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软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软科学
软科学

赵毅峰

月刊

1001-8409

ruankexue@sina.com

028-85221835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1号5楼

软科学/Journal Soft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软科学》杂志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是由四川省科技厅主管,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本刊着重反映系统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等有关学科应用及软件科学研究成果,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服务。自1987年创刊以来,本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于1992年、1996年、2000年连续三次被国内有关信息权威机构鉴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99年,本刊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并被确定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2000年本刊被认定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1998)来源期刊 2001年,本刊加入了“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并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2002年,本刊又加入了科技部西南科技信息中心《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3年,本刊又入选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审核备案,本刊定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影响日益广泛。编辑部愿竭尽努力,同关心本刊的作者、读者一道把期刊办得更好、更具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管团队经历与企业"专精特新"战略选择

    唐春勇金登科赖彦钊刘金宇...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高阶梯队理论和烙印理论,利用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集,探究了高管团队学术经历、职能经历和海外经历等对企业"专精特新"战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具有丰富学术经历、研发经历、海外经历的高管团队倾向于引领企业"专精特新"式发展.第二,组织任期会弱化高管团队学术经历对"专精特新"战略选择的作用;但其研发经历和海外经历对该战略选择的影响保持稳健.进一步发现,企业竞争激烈地区、国有企业以及女性高管占比多的高管团队对"专精特新"战略的意愿较弱.经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倾向得分匹配、替换核心变量等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显著.

    战略选择"专精特新"战略高管团队经历组织任期

    数字经济与营商环境如何激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涌现?

    李立威程泉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NCA与QCA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899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地域分布数据,探究营商环境和数字经济组态与"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研究发现:单个营商环境要素或者数字经济不构成高"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的必要条件,但提升人文环境、市场环境和数字经济水平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产生发挥着普适作用.产生高"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的路径有2条,即数字经济支持下的人文环境-法律环境协同驱动型、数字经济辅助下的人文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协同驱动型;产生非高"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的路径有2条,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缺失、市场环境-政务环境缺失.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营商环境数字经济QCANCA

    数字经济有利于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成效吗?

    李钺霆高煜何苗
    15-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3-2021年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研究了数字经济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成效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成效,且该提升效应存在显著的区位异质性和数字经济发展程度异质性特征;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能够缓解资本要素错配和劳动力要素错配进而间接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成效,且资本要素错配缓解发挥主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优化和对外开放提升正向调节了数字经济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成效的促进作用.

    数字经济专精特新要素错配

    数字普惠金融与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效应分析及机制检验

    任缙高婷婷石鑫史乐峰...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作用效力视角,从人力资源、市场化程度、基础设施建设和外部环境4个维度,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如何高效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机制;并在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测度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指数、要素市场化指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基础上,以2011-2020年999家中小企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上述作用机制及其在行业、规模和区位差异等方面的异质性影响.

    数字普惠金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效应分析

    高铁经济效应差异性及其机制研究——来自产业结构视角的新证据

    李小龙吴宗法
    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124个城市2001-2020年间的面板数据,结合双重差分与合成控制法,从城市产业结构角度探究了高铁经济效应差异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高铁经济效应存在较强的产业结构差异,城市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会显著影响高铁经济效应.因此,高铁对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占比较高的城市的正经济效应逐渐减弱.进一步从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方面对高铁经济效应产业结构差异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后发现,高铁的间接经济效应对不同城市形成了正面或负面经济影响,是导致高铁经济效应出现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

    高铁经济效应效应差异性产业结构

    创新驱动政策、政府环保注意力与绿色高质量发展——来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证据

    韩先锋郑酌基尹玉平肖远飞...
    38-4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2005-2020年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应用多期双重差分(DID)与三重差分(DDD)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效驱动了绿色高质量发展,该结论通过倾向得分匹配(PSM)等多项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三重差分检验结果表明:环境保护政策与创新驱动政策存在协同作用,政府环保注意力越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用越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中部地区与绿色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政策对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绿色高质量发展三重差分模型政府环保注意力

    新发展格局下市场一体化动态驱动路径研究——基于4D框架的多时段定性比较分析

    赵政楠茹少峰成依阳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密度、距离、整合与创新差异的4D理论框架,采用相对价格法与熵权-TOPSIS法测度市场一体化程度,并通过多时段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研究市场一体化的动态驱动路径.研究发现:①市场一体化的驱动路径具有多重并发与殊途同归特征,任何单一要素均不是驱动市场一体化的必要条件;②存在综合发展型、规模-环境-创新协同型、环境-创新驱动型和基建-环境驱动型等4类市场一体化的驱动路径,且综合发展型路径是各阶段的关键驱动路径,其核心条件均为经济密度、知识溢出与科技创新;③不同市场类型一体化的驱动路径均以综合发展型路径为主,但路径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

    市场一体化4D框架熵权-TOPSIS法多时段定性比较分析

    制度质量视角下数字经济促进动能转换的机制效应检验——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为例

    张良贵王兴帅孙久文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样本数据为例,构建制度质量门限效应模型分别检验"技能转化"和"技能创新"两种路径下,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禀赋结构融合对经济动能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多种模型下产业结构对总动能的影响效应是稳定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更利于促进动能增长,产业结构合理化会抑制动能增长;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正向影响效应的提升大于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负向影响效应的提升;制度质量传导路径与数字经济融合路径不同,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产生不同影响,对经济动能的影响效应不同,制度变量中金融深化在不同的传导路径下都具有显著的门限效应.从利于总动能增长的政策组合来看,在技能转化路径下,政策收缩期数字经济与R&D融合更利于总动能增长.在技能创新路径下,政策扩张期数字经济与资本要素融合更利于总动能增长,政策收缩期数字经济与高学历人力资本融合更利于总动能增长.

    制度质量数字经济经济动能产业结构禀赋结构

    调节焦点与创新关系的元分析研究

    吴琴张骁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元分析方法,基于69个独立样本分析了促进焦点对创新的影响,基于66个独立样本分析了防御焦点对创新的影响,并分别检验了文化情境和研究设计严谨性对这些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促进焦点对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个体层面的促进焦点对创新的影响效应更大,防御焦点对创新的影响不显著,但个体层面和非个体层面的研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并且,东方文化情境下,促进焦点对创新的影响效应更大.同源方差问题越严重,促进焦点与创新的关系强度越大.进一步地,运用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MASEM)检验了个体促进焦点影响创新的中介机制,结果表明,促进焦点个体往往会选择性忽视创新风险,实现创新的信念和自信度更强,对创新的参与和投入度更高,从而促进创新.创新自我效能感在个体促进焦点影响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促进焦点防御焦点创新元分析

    创新战略视角下的制造企业协同与创新绩效研究

    綦成双徐飞
    70-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制造型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和文本分析方法提炼出制造型企业开展协同合作的4个维度,分别为技术协同、战略协同、资金协同和知识协同.并将其视为影响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条件变量,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研究(fsQCA)方法进行组态分析.探究不同地域、规模和研发投入的制造企业开展协同合作对影响其创新绩效的不同条件组合,最终得到3条促进高创新绩效发生的路径(知识共创型、自主创新型、协同创新型)以及2条导致非高创新绩效发生的路径(规模企业和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羸弱型).

    协同创新创新战略创新绩效自主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