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热带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余新炳

月刊

1672-3619

xulyw@tom.com

020-87333191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中山医学院

热带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广东省寄生虫学会主办,中山大学中山医院寄生虫学研究所,第一军医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承办,编委会由全国及香港知名的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十余位专家组成,发行全国内各高校,研究机构及卫生医疗部门及港澳、台湾、英美地区。本刊专业论文起点高,质量优,印刷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Bcl-2和Bax水平预测肺癌化疗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价值

    魏延梅魏雅静
    1546-1550,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B淋巴细胞瘤基因-2蛋白(Bcl-2)、B淋巴细胞瘤基因-2相关X蛋白(Bax)水平预测肺癌化疗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大学附属南通医院2021年5月-2023年5月接受化疗的253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化疗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45例、非感染组208例.比较两组化疗前、化疗后2、4周血清Bcl-2、Bax水平,分析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Bcl-2、Bax水平的预测价值,分析血清Bcl-2、Bax水平与肺部感染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感染组化疗后2、4周时血清Bcl-2均明显低于未感染组(t=6.627、7.564),血清Bax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t=7.810、8.2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TNM分期、化疗药物种类、化疗前白蛋白、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WBC)、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均是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均<0.05).血清Bcl-2、Bax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2,95%CI为0.865~0.958,均高于血清 Bcl-2(AUC:0.774,95%C/:0.702~0.846)、Bax(AUC:0.827,95%CI:0.770~0.884),且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为81.50%、91.10%,均高于血清Bcl-2单独检测的51.10%、90.40%,及血清Bax单独检测的88.90%、63.00%.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Bcl-2、Bax与年龄、吸烟、TNM分期、化疗药物种类、化疗前白蛋白、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WBC、CPIS评分均具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 肺癌化疗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联合检测血清Bcl-2、Bax水平有助于预测肺部感染的发生,应予以密切关注.

    肺癌化疗肺部感染B淋巴细胞瘤基因-2蛋白B淋巴细胞瘤基因-2相关X蛋白

    尿酸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风险的交互作用

    李三三周钰博吕珍王引弟...
    1551-1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尿酸(UA)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交互作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影响,为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导出并整理2017年1月-2021年12月甘肃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某石油化工企业人群的相关体检数据,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以2017-2021年随访期间新发的352例NAFLD患者为病例组,按照性别相同、年龄±2岁、体检月份相同进行1∶1个体匹配获得352例同期对照.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及相乘、相加交互模型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高UA和HDL水平异常的交互作用.结果 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高UA、TG异常、HDL-C异常、GLU异常可能是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Hcy异常可能是NAFLD发病的保护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高UA、TG异常、GLU异常、HDL-C水平异常者的NAFLD发病的风险增加,分别是非高UA、TG水平正常、GLU水平正常、HDL-C水平正常者的1.79倍(95%CI:1.05~3.07),4.86 倍(95%CI:2.98~7.94),5.96 倍(95%CI:2.55~13.93),2.02 倍(95%CI:1.19~3.39),且 UA 水平与NAFLD发病风险间存在正向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总趋势P<0.001,非线性P=0.227),HDL-C水平与NAFLD发病风险间存在负向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总趋势P<0.001,非线性P=0.329),但未发现两者的交互作用.结论 高UA和HDL-C水平异常是NAFLD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定期监测人群血清UA和HDL-C的水平.

    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交互作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外周血TGF-β1、miR-146a及胃粘膜TFF1、GKN2表达与Hp感染慢性胃炎病情程度的关系

    刘景华赵阳李宾王万里...
    1557-1561,封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iR-146a及胃粘膜三叶草因子1(TFF1)、胃动蛋白2(GKN2)表达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病情程度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62例在本院接受治疗且未感染Hp的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GF-β1、miR-146a及胃粘膜TFF1、GKN2表达情况.根据胃炎评估量表(OLGA)/胃炎肠化生评估量表(OLGIM)分期对病例组进行分组:0~Ⅱ期患者纳入轻度组,Ⅲ~Ⅳ期纳入重度组,探究组间TGF-β1、miR-146a相对表达量、胃粘膜TFF1、GKN2表达及其mRNA水平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外周血TGF-β1、miR-146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75、-6.883,P均<0.05).病例组的胃粘膜TFF1、GKN2阳性率低于对照组,TFF1 mRNA、GKN2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t=4.212、4.146、13.760、18.236,P均<0.05).与轻度组患者相比,重度组患者的外周血TGF-β1、miR-146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392、-24.192,P均<0.05).重度组胃粘膜TFF1、GKN2阳性率低于轻度组,TFF1 mRNA、GKN2 mRNA水平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53、5.035、7.398、6.302,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TGF-β1、miR-146a相对表达量、胃粘膜TFF1 mRNA、GKN2 mRNA水平诊断重度组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7、0.761、0.776、0.838,各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900,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 伴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TGF-β1、miR-146a表达水平升高,TFF1、GKN2基因表达阳性率及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转化生长因子-β1miR-146a三叶草因子1胃动蛋白2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

