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余新炳

月刊

1672-3619

xulyw@tom.com

020-8733319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

热带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办,中山大学中山医院寄生虫学研究所,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承办,编委会由全国及香港知名的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十余位专家组成,发行全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及卫生医疗部门及港澳、台湾、英美地区。本刊专业论文起点高,质量优,印刷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童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病原学特点和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唐洪侠李文辉吴文娟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病原学特点、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河北省儿童医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22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37)及预后良好组(n=85),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病毒性脑膜炎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122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中,93例为单一病毒特异性IgM阳性,以人类肠道病毒(HEV)-IgM阳性为主;29例为多种病毒特异性IgM阳性,以HEV+单纯疱疹病毒(HSV)-IgM阳性为主;患儿年龄主要集中于5~9岁,以男性患儿为主,疾病多发于夏季及秋季,临床表现为发热,部分患儿伴有头痛、精神萎靡、昏迷及嗜睡等症状,多数患儿脑电图正常.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在发热持续时间、精神萎靡、昏迷、嗜睡及脑电图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181、9.919、47.496、13.735、6.724,P均<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热持续时间≥15 d(OR=2.162,P=0.007)、精神萎靡(OR=2.085,P=0.005)、昏迷(OR=2.622,P=0.001)、嗜睡(OR=2.241,P=0.002)及脑电图异常(OR=1.978,P=0.003)均为病毒性脑膜炎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病毒性脑膜炎的病原体以HEV为主,集中于5~9岁患儿,多发于夏秋季,患儿预后主要受发热持续时间、精神萎靡、昏迷、嗜睡及脑电图的影响.

    病毒性脑膜炎儿童病原学

    NLR和血生化指标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侯伟张丽君王亚坤贾美轩...
    55-5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生化指标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中的动态变化,分析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1年3月河北省儿童医院入院诊断为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70例,根据预后分为治愈组(n=57)与病死组(n=13).获取病程第1、2周NLR值、血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患儿中13例(18.6%)死亡,57例(81.4%)治愈.组间比较:病死组与治愈组相比,病程第1周NLR、ALT、AST、LD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程第2周病死组NLR、ALT、AST、LDH水平显著高于治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067、-2.109、-3.000、-4.660,P均<0.05).组内比较:治愈组第2周NLR水平较第1周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04,P<0.05),AST、LDH水平较第1周无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死组第2周NLR水平较第1周无显著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T、LDH水平较第1周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95、-2.795,P均<0.05).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NLR水平与同期LDH、C-反应蛋白水平成显著正相关(r=0.508,P<0.001;r=0.366,P=0.002).以病程第2周NLR联合血生化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是患儿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LR和血生化指标动态变化与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预后相关,尤其NLR简单易得,值得临床关注.

    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生化指标儿童腺病毒肺炎重症

    涂阴肺结核临床特征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曾冠盛陈丽嫦陈辉刘文毅...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涂阴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建立涂阴肺结核的诊断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月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且3次痰抗酸染色涂片为阴性的疑似肺结核患者118例,根据其最终诊断划分为结核组(n=68)与非结核组(n=50),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症状、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SPOT.TB)、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液(BALF)抗酸染色涂片、BALFPCR-荧光法、结核分枝杆菌及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Gene Xpert MTB/RIF)等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涂阴肺结核临床特征,并根据回归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结核组与非结核组年龄、体重、血沉、BALFPCR-荧光法、BALF Gene Xpert MTB/RIF、T-SPOT.TB、发热和咳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涂阴肺结核患者呈现为低体重、BALF PCR-荧光法(OR=25.887,95%CI:1.826~367.005)和Gene Xpert MTB/RIF阳性(OR=30.553,95%CI:2.078~449.199)、T-SPOT.TB 阳性(OR=53.739,95%CI:4.547~635.121)及无咳嗽症状(OR=0.049,95%CI:0.004~0.599).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3,校准曲线基本与对角线重合,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存在良好的一致性.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后得到模型的AUC和C-index均为0.955.DCA曲线显示预测模型的临床获益性始终高于"全干预"和"全不干预",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 基于体重、BALF PCR-荧光法、BALF Gene Xpert MTB/RIF、T-SPOT.TB和咳嗽症状构建的涂阴肺结核诊断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可为临床鉴别涂阴肺结核提供参考.

