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蔬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蔬菜
蔬菜

王永健

月刊

1001-8336

sc5634@sohu.com

010-51503567

100097

北京市海淀区板井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所

蔬菜/Journal Vegetable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蔬菜从业者的技术类刊物。致力于"为决策提供参考、为生产提供技术、为经营提供信息--全面服务蔬菜产业"的宗旨,定期给读者送上最新行业发展动态信息、品种信息,最及时的生产技术指导、蔬菜营销指导,还有杂志社全体同仁精心策划、忠诚奉献的涉及行业观察与思考、经营方法点拨和优化、市场态势分析与决策等方面的丰富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探析

    朱焕焕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农产品跨境电商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已成为推动中国外贸进出口的重要力量.通过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的影响,发现数字经济在拉动互联网渗透率持续增长、促进冷链物流数字化革新、催生跨境电商新业态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从电商平台、产品类别、出口国家、市场贸易、经营模式、实践案例等方面总结了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的现状,指出发展中存在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国际市场规则复杂多变、信用风险突出等问题,并提出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融合数字新技术、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经济治理、建立信用风险防范体系、注重高素质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加快数字农产品建设等方面探索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路径.未来,应发展AI电商、社交电商、直播购物、先买后付及"跨境电商+云展会+视频直播"等新业态、新模式,以加快农产品跨境电商数字化转型,为其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社交电商农产品蔬菜新业态贸易

    北京市大白菜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王铁臣郭芳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大白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总结了北京地区大白菜生产现状,分析了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北京地区大白菜生产面积稳步增长,通过茬口搭配实现了周年生产与供应,栽培品种日益丰富,同时,农业机械化得到初步应用,有机生产进一步提升了种植收益,种植模式逐步优化;但也存在着茬口过于集中、品种类型结构单一、市场价格浮动较大及栽培技术不规范等问题;应通过深化品种结构调整、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调动收储企业积极性、积极加强产销对接确保生产者效益,通过引进研发适用农业机械、加强技术集成研究与培训推广等促进大白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白菜产业现状价格种植模式蔬菜农业机械化

    中国西南地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王玉浩蒙云飞贺囡囡韦桂旺...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产业化、三产融合及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西南地区的立体气候和光热资源均有利于鲜食玉米生产,且早季产品可以补充北方市场的空档期.对通过学术期刊、公开数据、行业访谈和学术研讨等方式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从产业规模、区域布局、种质资源、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销售、产后加工等7个方面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鲜食玉米产业的发展情况,指出西南地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品种瓶颈,季节性、结构性供需失衡,产业链不完善,品牌建设落后等.鉴于此,建议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品种创新,重点开发甜加糯玉米、甜味糯玉米等优势特色新品种;合理安排种植计划,发展加工及冷链物流企业;加强机械化、深加工和绿色生产技术研究,延伸产业链条;充分挖掘西南地区优势特色糯玉米种质资源和气候资源,发挥"一带一路"优势,培育区域特色品牌,促进西南地区鲜食玉米产业持续、稳定和高质量发展.

    鲜食玉米甜加糯玉米甜味糯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品种机械化生产种质资源

    印度生姜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罗安娜蔡敏付志琳王哲...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度是世界生姜生产和出口大国,在全球生姜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借鉴印度生姜产业发展经验,促进中国生姜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印度生姜种植面积与产量、种植区域、国内价格、国际贸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印度生姜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并与中国生姜生产情况及国际竞争力进行对比;最后,结合中国生姜产业发展现状,因地制宜地提出一系列发展建议,包括提高生姜种植技术,健全生姜安全标准体系;引进优质姜种,确保生姜品质;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姜农生产积极性等.

    生姜产业出口贸易发展启示产量

    消费者信任与绿色蔬菜购买意愿关系研究——基于风险感知的中介作用

    赵建龙白紫木李滢苑甜甜...
    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费者是绿色蔬菜供应链中最后一环,探究其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对于绿色蔬菜市场供需均衡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信任视角,将消费者信任划分为能力、正直、友善3个维度,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消费者信任、风险感知与购买意愿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动态环境下绿色蔬菜消费的信任机制模型,探析信任对消费者绿色蔬菜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信任中的能力信任、友善信任显著正向影响绿色蔬菜购买意愿,正直信任通过风险感知间接影响绿色蔬菜购买意愿,风险感知对消费者信任和绿色蔬菜购买意愿间关系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同时,通过对人口学特征研究发现,年轻群体和高收入群体绿色蔬菜购买意愿更加强烈.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强绿色蔬菜品质保证、加强绿色蔬菜的宣传及普及工作、加强绿色蔬菜市场营销的针对性、提升绿色蔬菜相关经营主体自身声誉和消费者感知品质等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推动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维持蔬菜供求市场平衡、提升涉农企业及农户的收入水平.