    青海西宁地区表观健康成年人血清胃蛋白酶原参考区间的研究

    李鑫陈启明石有贵王云云...
    1562-15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青海西宁地区胃蛋白酶原(PG)参考区间,并探讨该指标在不同年龄、性别和民族人群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在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检测的3 366名健康人群的胃蛋白酶原指标数据,包括PG Ⅰ、PGⅡ和PGR,采用百分位数法计算不同特征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95%的参考区间.并使用外部数据进行验证.结果 50~岁组血清PG Ⅰ和PGⅡ水平均高于18~<5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64、-5.01,P均<0.05),50~岁组PGR低于18~<5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1,P<0.05).男性血清PG Ⅰ和PGⅡ水平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3、-1.41,P均<0.05),男性与女性PG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9,P>0.05).汉族血清PGⅠ和PGR水平均高于少数民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81、-3.34,P均<0.05),汉族与少数民族P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5,P>0.05).参考区间总体验证符合率为93.12%,适用性良好.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青海西宁地区不同年龄、性别的表观健康成年人血清胃蛋白酶原参考区间,为该地区相关医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更好地评估患者的胃功能和疾病风险.

    胃蛋白酶原青海西宁地区种族参考区间

    多种炎症指标在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和其他菌属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朱华雄周小翠朱雄符晓莹...
    1566-1569,1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淀粉样颗粒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几种炎症指标在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和其他菌属血流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99例血培养阳性患者的检测结果,根据血培养结果,将91例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患者分为G+球菌组,265例革兰阴性(G-)杆菌感染患者分为G-杆菌组,43例特殊G-杆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患者分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炎症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G-杆菌组PCT水平明显高于G+球菌组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G-杆菌组和G+球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4.371、16.305,P均<0.05),SAA、WBC和NEU%3种炎症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若以 PCT≥0.5 ng/mL,SAA≥10 ng/mL,hs-CRP≥5 ng/mL,WBC≥9.15×109/L,NEU%≥70%作为阳性的截点,G+球菌组患者血PCT、SAA、hs-CRP阳性率明显低于G-杆菌组(x2=23.259、9.877、11.485)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组(x2=6.944、6.803、4.5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T、SAA、hs-CRP鉴别其他G-杆菌和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T对鉴别G-杆菌和G+球菌血流感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hs-CRP水平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与其他菌属血流感染有鉴别诊断意义,结合PCT、SAA、hs-CRP多项炎症指标检测可以提高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早期诊断率及监测水平.

    炎症指标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血流感染G+球菌G-杆菌

    云南地区结直肠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郭银金赵泽元王晓雄刘馨...
    1570-1574,封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和MSI5个位点(BAT-25、BAT-26、D2S123、D5S346和D17S250)中核苷酸的检出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7月-2023年4月云南省肿瘤医院分子诊断中心进行MSI检测的29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左半结肠癌80例,右半结肠癌51例,直肠癌166例;Ⅰ期33例,Ⅱ期63例,Ⅲ期98例,Ⅳ期51例,分期不确定52例;汉族249例,非汉族48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毛细管电泳法,以患者血液为对照样本,进行肿瘤标本微卫星状态检测,按照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高度MSI(MSI-H)组和微卫星稳定/低度MSI(MSS/MSI-L)组.结果 在297例结直肠癌患者中,35 例为 MSI-H(11.8%),6 例为 MSI-L(2.0%),256 例为 MSS(86.2%);MSI-H 者与 MSS/MSI-L 者在年龄、肿瘤部位、肠癌家族史、肿瘤N分期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188、15.044、43.157、14.261,P均<0.05),性别、民族、临床分期、肿瘤M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346、0.656、1.232、0.012,P均>0.05).其中在MSI-H的位点检出率中,单核苷酸位点检出率相近[BAT26(91.43%)、BAT25(97.14%)],且大于双核苷酸位点D5S346(51.43%)、D17S250(60.00%)、D2S123(77.14%).6 例 MSI-L 中,检出双核苷酸位点 D17S250 和 D2S123 各 3 例.结论 云南地区结直肠癌患者中MSI-H者与MSS/MSI-L者相比具有较为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2B3D Panel中MSI-H的患者单核苷酸检出率更高,双核苷酸检出率有高低之分.