    涂阴肺结核列线图

    血清Fractalkine和SDC-1及PLIN2与脓毒症患者促炎/抗炎平衡失调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

    李娟王亚军王辰璐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脂滴包被蛋白2(PLIN2)与脓毒症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促炎/抗炎平衡失调的关系,分析影响脓毒症继发MODS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2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0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继发MODS分为MODS组(n=75)和非MODS组(n=231).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Fractalkine、SDC-1、PLIN2、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以及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水平,追踪患者临床结局.Pearson相关性分析Fractalkine、SDC-1、PLIN2与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根据是否发生死亡将MODS组患者分为死亡组(n=26)和存活组(n=49).多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脓毒症继发MODS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MODS组血清 Fractalkine[(82.13±16.05)pg/mL vs.(25.43±4.37)pg/mL]、SDC-1[(205.32±43.09)ng/mL vs.(69.35±12.43)ng/mL]、PLIN2[(5.32±1.05)μg/dL vs.(1.89±0.47)μg/dL]、TNF-α[(40.32±9.72)ng/L vs.(18.42±3.07)ng/L]、IL-1[(26.35±7.49)ng/L vs.(13.05±4.11)ng/L]、IL-6[(25.31±6.37)ng/L vs.(16.35±4.19)ng/L]水平高于非 MOD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571、42.896、39.109、30.021、19.464、1 4.009,P均<0.001),IL-4[(26.13±5.17)ng/Lvs.(35.02±6.49)ng/L]、IL-10[(18.53±4.19)ng/L vs.(30.12±6.09)ng/L]、IL-13[(16.35±4.27)ng/L vs.(28.16±5.49)ng/L]水平低于非 MODS 组(t=10.798、15.337、17.026,P 均<0.001).MODS 组血清 Fractalkine、SDC-1、PLIN2 水平与 TNF-α、IL-1、IL-6成正相关(P均<0.05),与IL-4、IL-10、IL-13水平成负相关(P均<0.05).死亡组年龄、休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血清Fractalkine、SDC-1、PLIN2、TNF-α、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IL-1、IL-6水平高于存活组,IL-4、IL-10、IL-13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SOFA评分、Fractalkine、SDC-1、PLIN2是MODS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脓毒症继发MODS患者血清Fractalkine、SDC-1、PLIN2水平均增高,且与促炎/抗炎平衡失调以及不良预后发生有关.

    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不规则趋化因子多配体蛋白聚糖1脂滴包被蛋白2

    维得利珠单抗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CMV感染的效果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李瑾雷鸽刁云辉索明果...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得利珠单抗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效果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合并CMV感染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联合更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维得利珠单抗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肠黏膜功能、肠道微生态、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4%,对照组为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6,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D-乳酸、乳果糖/甘露醇(UM)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6.01±1.24)mg/L、(0.05±0.01)低于对照组(6.98±1.82)mg/L、(0.08±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98、6.061,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18.05±2.61)lgCFU/g、(16.85±1.75)lgCFU/g 高于对照组(12.35±1.60)lgCFU/g、(13.08±1.28)lgCFU/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 1.704、10.951,P均<0.05);肠球菌、大肠杆菌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3.94±0.21)lgCFU/g、(4.12±0.79)lgCFU/g 低于对照组(6.54±0.38)lgCFU/g、(7.53±0.85)lgCFU/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124、18.597,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炎症因子IL-8、IL-23、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15.24±3.26)ng/L、(306.52±47.86)ng/L、(12.12±3.12)ng/L 低于对照组(23.26±4.19)ng/L、(512.26±63.54)ng/L、(16.02±5.1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82、16.411、4.114,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皮疹、发热及肝功能异常,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4.88%、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70,P>0.05).结论 在溃疡性结肠炎合并CMV感染治疗期间采取维得利珠单抗联合更昔洛韦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肠黏膜功能障碍和肠道微生态及炎症水平.

    维得利珠单抗更昔洛韦溃疡性结肠炎巨细胞病毒

    女性尿道憩室的病理特征与慢性感染

    黄昱忻曹明欣钟海涛赖义明...
    75-78,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女性尿道憩室(FUD)的临床分型、诊治思路及病原病理特征,为女性尿道憩室的病原研究,合理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22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9例FUD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MRI表现分为单纯型(轴位影像憩室环绕尿道<180°)(n=18)和复杂型(环绕尿道>180°)(n=11),两组患者均进行憩室切除和围术期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对术前临床表现、病理检查结果和术后复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复杂型FUD在尿痛、压力性尿失禁阳性率高于单纯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1).29例FUD患者中27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切口愈合状况均良好.出院1月后随访,提示治疗与患者尿频、尿痛、排尿后滴沥、反复尿路感染、压力性尿失禁的缓解之间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憩室囊壁病理表现显示,上皮组织缺失和不典型增生在复杂型憩室中均更为常见,尿道移行上皮伴炎细胞浸润在单纯型憩室中更为多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利用MRI检查对女性尿道憩室进行分型,可指导临床诊治.在治疗中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憩室囊,封闭憩室颈口,能有效解除症状.

