.028,df=3,P=0.007,P<0.05).(4)海南麂和野猪的活动时间重叠系数为 0.82,日活动节律曲线存在显著差异(△4=0.82,P=0.002,P<0.01),说明它们的活动时间有明显的不同,表明两者活动时间有显著的分化.

    海南麂红外相机技术日活动节律

    广东怀集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

    何敏琪宋玉龙施文清王小良...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厘清广东怀集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区系及多样性,利用夹捕法在保护区多种生境内布设 15 个大样点,共置夹子 980 个,进行啮齿目和劳亚食虫目动物调查,共采样捕获个体 58 只,15 号样点附近捡获 1只路杀褐家鼠.劳亚食虫目未捕获任何物种,啮齿目捕获 1 科 4 属 6 种.结合历史资料记载、野外调查与红外相机监测结果,共记录啮齿目 5 科 14 种、劳亚食虫目 2 科 3 种.通过日栖息地调查、夜栖息地调查和网捕法调查翼手目动物,该次共调查到 18 种蝙蝠,隶属于翼手目的 3 科 6 属.其中,菊头蝠科 1 属 3 种,占比 16.7%;蹄蝠科 1 属 2 种,占比11.1%;蝙蝠科4 属 13 种,占比 72.2%.保护区优势种为中华菊头蝠、中蹄蝠.该次调查到的 18 种蝙蝠均为食虫蝙蝠.

    大稠顶省级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边界河流浮游生物群落调查及多样性分析

    周梦君陈英转潘亮詹才驰...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选取环绕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边界典型的河流,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明确边界河流的浮游生物资源分布.通过开展边界河流的浮游生物水生生态调查,统计浮游生物的数量特征,探讨边界河流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浮游生物共调查鉴定出浮游植物 7 门,植物数量为 807 个(硅藻门 416、蓝藻门 114、绿藻门 126、甲藻门 45、隐藻门44、裸藻门 33 和金藻门 29);浮游动物共鉴定出 5 类,动物数量为 564 个(原生动物 109、轮虫类 249、枝角类 88、甲壳类 29、桡足类 89).浮游植物以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主导,平均生物密度为 0.420×106 ind./L和 0.040×106 ind./L,平均生物量为 0.83 mg/L和 0.05 mg/L,居于领先地位;浮游动物属轮虫类最为活跃,平均生物密度高达 129.430 ind./L,平均生物量为 0.14 mg/L,仅次于桡足类(0.11 mg/L).浮游生物在不同河流中的生物多样性变化明显,其中计架河的浮游植物多样性(Shannon、Simpson、Pielou指数)均高于其他河流,相反,南渡江的多样性均较低,与浮游动物呈现负相关关系(南渡江的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河流,计架河的多样性均较低).研究可丰富区域内的浮游生物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本底数据,为保护管理提供方向.

    河流断面浮游生物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林区海南山鹧鸪的活动规律

    黄祝礼颜文博曾治高薛少亮...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南山鹧鸪是海南岛山地特有物种.研究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林区布设了 160 台红外相机,从2020 年 10 月至 2023 年 10 月对海南山鹧鸪持续监测,基于红外相机数据分析其活动规律.研究共在 32 台红外相机上获得海南山鹧鸪的独立有效照片 76 张,包含雨季 39 张、旱季 37 张.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山鹧鸪的日活动节律呈现明显的昼行性,旱季有晨昏两个活动高峰,雨季具有 3 个活动高峰;卡方检验显示各月份的活动强度没有显著差异.海南山鹧鸪单独活动、成对活动和集群活动分别占到了总量的 50.0%、30.3%和 19.7%.由此可见,尖峰岭林区海南山鹧鸪的活动规律可能受到种间竞争、气候、人类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山鹧鸪的保护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海南山鹧鸪活动节律红外相机尖峰岭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公园空间适宜性评价

    罗威吴军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园空间适宜性评价对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湛江市北桥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AHP-熵权法模型,结合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方法,从公园环境适宜性、综合使用适宜性、公园安全适宜性和人群心理适宜性 4 个维度,选取了 16 项评价指标,构建综合性的公园空间适宜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公园环境适宜性和人群心理适宜性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最高,分别为 37.50%和 37.10%;在二级指标中,交通通行安全、环境噪音控制和植物种类的丰富度权重较高.基于评估结果,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建议,为提升湛江市北桥公园的空间品质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公园空间博弈论组合赋权适宜性