    消费者信任绿色蔬菜风险感知购买意愿健康营养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娃娃菜农机农艺融合模式综合评价

    吴利晓曹少娜关耀兵张倩男...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找寻娃娃菜膜上移栽最优农机农艺融合模式,为娃娃菜机械化移栽和移栽机械的推广提供参考,以市场畅销娃娃菜益农·皇妃F1为供试材料,设置双行机械移栽和三行机械移栽2种农机农艺融合模式,每种农机农艺融合模式分别设3种株行距,双行机械移栽株行距为15 cm×40 cm、20 cm×40 cm、25 cm×40 cm,三行机械移栽株行距为20 cm×25 cm、25 cm×25 cm、30 cm×25 cm,并分别以人工移栽为对照,从娃娃菜农艺性状、产量、移栽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15个指标对不同农机农艺融合模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双行人工移栽处理(株行距15 cm×40 cm,种植密度133 400株/hm2)综合评价F值最大,为2.184,综合效益最高,为38 654.44元/hm2;其次是双行机械移栽处理(株行距15 cm×40 cm,种植密度133 400株/hm2),F值为1.548,综合效益为34 613.14元/hm2;再次是三行人工移栽处理(株行距25 cm×25 cm,种植密度100 050株/hm2),F值为1.194,综合效益为35 697.54元/hm2.采用机械移栽时,娃娃菜较为适合每垄双行种植模式;机械移栽株行距为15 cm×40 cm,种植密度为133 400株/hm2时农机农艺融合效果最好,移栽用时128.44 h/hm2,产量为111 846.9 kg/hm2,经济总产值为67 108.14元/hm2,经济纯收入为34 613.14元/hm2.

    娃娃菜膜上移栽农机农艺融合主成分分析机械化经济性状产量净菜率

    豆薯籽磨浆液对辣椒茶黄螨、蚜虫、蓟马的防治效果

    黄超童新红蒋华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防控辣椒虫害,设置了不同浓度的豆薯籽磨浆液(豆薯籽磨浆液50倍液、100倍液、150倍液、200倍液),探究其对辣椒茶黄螨、蚜虫、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施用豆薯籽磨浆液后1、3、7 d,辣椒上没有药害发生,说明在辣椒上施用安全,且辣椒生长势强,生长、成熟一致性好.随着豆薯籽磨浆液浓度的降低,其对辣椒茶黄螨、蚜虫、蓟马的防治效果随之降低,均以豆薯籽磨浆液50倍液防治效果最优,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8.14%、99.46%、92.81%,分别比药剂对照(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高1.80、0.27、12.30百分点,但均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且产量最高,667 m2产量为1 035.6 kg.在生产上,为了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减少农药残留,保障产品安全,建议根据茶黄螨、蚜虫、蓟马虫害主要发生时节,于08:00或17:00左右施用豆薯籽磨浆液50倍液进行防治.

    豆薯籽辣椒虫害茶黄螨蚜虫蓟马防治效果

    不同培养料配方、发菌期对工厂化栽培秀珍菇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杨建文刘苏雅毛小伟巫优良...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厂化秀珍菇栽培量大,生产周期短,要求产量集中在第1潮菇.为保障工厂化秀珍菇单潮菇出菇周期短、产量高、品质好,以金秀1号为试验对象,对工厂化秀珍菇不同培养料配方和适宜开袋出菇的发菌期进行了研究,设置4种不同培养料配方处理,分析各处理对发菌时间、菌丝长势及产量的影响;并采用筛选出的最优配方培养秀珍菇,设置4个发菌期处理,分析各处理对秀珍菇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15%、玉米芯15%、木屑26.5%、甘蔗渣20%、麸皮20%、豆粕2.5%、石灰1%时,秀珍菇产量最高,单潮菇产量达到225.4 g/袋,较对照极显著提高5.3%,且菌丝发菌快,比对照提早2 d满袋,提早1 d结束采菇.发菌期以70 d最为理想,割袋后发生爆发性出菇,3 d内完成采收,较对照提早1 d;子实体产量最高,为223.25 g/袋,较对照极显著提高5.9%.建议在工厂化秀珍菇生产中采用以上培养料配方,发菌70 d左右,以实现秀珍菇的优质、高产.

    秀珍菇培养料配方发菌期产量工厂化栽培出菇时间子实体形态

    微生物菌剂及植物源制剂防治番茄潜叶蛾的效果评价

    樊蓉蓉刘媛王新谱盛玉波...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番茄病害绿色防控,筛选出对番茄潜叶蛾幼虫和成虫防治效果均较好的生物药剂,以保护地番茄潜叶蛾幼虫和成虫作为研究材料,通过喷雾法对金龟子绿僵菌可湿性粉剂、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短稳杆菌乳油、0.3%印楝素乳油等5种生物药剂进行田间防治效果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和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对番茄潜叶蛾的幼虫和成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防效逐渐增加,在药后15 d最好.幼虫防治效果显示,球孢白僵菌处理和苏云金杆菌处理药后3 d校正防效分别为27.85%和24.81%;药后7 d校正防效分别为63.95%和43.62%,且球孢白僵菌处理显著高于苏云金杆菌处理;药后15 d校正防效分别为82.59%和84.95%;2者在药后3、15 d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成虫防治效果显示,球孢白僵菌处理和苏云金杆菌处理药后3 d成虫防效分别为62.41%和51.68%,且球孢白僵菌处理显著高于苏云金杆菌处理;药后7 d成虫防效分别为74.66%和76.94%;药后15 d成虫防效分别为80.08%和79.80%;2者始终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推荐每667 m2施用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200 g(500倍液)或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200 g(500倍液)防治番茄潜叶蛾,且在发生高峰期前施用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番茄潜叶蛾金龟子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减退率绿色防控幼虫诱蛾量持效性

    适宜冷棚种植的优质小果型西瓜品种评价

    靳凯业贾文红潘林夏冉...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消费者对小果型西瓜多样化的需求,选择了4个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绿皮红肉小果型西瓜品种进行比较,以主栽品种L600为对照,对各品种的田间表现、果实品质及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光辉1000果皮硬度大(8.63 kg/cm2),抗裂性较强;果皮厚度最小(0.72 cm),可食部分较多;糖度高,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68%;口感酥脆,纤维少;单瓜质量为1.85 kg,667 m2产量达到2 560.34 kg,各项指标均表现最好,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西瓜小果型冷棚品种比较优质