    女性尿道憩室病原学

    PLR和NLR及MHR与慢性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关系

    李攀刘新宇李海剑
    79-8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与慢性肾脏病(CK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CKD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持续随访至2022年12月,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43)和存活组(n=157).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PLR、NLR和MHR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PLR、NLR、MH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LR、NLR、MHR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至随访结束时,4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1.50%.死亡组血尿素氮、尿酸、PLR、NLR和MHR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82、2.740、13.090、10.233、6.026,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NLR、MH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3.277(1.733~6.197)、3.323(1.439~7.675)、3.241(1.154~9.106),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R、NLR、MHR及其联合检测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3、0.800、0.776、0.833(P均<0.05).结论 PLR、NLR、MHR水平与CK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相关,对患者预后的评估效能较高,可作为预测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慢性肾脏病维持性血液透析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CXCL10和CCL8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周潮艾冯小伟林涛
    83-86,106,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CXC趋化因子配体10(CXCL10)、CC趋化因子配体8(CCL8)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海南医学院附属海南医院2020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97例MPP患儿为MPP组,其中高危20例、中危35例、低危42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95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清CXCL10、CCL8水平.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MPP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CXCL10、CCL8水平与CURB-65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MPP组血清CXCL10、CCL8水平分别为(533.27±161.96)pg/mL和(349.21±120.51)pg/mL,均高于对照组(122.35±52.15)pg/mL 和(135.68±39.6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62、16.559,P均<0.05).中、高危组患儿血清CXCL10、CCL8水平均较低危组升高,且高危组血清CXCL10、CCL8水平高于中危组,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510、6.772,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XCL10、CCL8是MPP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血清CXCL10、CCL8水平与CURB-65评分成正相关(r=7.926、7.849,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XCL10、CCL8均对MPP重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优于单一指标诊断(Z=5.168、5.032,P均<0.05).结论 MPP患儿血清CXCL10、CCL8水平均升高.同时血清CXCL10、CCL8水平是影响MPP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在预测MPP严重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支原体肺炎CXC趋化因子配体10CC趋化因子配体8

    GP73和miR-218-5p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任婷远蒲发晓刘乙萍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及miR-218-5p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为结直肠癌患者风险评估及改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1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GP73及miR-218-5p表达水平,比较结直肠癌不同病理特征患者GP73及miR-218-5p的表达水平.术后随访3年,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GP73及miR-218-5p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研究组GP73水平高于对照组,miR-218-5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030、30.578,P均<0.05);GP73及miR-218-5p水平与不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t=3.904、11.149,P均<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GP73高表达组生存率低于GP73低表达组(x2=19.785,P<0.05),miR-218-5p高表达组生存率高于miR-218-5p低表达组(x2=8.827,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TNM 分期 Ⅲ+Ⅳ 期(HR=2.187)、淋巴结有转移(HR=1.065)、GP73 高表达(HR=3.182)及 miR-218-5p 低表达(HR=3.613)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GP73水平明显上升,miR-218-5p水平明显下降,两者的异常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GP73高表达、miR-218-5p低表达的结直肠患者预后较差.

    高尔基体蛋白73miR-218-5p结直肠癌

    T2DM患者血清CTRP3和Ficolin-3及MIP-1α水平及与患者并发DPN的相关性

    柴雪妍杨照玲黄盛秋岳洪峰...
    92-96,封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纤维凝胶蛋白-3(Ficolin-3)、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水平及与患者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在北京核工业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T2DM患者,其中单纯T2DM患者(T2DM组)56例,T2DM合并DPN患者(T2DM合并DPN组)24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员5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临床各指标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T2DM患者并发DPN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CTRP3、Ficolin-3、MIP-1α对于并发DPN的诊断价值.结果 3组研究对象临床一般资料、肝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研究对象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TRP3、Ficolin-3、MIP-1α 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569、14.229、17.321、10.116、12.415、8.680、10.357、14.806、8.612、9.577,P均<0.05).T2DM组与T2DM合并DPN组患者病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32、9.683、5.925,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TRP3、Ficolin-3、MIP-1α 水平与 T2DM 合并 DPN 患者 SNCV、MNCV 存在正相关性(rSNCV=0.337、0.415、0.276,rMNCV=0.340、0.409、0.295,P 均<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CTRP3、Ficolin-3、MIP-lα 均为 T2DM 患者并发 DPN 的危险因素(P<0.05).ROC 曲线结果显示,MIP、Ficolin-3、MIP-1α 及三者联合诊断的 AUC 分别为 0.848(95%CI:0.786~0.910)、0.856(95%CI:0.785~0.927)、0.761(95%CI:0.682~0.840)及 0.916(95%CI:0.872~0.959).结论 T2DM 患者血清中CTRP3、Ficolin-3、MIP-1α水平显著降低,在并发DPN患者中进一步降低,对于T2DM患者并发DPN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纤维凝胶蛋白-3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