    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病理特征聚合酶链式反应核苷酸

    肾细胞癌患者自体NK细胞治疗效果及外周淋巴细胞亚群、miR-122-5p和miR-29a-3p变化

    肖永平唐俊天王帆任晓雯...
    1575-1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肾细胞癌患者自体自然杀伤(NK)细胞治疗后效果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微小RNA(miR)-122-5p和miR-29a-3p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3年3月-2024年1月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肾细胞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29).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接受常规化疗联合自体NK细胞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 125(CA125)]及 miR-122-5p、miR-29a-3p 表达;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8,P<0.05).治疗后观察组 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448、4.794、4.500),CD8+、CEA、CA125 水平低于对照组(t=4.812、4.129、3.8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miR-122-5p和miR-29a-3p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0、3.526,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1,P>0.05).结论 自体NK细胞治疗对肾细胞癌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表达,其机制可能与miR-122-5p、miR-29a-3p 相关.

    肾细胞癌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细胞亚群微小RNA-122-5p微小RNA-29a-3p

    SCr、Cys-C联合尿β2-MG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肾损伤的诊断价值

    丁璐刘胜胡波
    1580-1584,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联合检测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在评估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早期肾损伤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治疗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患者病史资料、临床表现、并发症、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分为肾损伤组[eGFR<90 mL/(min·1.73 m2)]50例和非肾损伤组[eGFR≥90 mL/(min·1.73 m2)]5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员50名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相关因素在3组人员中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3组中SCr、Cys-C以及尿β2-MG与eGFR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诊断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联合检测因子的诊断效能.结果 肾损伤组的SCr、Cys-C、尿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肾损伤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789、61.999、47.124,P均<0.001).在肾损伤患者中,SCr、Cys-C、尿β2-MG均与eGFR成负相关(r=-0.895、-0.893、-0.834,P均<0.05).三者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997,P<0.001),高于单一因素 SCr(AUC=0.952,P<0.001)、Cys-C(AUC=0.966,P<0.001)和尿 β2-MG(AUC=0.924,P<0.001),其预测患者病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96%.结论 SCr、Cys-C和尿β2-MG联合检测可作为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肾损伤的相关筛查指标,对乙肝肝硬化继发肾损伤的检测效能优于单一指标.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肾损伤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C尿β2-微球蛋白

    产后立即停药对妊娠期抗病毒治疗HBV感染孕妇ALT及病毒载量的影响

    赵艳萍赵轶男贺群芳
    1585-1588,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分娩后立即停药对产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HBV载量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7年2月-2022年2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诊疗的150例HBV感染孕妇,根据患者孕期接受抗病毒治疗分娩后停药时间将其分为两组:A组(n=75)孕妇产后12周停药,B组(n=75)孕妇分娩后立即停药.记录两组孕妇分娩前至产后16周的HBV DNA载量变化,分娩前、分娩时及产后6个月的ALT水平,比较两组产后肝功能异常情况,并对可能影响产妇肝功能异常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分娩前、分娩时及产后16周,两组间的HBV DNA载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67、1.897、-0.985,P均>0.05);产后4、12周,B组的HBV DNA载量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994、-72.765,P均<0.001).两组分娩前、分娩时的ALT水平及产后6个月内ALT峰值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28、0.866、-1.316,P均>0.05).两组产后肝功能异常率及异常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x2=0.176、0.348,P均>0.05),母婴阻断率均为100%.将28例产后发生肝功能异常的产妇纳入肝功异常组,其他122例纳入肝功正常组,两组在年龄、有无乙型肝炎家族史、有无分娩史、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停药时间、是否早产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进行抗病毒治疗的HBV感染孕妇分娩后立即停药对产后ALT影响较小,会显著影响产后4、12周HBV DNA载量,但未对母婴阻断率造成影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病毒载量

    线粒体DNA单倍型类群在皮肌炎中的差异表达及意义

    陈雷刚安国芝刘源郑学军...
    1589-1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皮肌炎患者外周血线粒体DNA(mtDNA)的单倍型类群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皮肌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40名同时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受试者的外周血并抽提mtDNA.分析两组一般资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扩增其线粒体DNA序列,寻找D-loop区中的突变位点以及初步划分单倍型类群,logistic回归分析皮肌炎和单倍型类群关系.使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免疫功能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血清mtD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1,P<0.001);样本mtDNA单倍型类群分别为单倍型类群A、B、M7和F1;其中,单倍型类群M7可能是皮肌炎的独立危险因子(P=0.003,OR=2.28).结论 mtDNA单倍型类群M7与皮肌炎易感性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线粒体DNA皮肌炎单倍型类群遗传易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