    烟台市森林质量评价研究

    刘成杰吕少杰李海勇王斌...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烟台市 30 块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以样地森林质量为目标层,以林分稳定性、林分生产力、森林生态效能为评价准则层,以单位面积乔木株数、森林健康程度、郁闭度、树种结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土层厚度、单位面积蓄积量、生物多样性保育价值量、植被碳密度等为评价指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综合评价森林质量.结果表明:林分生产力是评价森林质量的主导因素;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树种结构综合权重最大,占总权重的 0.6181,是评价森林质量的重要因子.从总体上看,样地森林质量集中分布在"一般"和"较差"等级,分别占总样地的 36.67%和26.66%,通过精准提升森林质量,进一步优化林分结构,调整树种组成,全面提高森林质量.

    森林质量评价层次分析法烟台市

    海南新盈红树林自然恢复的群落演替

    刘顿周佳逸陈春莲李虹柯...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中受到人为干扰的生境——退出的养殖塘(简称退塘)中自然恢复的红树林植物群落的演替进行研究,试图探究红树林自然恢复的植物群落演替机理.研究结果显示,退塘自然恢复的红树植物群落形成的恢复演替序列中,演替初期红树植物快速生长,后期的红树植物缓慢生长、群落结构相对稳定,物种由少增多,植物群落演替序列:白骨壤+桐花树→白骨壤+红海榄+桐花树→多种红树物种共存.退塘周围自然红树植物群落对退塘的红树林恢复有影响,且不同演替阶段受到周围的自然红树植物群落影响作用不同.退塘自然恢复演替 10 年~12 年后红树植物群落接近演替后期.研究可为合理利用红树林自然恢复方式,促进红树林湿地的生态恢复,为提高红树林湿地的生态效益提供依据和参考.

    退塘红树林自然恢复群落演替

    以米蛾卵为寄主高效扩繁广赤眼蜂技术研究初报

    陈龙舟冼子耀王祥
    9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室内用米蛾卵接广赤眼蜂,研究了不同装置下不同接蜂时长广赤眼蜂寄生羽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指形管中广赤眼蜂的寄生率明显大于其他装置.在指形管中用米蛾卵扩繁广赤眼蜂,最大繁殖倍数为 6;接蜂 1h与接蜂2h、4h、8h在寄生率、羽化率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米蛾卵高效扩繁广赤眼蜂

    湖南省国有林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情况研究

    张敏赵正萍颜学武邬颖...
    97-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阐述了目前湖南省国有林场森林防火面临的严峻形势,主要包括极端天气导致森林火灾高发、可燃物载量过大、易燃树种占比偏高,以及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加大.通过对湖南省 216 个国有林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以下问题: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不够完善、瞭望塔(台)未发挥应有作用、无人机巡护系统尚未建立、队伍老龄化问题突出、扑火装备不足、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和防火基础设施薄弱.文章针对性提出了提高预警监测能力、加强森林消防队伍能力建设和完善防火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建议.

    国有林场严峻形势森林防火体系调研

    黄野螟绿色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研究

    彭燕琼陈龙舟肖宁刘卫宏...
    101-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林间通过卵期释放广赤眼蜂、幼虫期释放广斧螳的措施进行黄野螟绿色综合防治技术试验.(1)绿色综合防治处理:在黄野螟卵期释放广赤眼蜂,每隔 3d释放 1 次,连续释放 3 次;在幼虫期释放广斧螳 6 龄若虫 1 次;(2)对照处理:幼虫期喷洒 5%氯氰菊酯 1000 倍液.处理后进行为期 4 个月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绿色综合防治处理的平均黄野螟幼虫虫口密度为 22.5 头/株,沉香树平均失叶率为 8.75%;与对照处理的平均黄野螟幼虫虫口密度 17.5 头/株和沉香树平均失叶率 5%相比,均无显著差异.释放广赤眼蜂和广斧螳的绿色综合防治黄野螟效果与喷洒化学药剂无异,且能有效减少农药用量,提升林地昆虫物种多样性.

    沉香树黄野螟绿色综合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